【水伯】 《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創始人
讓改變從強大的簡單開始!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作為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大殺器,佈道者馬斯克總是語焉不詳,這次總算撂透瞭
【水伯】《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
本文大概11638字
讀完共需23分鐘
埃隆·馬斯克的顛覆式創新的秘訣:本源、通道、元問題、根技術
引語:
古代有一位年輕的將軍被派往邊疆鎮守邊關,上任的第一天,就有兩個士兵因為一匹駱駝而打架,
將軍便問:“為什麼打架?”
師爺回答:“啟稟將軍,本營四周都是沙漠,且營中全是男人,這匹駱駝是士兵解決xing欲的唯一工具。”
將軍大怒,下令把駱駝關起來;到瞭晚上將軍實在難耐,叫師爺偷偷的打開瞭門,然後抓著駱駝就辦事,師爺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事後將軍很得意的問師爺:“怎麼樣?比起那些兵來,還是我強吧;”
師爺半天清醒過來答道:“將軍果然不同凡響,不過士兵都是騎著駱駝去找女人的!”
將軍一聽大罵:“你個烏龜王八蛋,狗嘴裡就不能吐顆象牙?”
師爺看將軍真生氣瞭,緊忙說:“《聖經》 哥林多後書第四章第十八節是這麼說的:【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將軍恨恨的說:“老子聽不懂,說人話”;
師爺這才解釋道:“歸納法與演繹法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歸納法:前提正確,結論不一定正確;演繹法:前提正確,結論一定正確;歸納法著眼於結論,長於正確地回答問題;演繹法著眼於前提,長於準確地提問;隻有提問才能獲得新認知,所以演繹法是人類獲得新認知的途徑;我們人類思考問題是遵循因果律,當出現一種現象或者結果的時候,我們往往追尋原因是什麼,當知道原因之後,又會繼續往前探索產生這個原因的原因是什麼,這就是在用演繹法去追尋那個終極的原因,用演繹法往前推的那個元起點就是【第一性原理】”;
這個將軍聽後長久的沉默不語---。
一、第一性原理---做最準確的判斷
1、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原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從頭算,無需任何經驗參數,隻用少量基本數據(質子/中子、光速等)做量子計算,得出分子結構和物質的性質,最接近於反映宇宙本質的原理,稱為第一性原理;隨著Tesla電動汽車公司的崛起,矽谷創業傢埃隆·馬斯克,越來越受到關註,被廣泛認為是喬佈斯之後的又一個創新領袖,馬斯克對項目的決策判斷標準是:這件事情在物理層面上行得通;他直接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著手,然後一步步解決它,這是他跟大部分中國企業傢不太一樣的地方,馬斯克的思維方式究竟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呢?馬斯克自己給出瞭答案,他習慣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問題;
其實早在亞裡士多德的書中就有相關描述,被指:
“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在亞裡士多德的眼中,第一性原理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強調獨立思考,而不是人雲亦雲,馬斯克在這一點上非常像喬佈斯;Think Different是喬佈斯最喜歡的廣告詞,被譯為“不同凡想”,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的基礎是自信心。沒有強大的自信心,很難挑戰常規,愛因斯坦說過: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2、第一性原理是自變量,其他是因變量
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的本體、本質、本性,是事物背後的支配理念,而不是現象層面流變的物質;
第一性原理必須是抽象的理念,沒有參雜物質的純粹形勢,把一切具象抽離出去,得到一個抽象的總結,之後再檢驗應用於具體形象;而如果沒有找到那個“1”,就是在現象表面的分類歸納而已;
找到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支配事物運動的發動機;第一性原理是自變量,其他是因變量。
在這點上,馬斯克做到瞭極致,以前所謂的成功,他做的都是非連續性的飛躍,比如他的Paypal、spaceX、特斯拉,馬斯克的豐功偉績記載很多,在這裡不展開細說;第一性原理是確定的元起點,是所有其他邏輯模型的基石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也就找到瞭鑰匙。
3、發現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建立於不證自明的邏輯奇點或基石假設之上,亦可建立於其他已被證明的原理之上,
馬斯克是這麼說的:運用“第一性原理”演繹思維而不是“比較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它源自於事物背後的本質,也就適用於理解任何事物背後的本質;有一個常用的5Why分析法見微知著,引領我們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例如什麼是用戶的真實需求?
