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謨克利特: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

在《愛》這篇散文的結尾,張愛玲這樣寫道: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瞭,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這段話是張愛玲對愛所作的註腳,文學批評傢通常把它詮釋為一種被命運左右的無奈,一種隱匿在淡然中的哀痛,一種歷經滄桑後的悲涼。蒼涼是張愛玲作品的底子,正如她在《自己的文章》闡述她的創作理念:

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隻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這裡的關鍵詞不是無奈,不是哀痛,不是悲壯,而是蒼涼。為什麼會蒼涼呢?這就要回到命運中才能說清楚。命運,它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有什麼關系?或者說,如何用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來解釋從命運中透露而出的蒼涼?且聽我慢慢道來。

德謨克利特將萬物的本原歸結為原子與虛空,虛空是原子運動所需要的空間。一切原子都被虛空間隔開來,並在虛空中下墜。其中,較重的原子下墜得快,較輕的原子下墜得慢。由於存在這種運動快慢的差異,較重的原子會撞擊較輕的原子,最終形成一個較輕的原子圍繞著較重的原子的漩渦。最重的原子位於漩渦中心,次重的原子分佈在漩渦中心的周圍,並離漩渦中心最近。按照這種方式,隨著原子重量的減輕,原子離漩渦中心越來越遠。原子間的撞擊所形成的漩渦不止一個,而是無數個。每一個漩渦是一個世界,這樣就有無數個世界;世界產生於原子在虛空中的漩渦運動。在這些世界中,有的世界逐漸成長,有的世界逐漸衰敗,還有的世界因為與其他世界相撞而逐漸毀滅。人所在的世界,隻是無數正在變化的世界之中的一個。所以,德謨克利特聲稱人是一個小宇宙,也就是說,人是一個世界。

對於原子在下墜過程中所形成的漩渦,我們不妨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理解。大大小小的石頭——這裡的大小是指石頭在重量和形狀上的差異——從空中自由墜落到水中,激起千層浪後在水中形成漩渦。最大的那塊石頭墜落到漩渦中心,隨著石頭變得越來越小,它們圍繞著漩渦中心變得越來越遠。由於石頭的數量無限多,它們墜落到水中所形成的漩渦就有無數個,並且漩渦間也會互相撞擊。每一個漩渦是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都在發生變化。

原子論包含四種基本立場:唯物論(Materialism),機械論(Mechanism),決定論(Determinism),無神論(Atheism)。首先看唯物論,原子是物質性的東西,萬物是由原子組成的,至於靈魂,那不過是由最細致、最圓、最靈敏和最熾熱的原子所組成。其次看機械論,原子在下墜過程中互相撞擊,無需假借外力來使之運動,這本身就是機械式的。再次看決定論,機械論導致決定論,因為機械論否定瞭偶然性的存在,原子的運動是必然性的,因而是被決定的。最後看無神論,原子論的唯一信念是原子在虛空中相撞,沒有任何最高力量或主宰,也就是沒有神。原子論的這四種基本立場集中體現在決定論上,可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切都是必然性的,沒有偶然性。這不正是命運嗎?

人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小宇宙,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由於原子間的相撞是必然性的,不存在任何偶然性的因素,故世界間的相撞是必然性的,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必然性的。這種必然性表現為不能不遭遇又難以遭遇、不能不追尋又難以追尋,在表面的超拔中滲透著無盡的蒼茫感與幻滅感。在這種情況下,從相遇而產生的愛被命運這條必然性的鎖鏈牢牢拴住,歡喜與悲慟由此而生,驚險與從容由此而生,但更多的是無奈。無怪乎張愛玲會說: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瞭,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落花流水的偶然,鶯飛燕過的渺茫啊,其實一切早已命中註定。

誠然,我們在讀到這段話時,容易被它的表面灑脫欺騙,以為早已曾經滄海。然而,它恰恰反映的是張愛玲作品的基調——蒼涼,寓於無奈中的蒼茫,寓於悲愴中的荒涼。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子,在一個春天的晚上,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對門的年輕人向她走瞭過來,輕輕地說:“哦,你也在這裡嗎?”“哦,你也在這裡嗎?”,這句“不懷好意”的問候撩撥瞭少女的心,註定成為她的不堪遭遇的夢魘。命運的捉弄使他幾次三番被轉賣,經歷瞭無數的驚險的風波,直到老瞭的時候,她還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這是一種欲罷不能的激烈的愛,到最後隻留下落花流水的無限哀嘆,正如唐代詩人崔護在《題都城南莊》中所寫的那樣:“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它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它傳遞瞭一種不以時空為轉移的人類普遍經驗。這種經驗不是認知,而是情感,人向來帶著情感被拋於世界之中。

