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生日的那天,最早收到祝福的不是来自至亲朋友,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基金、理财、银行、APP等外界的短信祝福。这种情况用理智来运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个人信息被暴露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情感层次的直观感受确实很好,让人感到被体贴、被关照,满溢的温馨,舒服感,其次也反衬出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淡,我们似乎都活在了一些客套的社交的流程似的关系中,让人内心底的踏实感越来越稀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但是感受上却远远没有表面上的那番风光热闹。
人是关系中的人,但是现在的人与电子设备的交际远远超过了与人的交流,似乎感觉到人的内在的流动性越来越弱,越来越僵化,越来越被机械化。甚至普遍性的存在是,无论是作为学生写论文,还是作为公司的职员领导写报告文件或是总结,也要上网荡一圈。原创性的东西越来越少,独创的思维越来越贫瘠,原生性的人才、天才似乎都荡然无存了。网络的发达,科技的飞跃,是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即刻的享受,既得的利益,但是它似乎真的是在慢慢的消磨人类的意志,遏制我们灵活大脑的发散发展,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变得美好了吗?我们的人生真的是变得更有意义了吗?我们活在了朋友圈里,活在了娱乐八卦中,别人去哪旅游了,别人吃了啥,穿了啥,别人家孩子的好坏,房子的大小,车子的贵贱,明星的怀孕生娃、交友、恋爱和我们真的有关系吗?我们的心都去哪里了?我们的原创思维都去哪里了?我们是在为了自己而活还是为了活给别人看?
媒体新闻经常有报道各类老年人被电信诈骗,被所谓的低价游误导上当强迫购物,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这可能是陷井,难道他们都真的完全被骗子们洗脑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中不乏有高智商的人,不乏有政府高官、知名院校的大学教授等等站在社会人的角度看算不上容易被骗的人群,可是他们为何却最终还是被骗了呢?终其原因,躲不过他们都是凡人,我们都是凡人,我们都是人,是人比起动物我们就具有更好的感受层,即使我们占有先天的比起其他低级动物所具有的高级思维能力,所谓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但我们终敌不过特殊情况下美好感受的左右,以至于我们冲出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框架,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像某大学退休教授被低价游套路后,记者采访说,声称几十元旅游三天,全程包吃包住包往返机票,你就没怀疑其可能是骗局吗?老人说,知道呀,可是人吗,都有侥幸之心。是的,侥幸之心在这里替他背了这个锅,但是真的是侥幸心吗,难道不是那些骗子承诺的花头太美吗?难道不是老人宁愿沉浸在那种美的感受中,不愿让理智的认知帮他仔细分辨其现实性吗?还有的被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的老人,案发后,记者们问老人们,那些骗子们屡次的骗你,难道你们没察觉吗?老人的回答是“有哦,可是他们每天能陪我聊天,嘘寒问暖,子女们不会为我做的事他们都会做,我那时觉得很开心”。是的,老人们那时的感受是很开心,很美好 ,他们也完全沉浸在美的感受中,自知而不愿承认其被骗的现实性,因为认清了现实就得痛苦,而活在骗子们编制的蜜糖罐里确实很美很甜。所以会存在有些姑娘们明明失恋了,明明男方有第三者了,她却不愿承认,却在给自己找著各种理由,比如那个第三者勾引男的了,男人不小心才……,旁观者看着这情况即恨姑娘的傻,又恨男的花,还狠第三者的不要脸,可是谁是被同情的对象?那女孩真的就不知道看不清那男的不再爱她了吗?
感受没有对错,存在即合理。当我们沉浸在美的感受中时我们的理智作用就在剧减,因而有“恋爱中的女的智商为0”这么一说。所以有时候与其说我们被骗,不如说,我们主动放弃了或是屏蔽了认知思辨、理智分析的能力,我们宁愿被美的谎言诱惑,我们宁愿沉浸在美的感受中而不愿主动走出来面对现实的真实。生活中的现实有时确实就是:有的被害者其实也是间接的施害者或是怂恿者。
备注: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