我們首先來理解一下什麼是需求,9個字足以概括: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
用戶消費或使用產品,其實質就是用其來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這就是需求,也是最基礎的需求,通俗一點解釋就是作為xx用戶(用戶),完成xx任務(行為),以達到xx目的(目的);
舉個例子:小夥(用戶)買瞭一件阿瑪尼時尚西裝(行為),穿上後英俊瀟灑(目的);
理解需求之後,我們來剖析一下什麼是真實需求,11個字足以概括:更好地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通俗一點解釋就是作為xx用戶(用戶),完成xx任務(行為),以達到xx目的(目的),目的背後是xx原因(原因);
接剛才的例子:小夥(用戶)買瞭一件阿瑪尼時尚西裝(行為),穿上後英俊瀟灑(目的),為什麼要英俊瀟灑呢?原來是為瞭更好地撩妹(原因),這個原因(更好地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其實就是用戶的真實需求;有句話說得很好,用戶要的不是產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4、你的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復動作
所謂的“核心算法”,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核心算法就是你始終揪住不放松的東西,做任何事情都使用這個“核心算法”,在任何選擇關頭,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都用這個原理做決策;所謂“大量重復的動作”,就是一但開始重復地做,笨笨地堅持下去做。每多做一次就會比其他人積累更大的優勢,而這個優勢是指數級積累的;沒有第一性原理作為思維工具,對能力圈的理解就會很膚淺,要麼自我設限,要麼過度自信。更重要的是:
第一性原理同時也是第一驅動力,基於第一性原理的能力圈,自己才會成長;
美國投資傢,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說:我一生都在追尋更好的思維模型:
在商界和科學界,有條有用的古老法則,它分兩步:
(1) 找到一個簡單、基本的道理;
(2) 非常嚴格的按照這個道理去行事。
其實“第一性原理”,有點類似於平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管理上,也可以叫做“以終為始”;就是讓我們把目光從那些表面的事和別人做的事情上挪開,做任何選擇和決定都從事物最本質之處著眼,並且在做的過程中,以最根本的那個原則為參照點,不斷糾偏,直到達成目標。
二、第一性原理---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1、放棄存量,直指目標
第一性原理重點強調,追尋事物的本質,用少量的基本數據進行分析,而不是我們常使用的類比思維,換句話說,就是牢記目標,以此為參照物前行,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第一性原理,有點類似經濟學中的拋棄沉沒成本,由於人們並不是理性人,所以常常會由於已有的投入,想著放棄過於可惜,而繼續做成錯誤的決定,進行更大的投入;放棄存量,直指目標,這就是埃隆·馬斯克分享的個人思考方式,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949ec8d4c882cb432e9bf8e896a70883
馬斯克說:“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隻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強調在基本事實的基礎上探究問題的本源,不被過去的經驗知識所幹擾; 比如馬斯克在創辦SpaceX時,美國航天界的主流觀點是,造火箭發衛星的費用是異常昂貴的,而且要花不少時間,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大公司根本幹不瞭;但美國軍方、科研機構和大公司又有一種這樣的現實需求:低成本、快速地發射小型衛星。馬斯克認識到,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一切將重新洗牌,因此,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第一性原理展開——幾乎全部自己研發、制造,瘋狂地降低成本,這就是他對第一性原理的一個應用。
d10c75bbdb7787974015aac152c2ba03
2、第一性原理和類比思維
在商業世界中,第一性原理和比較思維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周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於是我們每天需要不停地過濾信息,而這些信息,你並不能看到深層次的,看到的隻是表象,而多數人考慮問題時會局限於類比思維,但很少用到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類比思維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熟悉的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類比推理並不是因果推理;類比思維有兩個層次的缺陷:
(1) 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是一種競爭意識,看不到終點在哪裡;彼得·蒂爾在《從0到1》這本書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競爭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在整個社會中蔓延,扭曲瞭我們的思想。結果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在實際中獲得的卻越來越少,我們把自己困在瞭競爭中。”剛開始摩拜單車創始人對共享單車的想法,實際上也是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思維,在大城市裡下瞭地鐵之後可能離目的地隻有一、兩公裡,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車,這時候隻能是打黑車或者走路步行,如果這時候有一輛自行車該多好,後來她又發現,移動支付開始在中國越來越普及,她想把移動支付應用到單車領域,於是她就去做瞭現在這件事;但接下來我們看到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現在的共享單車變成瞭一種純粹的比較思維的競爭,他們想把對手打敗,很多資本也在後面推波助瀾,所以被淘汰或者被收購的結局對於創始人來講是在所難免的,所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
6956a64e0b7953530635e54339567377
不好的競爭是兩個人搏擊,就是在過程中你把另外一個人PK掉,所以,不要做這樣的競爭,馬斯克認為:要把所有精力放在產品和用戶體驗上;
(2)縱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基於過去經驗和歷史的比較,“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下一個比爾·蓋茨不會再開發操作系統,下一個拉裡佩奇或是謝爾蓋佈林不會再研發搜索引擎,下一個紮克伯格也不會去創建社交網絡,如果你照搬這些人的做法,你會死得很快。”;基於縱向比較思維會產生一些非常錯誤的想法,比如“交流電是無用的,因為它太危險,可以像閃電一樣劈死人,隻有直流電才是安全的。”說這句話的曾經是愛迪生;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說過:“隻要你站在風口,豬都可以飛起來。”這句話在2013、2014年是很正確的,他取得瞭非常大的成功,但最近一兩年小米在走下坡路,包括他之前看不上的OPPO、vivo也很快成長起來,迅速攻占三、四線城市的線下零售店;
所以,歷史其實並不是直線前進,而是螺旋前進,或者走兩步退一步,走三步再退一步的,馬斯克對項目的決策判斷標準是這件事情在物理層面上行得通,他直接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著手,然後一步步解決它,他所在的領域基本上很少有競爭對手,這是他對於第一性原理的很有意思的思考。
三、第一性原理——顛覆式創新的秘訣
馬斯克曾說過:“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東西出來,就必須依賴物理學的方法;物理真正能夠幫你去發現一些新東西,這些方法往往是反直覺的。”馬斯克將如今取得的顛覆式創新成果歸結於“第一性原理”的運用,他的顛覆式創新的秘訣:本源、通道、元問題、根技術:
1、本源思維---用“第一原則”的方法找創業的領域
第一性原理思維強調事實和少量假設,從問題的最本質出發,進行推理思考,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強調在基本事實的基礎上探究問題的本源,不被過去的經驗知識所幹擾:
“哪個領域是人類社會活動最頻繁的?”
“哪種技術人類有最長久的使用歷史,卻最緩慢的進化速度?”
“什麼樣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會讓經濟和社會走向生存危機?”
它們代表馬斯克的“第一原則”思維方式,他認為,任何事物現象都有第一原則,抓住瞭一切迎刃而解,現在的創業,都是從“第一原則”的問題衍生出來的;
2、元問題思維---問對問題,隨後一切釋然
