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是人體中最易發生脫位的部位之一,其中49%可合並有骨折。肘關節脫位合並橈骨小頭骨折、冠狀突骨折這一損傷類型因肘關節解剖結構特殊、治療困難,即使由富有經驗的骨科臨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預後仍不理想,故Hotchkis將這種特定的骨折損傷類型命名為“恐怖三聯征”(terribletriadinjury,TTI)。
肘關節僵硬是各種原因造成肘關節活動功能喪失的總稱,這些患者會有明顯生活障礙。現對此沒有一種標準治療方法,但多數骨科醫生建議采用開放肘關節松解術治療,這項手術通過松解攣縮的關節囊、切除異位骨化以及增生的冠狀突和鷹嘴尖骨贅,來恢復肘關節活動度。
肘關節由肱骨遠端和尺橈骨近端構成,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近端尺橈關節,前兩個關節主要使肘部屈伸,後一關節使肘部有旋轉功能,三個關節共同包裹在同一關節囊內,有高度的一致性。這種解剖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肘關節對創傷非常敏感,術後容易並發關節功能障礙。這些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側副韌帶撕裂引起的肘關節繼發性不穩定、關節僵硬、異位骨化、慢性疼痛、創傷性關節炎、尺神經病變等。
導致術後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
1、肘部創傷的損傷程度越嚴重其愈後越差,除瞭骨性結構的破壞,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神經等結構的損傷也會使手術固定難度大,影響術後早期康復鍛煉。
2、制動時間。肘關節手術後,因擔心過早的康復訓練可能會導致內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肘關節失去穩定性,而采取持續制動,最終出現關節功能障礙。有研究顯示,關節制動3 天,肌肉、肌腱等軟組織會出現粘連;制動5~7 d會出現肌腹短縮;3周後關節周圍疏松結締組織會變為致密結締組織;制動6~12 周後,沒有損傷的關節軟骨也會發生明顯的退行性改變及肌肉萎縮。
3、疼痛。疼痛會引起患者的不適感和恐懼感,部分患者對手術的認知不足,認為疼痛會影響疾病的恢復,產生顧慮和擔憂,從而不配合術後康復訓練。
4、異位骨化。肘部骨折常引起病理性新骨形成,如異位骨化、骨化性肌炎及關節周圍鈣化,其中最為常見的即為異位骨化,常是在軟組織中出現成骨細胞並最終形成薄層骨組織。
5、關節內積液。術後關節內血腫的機化,會導致周圍軟組織粘連,增加異位骨化的概率。
肘關節是上肢的中間關節,傷後容易發生功能障礙,尤其容易僵硬,康復在功能活動的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按照康復進度進行合理康復。
第一階段:炎癥保護期(0-2周)
1、 控制腫脹疼痛:抬高患肢,使用冰敷冷療、加壓療法、肌內效貼、淋巴引流、安全的早期活動等方法可減輕疼痛與腫脹。
2、 未受累關節的主動活動:手與腕部積極進行用力抓握、伸展、分指等活動,肩關節在健側輔助下進行各個方向的活動。
3、 肌力訓練: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群等長收縮訓練。
4、 肘關節活動度訓練:在醫生允許下,在消除重力或重力輔助位下進行肘關節主動輔助屈伸活動度訓練及前臂旋轉訓練。
去除重力主動輔助屈肘
5、治療師輔助角度練習
7a2cff01a214f6172ee6881ae1c8a03e
在進行肘關節的軸向牽引後進行肘關節的屈伸練習。
註意:
1、 隻在指定的安全的活動范圍內內活動。
2、 避免疼痛刺激,避免暴力活動,否則可能會增加關節周圍出血和炎癥,增加對關節的刺激。
3、 不做被動推拿及牽伸。
第二階段:纖維形成期(第2-8周)
1、控制水腫/疤痕:運動後行冷敷,進行向心性的按摩,使用彈力袖加壓減少增生性疤痕及腫脹。
2、活動度訓練:在抗重力下進行主動、主動輔助的肘部屈伸和輕柔的被動活動度訓練,強調多次重復。
3、輕微的功能活動:鼓勵患者使用患側手完成輕度的日常生活活動,鼓勵多使用患側手進行吃飯、梳洗、接電話、走路時擺臂等功能活動。
4、理療:可使用超聲波、激光疼痛治療儀、TENS、電生物反饋等物理因子治療,運動前可使用濕熱敷。
53c763d05029fb593fd9509492d01533
註意:
1、 註意監控治療及訓練對活動范圍的反應,及時調整,避免發生炎癥或疼痛加劇。
2、 不做抗阻練習。
第三階段:骨折愈合期(第8周-6個月)
1、活動度練習:繼續此前的鍛煉,爭取達到全功能的活動范圍。
2、力量及耐力訓練:利用啞鈴/彈力帶/沙袋等進行漸進性的抗阻力訓練。
3、日常功能:鼓勵進行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
482c26f611bd7a3a33af014f59c74e33
因為肘關節術後患者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建議在手術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根據損傷的類型、程度、內固定材料的穩定性、手術治療方式、個體差異等綜合因素考慮制定運動康復與骨折治療的治療方案。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十四五規劃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3 VS 2029年第一章: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必要性及政策分析第一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