女子與年輕人的相遇,猶如原子與原子的碰撞,必然發生,充滿美意。奈何那僅有一次的相遇沒有碰撞出愛情的火花,反而造成瞭一生一世的苦戀,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是悲劇的開始,以後的事自不待言,女子如何在一次次轉賣中忍受命運施加於她的不公待遇,如何在心心念念的期盼中吞噬那失望而不至於絕望的眼淚,如何在一個個漫漫長夜中憑借對過往的回憶來聊以自慰。愛終究是無奈的,因為它產生於原子間的相撞,但當原子相撞後旋即分離,並非結合在一起時,愛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當我們用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來解讀張愛玲的散文《愛》時,愛變得無奈,無奈得令人感到悲觀,乃至絕望,仿佛大廈將傾,無論做什麼都無濟於事。既然愛被命運這條必然性的鎖鏈牢牢拴住,以至於在愛中沒有選擇的餘地,那麼是否應該摒棄愛?這種葵花寶典式的修煉自然不是德謨克利特所認同的,因為他不是一個禁欲主義者,確切地說,不是一個極端主義者,而是一個幸福主義者。倫理學以幸福為目的,凡是能達到幸福的德性都是善,反之則為惡。人的本性是求樂避苦,最終獲得幸福,因而人應該擁有那些能夠達到幸福的德性。幸福在於靈魂,不在於身體,但感官的欲望不是不可取,而是需要加以節制,使之適度。快樂並不是暫時的、低級的感官享樂,而是有節制的、精神的寧靜和愉悅,不受累於紛紛擾擾的外物之中。

從德謨克利特的倫理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愛的理解,那就是聽從必然性的安排,不讓無奈擾亂心靈,進而破壞贏得幸福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明白瞭一切都是必然性的,我們就不會讓那不能的事牽累我們,以致使我們遠離幸福。如果我們明白瞭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後,仍然執著於那不可能的事,我們就是不理智的。對於第二種情況,德謨克利特說:“能使愚蠢的人學會一點東西的,並不是言辭,而是厄運。”這與他的另一句話是一致的,即“愚人通過不幸而得到智慧”。這聽起來很殘酷,而且相當沒有同情心,但卻是真實情況。這個世界和平,人內心的和平,都不是靠同情換來的,同情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掩蓋真相。茨威格在《心靈的焦灼》中這樣描繪同情:

同情恰好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隻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別人的不幸,急於盡快地脫身出來,以免受到感動,陷入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別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隻是本能地予以拒絕,免得它觸及自己的心靈。另一種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歷一切磨難,直到力量耗盡,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面對別人的苦難與不幸,真正的同情在於與那個人一起承受這份苦難與不幸,將自身完全投身與他的情感之中,而不是從中抽身而出以免受影響。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無非原子間的相撞,人與人之間的分離無非原子間的分離。既然有瞭相撞,就因為原子在大小、形狀與重量上的差異,或者結合在一起,或者相分離。原子論為我們提供瞭一條幸福之路,這才是真正的勵志,而非市面上流行的心靈雞湯。最後引用德謨克利特的兩句名言,但願它能起到勵志的作用:1. 醫學治好身體的毛病,哲學解除靈魂的煩惱。2. 幸福不在財富之中,也不在黃金堆裡,幸福在靈魂深處。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100个影视制作小技巧【不讲废话版】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忽视的。好的影视制作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加有看点,更加引人入胜。

· 5秒前

VS Code + msys2配置Windows下C/C++开发环境

下载、安装msys2 下载msys2, 网址:https://www.msys2.org/ 2. 安装msys2-x86_64-xxxx.exe 这里没什难度,记住安装路径 ...

· 8秒前

2022年烟台南山学院宿舍情况

【校区详细配置】 【南山校区宿舍】(王老师在东海住,南山只找到一张宿舍装饰大赛的图和一张21级学生发给我的图,有补充可以 ...

· 10秒前

学校介绍 | 威斯敏斯特公学

图文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威斯敏斯特公学校徽 学校名称:威斯敏斯特公学 建校时间:1560年 学校类型:混校;寄宿/走读私立学 ...

· 58秒前

抖音怎麼改名字?上面下面的都可以改

最近發現很多朋友都想修改抖音名字,想讓自己的名字變得更有個性一些,那麼抖音上面怎麼修改名字呢,趕快一起來看看吧。抖音...

· 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