商業成功是不是創業的目的?不是!在他看來,有資源承受失敗的條件下,商業成功並不比搞明白一個可能性更重要(註意他在這裡提到瞭創業人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失敗,你必須是有條件承受創業失敗,才可以創業,這是前提),對於這種情況,哲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做“執象而求,咫尺千裡”;象,是指表象,想象,就是表面的,外在的,想象中的狀態;從外在表象到內在本質,是認知的深化,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如果隻是追求事物表面的、或者僅僅是自己想象中而實際並不存在的狀態,其結果,隻能是陷入到形式主意的泥濘之中;例如營銷學創始人萊維特,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世界上並沒有商品這種東西,客戶要的隻是通過這個商品而獲得的好處,比如,你需要的明明是一個直徑5毫米的鉆孔,卻把全部精力用在尋找直徑5毫米的鉆頭上,其實你是用鉆頭還是別的什麼東西來打個孔都無關緊要;”
3、“根”技術---找出產品內含的“根”技術,然後做優化設計
馬斯克經常說到進入行業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否能提升10倍效率或者降低10倍成本,所以在六個不同領域,他做到瞭全球第一。受應用物理的訓練影響,馬斯克習慣思考產品內在的基礎技術的“根”,例如,特斯拉早期模仿油動力車的技術框架。後來發現,許多機械技術的剛性要求在電動汽車框架下可以柔性改變。這樣,汽車變速箱完全可以簡化。又如,對火箭發射技術,馬斯克采取同樣的刨根問底的思維方法。他發現,火箭的材料成本低於20%,貴在使用的思維。在組合和使用的技術上下功夫,10年內,SpaceX的火箭發射成本將能做到美國太空總署的1%。
4、“邁入理想未來的通道”
馬斯克相信,技術應該讓未來更值得夢想,一旦築就通往“商業烏托邦”的渠道,市場的洪流會滾滾而來;他的PayPal、電動汽車、太陽城、第五交通工具(hyperloop)、垂直起降、可回收火箭發射,每個生意都代表那個產業的新通道;例如在Tesla早期研制電動汽車的時候,遇到瞭電池高成本的難題,當時儲能電池的價格是每千瓦時600美元,85千瓦電池的價格將超過5萬美元;馬斯克和工程師不信邪,仔細分析電池的組成,從第一原理角度進行思考:電池組到底是由什麼材料組成的?這些電池原料的市場價格是多少?電池的組成包括碳、鎳、鋁和一些聚合物;如果我們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這些原材料然後組合成電池,需要多少錢?天啦,你會發現隻要 80 美元/千瓦時,經過多次試驗,將成本大幅降低;
四、第一性原理---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競爭法則
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問題最開始的起點,即“元認知”,一句話總結就是"認知的認知",人類思考問題遵循因果,一個現象出現後,人們會想為什麼會這樣,當知道原因之後,還會想這個原因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最終的那個原因就是第一性原理;“如果能夠讓大眾激動起來,生意已經成功瞭一半。”馬斯克告訴年輕的追隨者,這也許才是他真正的成功秘密;
1. 本源---哲學的根本假設: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第一性的
在物理學傢看來,人類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奇妙物種,人類想要找到普適於宇宙與人類的“第一性原理”,必須從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出發。由於學習物理學的緣故,馬斯克經常使用這種為物理學傢所欣賞、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問題,即面對任何問題不是通過不涉及本質的類比而是從基本的物理事實與物理概念出發,按照達爾文演化論與進化論的邏輯體系的思維方式來逐步推演出結論;
在與PayPal Mafia成員,如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人、矽谷意識形態的領袖、被稱為“活著的矽谷象征”的彼得-泰爾、LinkedIn創始人裡德-霍夫曼、YouTube創始人查德-赫利與陳士駿、Kaggle董事會主席、Slide與Yelp創始人麥克斯-拉夫琴等人討論問題的時候,常常運用的是類似於“結構性脆弱”、“本質”、“不具備可證偽性”這些哲學味、科學思辨力十足的詞匯;他們都習慣於運用“第一性原理”來看待事物;他們感興趣的是宏大的世界圖景;他們保持著對等待被挖掘的秘密的好奇之心;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本質、未來該怎麼運行才更加合理而高效,都有著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他們都是對未來有著明確把握的樂觀主義者;在下面,我將運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試著從最基本物理事實與物理概念出發,對未來世界的終極呈現形式做一個參考瞭達爾文演化論、進化論的邏輯推演,逐步得出對這個世界的基本判斷。
2.元問題--- 最基本的物理概念:“能量”與“信息”
