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養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註。
64e72508a2eb3427227af8aabb864ee3
一說起體檢,很多傢長可能就會陷入一個慣性思維:不就是測測身高、量量體重嗎?別嚇唬人瞭!
其實,寶寶的體檢更關註的是否正常發育。不僅包括身高和體重,還包括對於寶寶日常飲食起居情況的詢問、生長評估、身體檢查、發育評價(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等。
從這個層面講,寶寶體檢,除瞭評估其健康狀況,更重要的在於能夠及時發現寶寶是否存在發育遲緩,或者其他傢長沒能意識到的潛在疾病等,比如羅圈腿、屈光不正、肋骨外翻、髖關節發育不良等。
而且,體檢還是一個及時發現傢長養育誤區的好時機,能夠幫助傢長在寶寶的養育上少走些彎路。
那麼,寶寶到底應該多長時間體檢一次?體檢重點需要關註什麼?在體檢前,傢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寶寶體檢測瞭很多項目,到底有沒有用?……
看這一篇,來完整瞭解一下吧!
01
—
3歲以內做幾次體檢?查點啥?
寶寶出生前幾年,是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因此,體檢的頻率也是從初期的1個月1次漸漸調整為1年1次。
根據寶寶的成長階段,育學園推薦的體檢頻率是這樣的:
6個月內,建議每個月進行一次體檢
在這個階段,尤其是前1~4月齡寶寶,體檢的重點在於:
醫生會重點評估有無頭型異常、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問題;
檢查寶寶的肌張力,及對視、聽刺激的反應;
是否可能存在的發育異常情況;
給予傢長喂養方面的指導等。
6~12個月內,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體檢
這一階段的體檢重點在於:
寶寶的口腔健康檢查以及眼科視力篩查;
進行發育篩查;
進行寶寶營養方面的評估等
1~2歲,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體檢
這一階段的體檢重點在於:
評估有無斜視、齲齒、貧血等問題;
進行寶寶發育與行為的監測等。
2~3歲,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
這一階段的體檢重點在於:
評估寶寶運動、語言、社交能力的發展;
進行視力等檢查。
3歲以上,至少應每年進行一次常規體檢
綜上,寶寶健康體檢的基礎項目主要可概括為三大類:身體檢查、生長指標檢測和個體化的養育指導。
身高、體重、頭圍等項目是判斷寶寶“長得好不好”的重要標準。
但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能憑僅僅一次的稱重、量身高、測頭圍的數值就判斷寶寶“長得好不好”,而是要根據測量數值,繪制寶寶的生長曲線,通過曲線瞭解寶寶的生長趨勢,監測寶寶近期有無生長遲緩或異常等問題。
傢長也可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下載,或者點擊“閱讀原文”,通過育學園APP,輸入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等,繪制寶寶生長曲線,隨時監測寶寶近期的生長狀況。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傢長每次測量的方法以及使用的測量工具都是相同的,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不準”、“這傢檢查和那傢檢查的不一樣”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在後續的體檢中,幫助醫生更清晰地瞭解寶寶的具體情況。
如果說寶寶的生長曲線出現較大的波動,那就提示寶寶近期可能存在生長過快或過慢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醫生結合寶寶的喂養、睡眠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這也就意味著,傢長在體檢前就需要做好準備,才能讓體檢達到最好的效果!
