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振風塔塔尖在暴風雨中受損。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是七層八角樓閣式的建築。當時是北京白雲觀老道人張文采的精心設計,由當時的安慶知府王宗徐主持修建。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在振風塔興建之後,安慶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先後誕生瞭一千多位進士,更是在清代形成瞭影響中國文壇200餘年的桐城派,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先生更是豎起瞭一面大旗。(在明代以前,安慶沒有出過狀元,文風凋敝。一些星相傢端詳安慶地形後,煞有其事地認為,安慶一帶江水滔滔,文采難以在此紮根,須建塔鎮之,才不能讓文采東流。此說雖然荒誕,但安慶自建成振風塔之後,境內文風果然昌盛,才人輩出,明清兩代,不僅出瞭大思想傢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狀元趙文楷和書法大傢鄧石如等, 文人、作傢更是數不勝數,以桐城籍文人為開創者和主要作傢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的黃梅戲,孔雀東南飛,七仙女的故事,六尺巷,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大喬小喬的故鄉,劉文典、張恨水,海子,鄧以蟄、鄧稼先,陳獨秀,朱光潛、宗白華、吳樾、薑高琦、程玉琳、徐錫麟等等,數不盡的革命志士、風流人物和聘婷女子皆來於此。更創造瞭近代中國很多的第一,這座默默無聞的城市卻孕育培養瞭那麼多人才,永遠靜靜的立在長江邊上,悠遠綿長!)
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高60.86米,各層面闊與層高按比例自下而上逐層收分,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每一層都有自己的名稱:第一層:一方雄鎮;第二層:二水遙分;第三層:三極垂光;第四層:四大皆空;第五層:五妙境界;第六層:六朝遺勝;第七層:七級浮屠。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每邊長18.72米,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簷平座,簷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內有168級臺階,穿壁繞平座拾級盤旋而上,直達頂層。每層塔門虛實交錯,平臺上圍以白石欄桿,可登臨遠眺,每層簷角均懸以風鐸。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缽、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
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 振風塔臨江而立,為長江流域規模最大、最高的七級浮屠,享有“萬裡長江第一塔”和“過瞭安慶不說塔”之美譽。振風塔的造型和結構基本上是集中國歷代佛塔建築藝術之大成,融合瞭我國古代建築的民族特色,並加以發展和提高。此塔設計精巧,造型別致,結構新穎,在我國佛塔中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振風塔可以說是安慶市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物之一,而塔影橫江也是曾經的老安慶的標志性八景之一。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安慶市文物管理部門、文化旅遊局等相關部門真應該徹底查一查振風塔最近一次是怎樣大修的?設計單位是否有同類型古建築修繕設計資質?施工單位有沒有偷工減料?是否按照明代官式的作法維修、整理、修復、修舊如舊?2014年的古建築設計與施工修繕居然沒有考慮強雷暴、大風等極端天氣因素而對最薄弱的塔尖結構采取加固措施?!!!
5c452f7fb8130d5ec176b75dd88d6f94
(早就想花半天時間去迎江寺振風塔南面的江堤觀景平臺上素描寫生,由於工作之餘的懶惰等一直未能成行,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持續兩年工程進度仍未過半,希望安慶振風塔能盡早恢復原貌,永續性保留鄉土建築的記憶。)文物古跡、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等文化遺產資源,具有多方面的資源效應,在城市形象宣傳、鄉土情結的維系、文化身份的認同、和諧人居環境的構建諸多方面具有綜合性價值。保護城鄉文化遺產還可以為發展文化觀光、旅遊休閑創造條件。世界上留存有豐富文化遺產的地區,往往是旅遊業十分繁榮的地區。保護好各地的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為振興地方經濟與地方文化發揮積極作用。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名城由文化遺產帶動的文化創意、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等相關產業正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城市建築不單是為瞭使用功能而建造的,它還是地方文化和生活藝術的直接反映。世界上所有魅力都市都有著歷史上形成的豐富多彩的城市形態,而且這些城市歷史建築和城市景觀形成瞭完整的表達建築和城市意象的符號體系。而迎江寺景區周邊充斥著的現代主義風格高層鋼筋混凝土方盒子狀的商業&住宅樓,我沒有看出編制與實施過建築高度控制規劃(一是各級各類保護區與保護范圍的要求;二是各景觀點視線通廊的分析;三是古城輪廓線和街道景觀的要求;四是控制性詳細規劃有關建築容量分析的結果),失去場所精神和文化內涵,保護文化遺產是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和永續發展的需要。
b5f8338394dd638999239e118b52d939
43f2d3ed17806f62fe33b0a3a59df8dd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