由於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可知質量與能量可相互轉換,由“能量與信息”這兩個最基本的物理概念所刻畫的物理世界,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毋庸置疑是對“能量與信息”的運用不斷提升的過程,二者在時空中的聚集程度,即“能量密度”與“信息密度”,決定瞭該階段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在物理學中,關於“能量”有“最小作用量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是眾物理定理之母,物理學(包括量子論與相對論)的所有基本運動方程都可以由此原理導出;在統計物理學中,關於“信息”有“最大熵原理”,如果能夠創造條件瞭解更多的“信息”,就可以消除相應的不確定性,即“熵”,從而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使得消耗的資源(時間、精力、能量)更少,但取得的效果更理想;所以,可以認為評價一個系統性能優劣可定性地參考以下標準:
能量消耗越小且與此同時秩序度越高,即J/bit的數值越小,則系統設計得越完美(註:J表示能量的單位焦耳,bit表示信息的單位比特)
例如一個關於產品價值的公式:
“ 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 ”
一個新產品的價值=新產品帶來的新體驗-舊產品帶來的體驗-拋棄舊產品使用新產品需要付出的成本。在這個公式裡,對於特定的領域來說,新體驗和換用成本是變量,舊體驗是常量,所以想要提高產品價值,就要努力從各個維度去提升新體驗並且降低換用成本,對利益價值和切換成本分析之後,我們抽象總結之後得出如下第一性原理公式:
通過個例子來解釋這個公式,馬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直到汽車的出現,汽車屬於馬車的顛覆性產品,汽車帶來的體驗是新體驗,而馬車是舊體驗,有瞭汽車,人們就要去學習怎麼開車,這個學開車可以理解為從乘坐馬車到乘坐汽車的換用成本;馬車有很多問題:顛簸、馬糞、機動性差、速度慢、飼養馬匹等,這些都是使用馬車時的體驗,而汽車相對於馬車有很多優點:機動性強、隻需要汽油而不用養馬、速度快、長時間行駛等等;所以對於馬車和汽車來說:汽車得到利益:汽車所帶來的速度快、機動性強、舒適 - 乘坐馬車時的顛簸、速度慢、機動性差等體驗;切換成本: 學習駕車技術;這個類比並不嚴謹,但是足以解釋這個公式的含義。
3、根技術---達爾文悖論
1836年4月4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考者之一查爾斯-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進行環球考察。他在路過吉林群島時,發現附近海域珊瑚礁中有成千上萬的生物生存於其中,他感到非常奇怪,這一現象就是著名的“達爾文悖論”---在營養極少的水域中卻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其生態位的數量卻多得驚人;珊瑚礁僅占地球表面積的1/1000,但是進1/4的海洋生命物種都生長在珊瑚礁邊,經過科學界持續150多年的研究,主要是由於復雜科學在近幾十年的興起, “達爾文悖論”最終的解釋是:珊瑚礁由於其“分享”的方式,即生活在礁石的生物學會瞭“合作”的方式:珊瑚、蟲黃藻和鸚鵡魚借助並重新使用彼此的產品,才打開瞭如此之多的創新可能性大門,依靠有限的資源養活瞭如此多的生物;當今世界復雜科學研究重鎮聖塔菲研究所曾經對人類修建的超級有機體城市做過研究,研究發現,各種與創造性相關的活動,包括專利發明、研發預算、“高創新性”職業、發明創造等,都遵循著一條“冪指數定律”:
創造出瞭一種良好的整體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新的信息可以進行組合,一個項目的信息也可以“外溢”為其他項目組的研究人員所用;一個討論者的理論分析,可以作為另一個研究進行下一組理論分析的依據之一,而這正是矽谷企業的日常管理與運作方式。
例如暴風魔鏡用第一性原理做產品之道:2016年上半年最火的詞是VR,下半年很多媒體開始集體唱衰VR,很多人就猶豫,說VR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或者是,現在做VR的時機是不是太早瞭?這些問題看上去貌似是無解的,他們做的事情第一步是建模,VR這個行業,本質上是一個加速循環的行業,
(1)這個加速循環的最小的環是什麼呢?
硬件加內容:
如果你做得足夠好,就可以征服用戶;
用戶越多,他們能幫你貢獻的收入就越多;
收入越多,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
開發者越多,就可以開發更好的硬件和內容;
這個環路一旦啟動,就可以變成一個指數級增長;
這是VR行業的一個核心模型。
(2)為什麼過去這個模型始終沒有啟動呢?
原因在於之前的硬件和內容不到位,硬件體驗很差,缺少行業標準,所以第一步目標必須讓早期大眾用戶接受VR硬件和內容;
早期大眾用戶的要求是這樣的:
第一,我要求實用性,你到底可以給我提供什麼樣價值的服務;
第二個是成熟度;
第三個是配套服務;
第四個是價格。
這樣分析下來,我們就要做到這三點:第一,硬件的體驗好一倍,價格降低一倍,內容豐富十倍。如果能做到這三點,我們就可以成功地把環路徹底打通,一旦這個環路循環起來,資本、媒體、廣告就都會追捧VR行業,這個環路是第一性原理。
(3)那什麼樣的硬件體驗才算好呢?