02
—
體檢之前傢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除瞭常規檢查,吃、睡、排便等日常狀況,也是輔助醫生更詳細地給出個體化養育的關鍵參考。
首先,是寶寶的進食情況
關於寶寶進食,醫生需要瞭解的是:
奶。寶寶每天吃幾次奶,每次吃多長時間,兩頓奶之間的間隔是多久,是否存在“夜奶”等。
輔食。寶寶每天的輔食添加得如何,包括攝入量、稠稀的程度等。如果不確定的話,可以拍照,直接給醫生看。
另外,寶寶吃輔食後是否有什麼異常反應(比如嘔吐、腹瀉、起疹子等),最好也能告知醫生。
補劑。除瞭補充瞭什麼,每天補多少等,傢長還需要註意的是,最好能明確告訴醫生給寶寶吃的是什麼牌子的補劑。如果是海淘的補劑,記不住名字的話,最好能夠拍照給醫生看。
其次,是寶寶的睡眠狀況
改善睡眠質量,對寶寶的生長也更有好處。因此,傢長能夠讓醫生瞭解寶寶的睡眠狀況,對醫生來說,也能更好地給出符合寶寶實際需求的建議。
比如寶寶是否能夠睡整覺;寶寶的夜醒次數;晚上醒來後,寶寶是什麼樣的狀態(哭鬧抑或“哼唧”一下就睡著瞭);晚上是否還需要夜奶,夜奶次數等。
最後,寶寶的排便情況
這一項包括寶寶每天的排便次數、性狀、顏色等。
大多數寶寶穿著紙尿褲,可能無法分清排便次數等,但傢長可以觀察尿色黃不黃等。
建議傢長不妨用手機記錄下寶寶的這些情況,比如拍照等。當然瞭,也可以通過育學園APP的記錄功能,讓醫生更夠更加直觀地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進而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和評估。
03
—
別被這些費錢還沒啥必要的體檢嚇著瞭!
為瞭寶寶的生長發育,傢長們可謂是操碎瞭心,總擔心寶寶是不是營養不夠,需不需要補點兒啥。
為瞭佐證到底應該補啥,下面這兩項檢查突然變得“熱門”起來。但是真的有必要嗎?
1、骨密度檢測
我們都知道,骨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所含骨礦物質含量,它反映瞭骨的質量。
也是基於此,骨密度檢查確實可以作為“缺鈣”的早期發現。但是,正常情況下,骨密度檢查針對的人群中沒有嬰幼兒。同時,醫生一般也不建議20歲以下的人群進行骨密度檢查。
這是因為,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寶寶,因為其骨骼生長速度快,體內儲存的鈣大量用來促進骨骼生長,所以骨密度自然會變低。
這是發育中的正常狀況,如果骨密度真的正常瞭,則說明寶寶目前的生長處於緩慢期。
隻要寶寶是健康的,沒有疾病困擾,比如復發性骨折、骨痛、骨畸形、普通射線檢查提示骨質疏松等,生長發育也都正常,那麼僅僅作為體檢,一次性的骨密度檢查既不科學,也完全沒有必要——當然,更不代表寶寶就需要額外補充鈣劑瞭!
2、微量元素檢測
這項檢查,早就被叫!停!瞭!
我們先來看一則2013年國傢衛計委對微量元素檢測的通知:
而且,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也曾專門就這一問題進行論證。結論是:大多數醫療單位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在診斷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參考意義不大。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實際測定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常見的微量元素的檢測方式是指尖采血或靜脈抽血,但其實,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並不具有代表性。
首先,我們人體內主要是大分子物質,很多元素都是跟其他細胞結合在一起的,或者是存在於別的地方發揮作用。
比如鈣元素,鈣主要在骨骼和牙齒中,而我們通過采血檢測的,是血清中的鈣的含量,無法完全代表骨骼中所含鈣的真實狀況。
其次,在采血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有組織液混入,而且采血過程中一般會用酒精消毒,其中的微量元素也有可能混入,最終造成檢測結果不準確。
小櫻的心裡話
說瞭這麼多,給位傢長是不是對寶寶體檢的事情心裡都有一本賬瞭?
總結起來就是,越是普通的、容易忽略的地方,往往越是與寶寶生長發育關系重大;反而哪些“炒”得火熱的檢測項目,其實既費錢又沒啥實際的指導作用。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跟小櫻一樣,手捧一顆紅心向著寶寶,但也是在沒必要“寧可信其有”、“萬一有用”、糊裡又糊塗地養娃啊!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再看看這些也許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8cd4e4148ff3ced85358102249f2d27b
這些帶娃方法竟然都是錯的!90%的媽媽不知道
76f6f3c74a3a332db55e0d8d6d49f03f
幼兒園內部資料:這5個能力,再不教寶寶就晚瞭!
缺鐵影響智力發育!這麼補才能有效預防!(附詳細食譜)
小櫻又幫你省錢瞭,不點個贊嗎?
瞭解更多關於寶寶養育的解答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育學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