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期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当时全国震惊,至今还被很多影视文学作品经常演绎的事件,那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继位者朱允炆,当上皇帝没几年,居然被自己的亲叔叔,也就是朱允炆爸爸的亲兄弟朱棣给抢了皇位,然后自已有模有样的当起了皇帝。这就是历史有名的明朝篡位事件,史称:靖难之变。
朱允炆是跟朱棣打了三年仗后失败的,朱棣率军攻入皇宫后只看到几具烧焦的尸体,那时又没有什么技术手段可以鉴定一下,因此朱允炆这个曾经的真龙天子到底有没有逃走,又逃到哪里去了,一直就是新皇帝朱棣的一块心病,因为自己毕竟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朱允炆如果还存在这个世上,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隐患。
关于朱允炆的传说,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新皇帝朱棣显然确信朱允炆是成功出逃了的,所以多年来一直在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追查,甚至相传连著名的“郑和下西洋”都与追查朱允炆踪迹有关,而全国百姓对于这场“皇家躲猫猫”事件的进展自然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朱允炆藏匿期间曾经到过的地方往往都被人或明或暗的纪念,这其中有缅怀的成分也有一定同情的因素,一方面是朱允炆毕竟是大明王朝的正宗传人呀,古时候对皇帝和继任者之间的传承上还是很讲究血统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炆当皇帝的那几年对普通百姓相对比较仁厚,对贵族藩王则比较严厉,例如他就是当时大规模的“削藩”之举才惹恼了朱棣,然后失去皇位的。
而距离首都数千里之外的重庆宝轮寺却在不经意间跟当时的皇族命运产生了交集,因为宝轮寺就相传曾经是朱允炆曾经重要的藏匿地之一。
明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曾削发为僧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之久。后来,世人知情后,就将这个宝轮寺又称为龙隐寺,而连带着寺院所在的小镇,也就是如今知名的重庆磁器口古镇,也曾经被大家称为了龙隐镇,人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或声援这位落难的天子。
如今的宝轮寺依然在磁器口古镇上,我到的时候大门正在装修,在古镇狭窄热闹的商业小巷当中隐藏的这么一座古寺,真是应了“大隐隐于市”的俗语,也不知道当年的朱允炆选择此地的时候,是否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步入寺院,虽然已经历经战火,数次重建,但依然隐约有着不凡的气度,寺院并不大,但比较古朴精致,在如今磁器口这般人潮汹涌的繁华商业区真是难得了。
更有趣的是,据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往往就会有乐善好施之人,买来鸭子鱼虾、乌龟甲鱼什么的入寺中的井内放生,放生之物必会在是前方的嘉陵江的某个叫“九石缸”地方出现。
这似乎更加印证了当年朱允炆多年来藏匿于此的传说,如今这口具有神奇放生功能的井,我认为当年应该就是一个逃生密道,像不像电影中的场景?大批官兵堵住寺院的前后门,看似已经插翅难飞了,待入寺搜查后却发现人早已从秘密通道乘一叶扁舟远去了。
我们今天就不去讨论朱允炆曾隐匿宝轮寺是野史还是事实,我认为朱允炆当年逃出皇宫流落人间应该是确有其事,要不然朱棣当上皇帝后也不会举全国之力调查。既然假设朱允炆成功出逃,但后面怎么就没有任何夺回皇位的动静呢?朱棣担心的巨大隐患并没有成为现实呀?
我一厢情愿地认为,隐居宝轮寺的四五年时间是个关键时期,在这四五年里,曾经的皇帝看淡了荣华、平静了内心、放下了仇恨,也许他明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个人的荣辱永远不能与天下的太平相提并论。也许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他当时的”建文新政“仁厚待民是发自本性的,所以他就算被粗暴地夺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忍心因为自己让天下再度陷入纷争,从而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嗯,只有这样,他才配被百姓缅怀和纪念!
而能让天下止杀,也会让宝轮寺更有价值!
附:
磁器口热闹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