就是VR設備的清晰度要高,用著不暈,重量要輕;接下來使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的方式,去解決VR視頻高清加秒播的技術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暴風魔鏡跟產品經理和技術提出瞭這個要求,他們的結論是:不可能。原因是什麼呢?VR做360度全景視頻,碼率至少是今天普通視頻的四倍。但今天平均的網絡帶寬,隻支持普通的高清視頻;產品經理和技術優化出第二版,是把264的編碼變成265,節省30-50的帶寬,找更好的CDN的服務商去優化CDN,把流暢度提升一倍,但第二版仍然是點狀思維;
(4)最後,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先建模
把“用戶點擊一個視頻的時間”定義為T0,“用戶看到視頻的第一楨的時間”定義為T1,把T1-T0的時間完整分解。那麼,這中間經歷瞭什麼步驟呢?第一,獲取文件列表;第二,連接到CDN;第三,下載,解碼,顯示。
在獲取列表上,花瞭多少時間,能不能優化?有沒有實現每個人在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運營商,聯速都足夠快?第二個是CDN,除瞭查北京、上海、廣州聯CDN的時間以外,我們知不知道新疆的用戶聯上去要多久?下載要用多長時間?接著,下載能不能優化?怎麼優化?我們可以先從下載模塊的速度上進行優化,再從源頭上進行優化;在VR裡面,我們有沒有別的編碼方法,比如說用立方體編碼,把原始碼率進一步壓縮;解碼方面,我們能不能針對低端機型去做優化?最後一個是顯示,現在的方法是,一秒鐘的視頻包含瞭24楨或者是30楨,我們能不能把30楨變成15楨,或者是1楨?所有環節全部優化的結果是,流暢度提升瞭3倍。
4、通道---達爾文進化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地進化著、發展著;現代基因學的誕生,為此提供瞭重要的證據,事實上,物競天擇,競的就是“基因”;企業就如同自然界中生長的物種,一旦發現適合自己興旺發展的特定環境,它們自然就會生生繁衍,直至受到資源稀缺或者天敵的威脅而無法繼續增長其數量為止;物種數量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引發生存競爭,而競爭是無情、冷酷、利己和嚴峻的,會經常看到增長、競爭、稀缺資源、創新、差異化以及追逐個人利益等現象,每年《金融時報》的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是達爾文進化論在現代社會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真實寫照;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商業管理教授、創新大師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提出的顛覆性創新理論,從先滿足市場非主流開始,遭遇非連續性,是企業興衰的第一因;
(1)市場的秘密在於破壞
通常我們會認為,一個企業的好壞可能跟管理有關,管理的確很重要,但是管理下面的一層,市場的雙S曲線模型就是說,今天A企業的速度很快,它就跟著A企業的曲線走,明天B企業速度超過A企業,它就轉向跟隨B企業,所以市場跨越第二條曲線毫無困難;市場的秘密在於破壞,利用新企業打擊舊企業,而企業都是單曲線模型,它的使命在於堅守,對原有產品、業務、員工、市場、以及過去能力的堅守,跨進第二曲線,意味著傷害瞭第一曲線,所以,如果我們想成為基業長青的公司,秘密隻有一條:像市場破壞企業一樣去破壞自己,從單S曲線模型轉向雙S曲線模型,在分析所有企業的第一性原理時,“非連續性”這個思維模型幾乎都是標配。
(2)顛覆式創新模型
固然是歸納英特爾、諾基亞、蘋果、柯達、聯想等案例,從演繹法上來看,同樣成立,那便是基於一個基石假設——技術進步速度必然超過市場需求速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當一個產品因為滿足瞭某項市場需求而成功後,它必然在不斷改善產品性能的“連續性創新”軌道裡演進;原因很簡單,這時企業價值最重要的影響力來自消費者和客戶,也就是”客戶為王“,問題是,“客戶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但也是我們最主要的創新盲區”,“顧客完全滿意,有時是個大陷阱”,當我們沿著“連續性創新”這條S型曲線不停向上,必然的,我們就會進入S型曲線的上端,既是增長乏力階段,更是“技術進步速度必然超過市場需求速度”的階段,簡而言之,客戶市場需求其實已經不需要這麼多的“連續性創新”,性能過剩瞭;諾基亞再防摔又如何?我根本不需要這麼防摔。性能過剩瞭。一旦某項特定性能超越瞭消費者所需求的水平,它便不再構成吸引力,消費者用來選擇產品的標準轉移到尚未得到滿足的屬性上。
(3)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是市場價值網
克裡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說到兩個“價值網”的概念,即“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組成的價值網“,任何一傢企業,當它進入一個發展軌道後,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就是市場價值網;一方面,你需要發展核心業務,促進現有的S型曲線發展到極致,另一方面,就是未雨綢繆,開發並帶領組織開始新的價值網曲線,是謂“顛覆式創新“:
所謂“顛覆式創新“,通常是以“低端顛覆、邊緣創新”的方式展開,也就是從先滿足市場非主流需求開始。
例如iPhone,在它初創時,顯然在防摔、電池續航這些性能方面就是一個低端產品,但喬佈斯找到瞭與互聯網結合這個當時還不算主流的點;再比如獵豹清理大師,沒有從殺毒這種市場主流需求上著手廝殺,而是進入瞭清理內存垃圾這個邊緣需求市場;
數據表明,在連續性創新方面,在位企業擁有更大的優勢——據稱有80%的勝率。在突破性技術方面,由於在位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源儲備,同樣勝率達到三分之二;唯有在以低端、邊緣為切入口的顛覆式創新方面,在位企業沒有優勢,反倒是新入企業擁有瞭67%的勝率。
(4)通道---“10倍好”比10%提升更容易,一旦發現這個破局點,ALL IN
顛覆式創新產品的性能通常低於主流市場的成熟產品,但它們擁有一些邊緣消費者(通常也是新消費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通過價格更低,性能更簡單,更方便消費者使用;在這個反向非連續性邏輯中,“顛覆式創新“產品從低端邊緣需求切入,殺進一個主流巨頭很可能看不上的非主流市場,從而也進入自己的“連續性創新”曲線,同樣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性能,直至促使整個市場發生遷移,非主流變成主流;對新興企業來說,“顛覆”似乎意味著要與在位巨頭競爭,其實本意是進入第二根S型曲線;在第一根連續性S型曲線中,在位巨頭隻能10%、10%地提升產品性能,而如果是顛覆式創新,在第二根非連續性S型曲線中,可以針對某項性能實現“10倍好”的提升,很多時候,“10倍好”比10%提升更容易,因為你進入瞭一個新的領域;
所以在執行“顛覆式創新“時,“需要一個能為1萬元訂單而歡呼雀躍的機構”,也就是“用獨立的小型機構應用新興的小型市場”,這種獨立,不僅是指財務上、人員架構上,甚至是指物理上,公司給予這個任務小分隊以目標、路徑和資源;用獵豹傅盛的話來說,就是“戰略方向要浪費,戰術執行要節約”;通過邏輯推演來建立市場預測,然後通過獨立小機構尋找破局點(具備三個特點:極簡、差異化、自增長),一旦發現這個破局點,ALL IN;
彩蛋: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接近上帝的人—尼古拉·特斯拉誕辰160周年
1898年,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發明瞭無線遙控技術,1899年成功制造出球狀閃電,次年特斯拉加大對電流的研究控制,在全球范圍首次達成人造閃電效應;特斯拉幼年時曾遭受過雷擊,生瞭一場大病,自從那場大病之後,特斯拉仿佛擁有瞭一種神奇的思維方式,能在腦海裡想象出發明物體的輪廓,在發明之前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特斯拉一生獨立開發並取得專利七百餘種,合作開發達一千種以上,幫忙開發的更是數不清;他拍攝瞭世界第一張X射線照片,發明瞭第一臺無線控機器,發動機火花塞、霓虹燈、魚雷、直升機等,1943年特斯拉死後,美國國傢科學院委托美國FBI將特斯拉死後所有私人信件、文章全部查收,帶回中情局,美國國傢科學院連同1933年收到的特斯拉文件一並收歸美國FBI保管;1946年,某些科學傢意識到特斯拉理論的可行性,為瞭維護美國國傢安全,阻止國外敵對勢力獲取資料,這些科學傢上書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最終系統的刪除瞭有關特斯拉的所有資料、記載,使特斯拉漸漸淡出瞭科學界;2012年12月24日,美國當地時間13時30分,“維基解密”在Parallel wold網站公佈瞭美國FBI情報資料庫1943年的一份多達7751頁的特殊機密文件,這份文件被稱為Nikola tesla secret,文件內容由於太過驚世駭俗,連提供這份文件的匿名者都感到不可思議;文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一位名叫特斯拉的科學傢生前未發表的論文與設計圖,另一小部分是一些個人日記,其中有一篇最長的論文最引人註目,題目叫“引力的動態理論”,該論文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發,論述時空、物質、電磁波、引力波的本質特性,最終使它們被統一起來,論文在最後階段闡述瞭制造反重力太空船、時空旅行、粒子束武器、死亡射線、死光等一些奇思妙想的科技產品制造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