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
原名袁傢萊,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909年生於浙江寧波。表演藝術傢、電影編劇、導演、電影事業傢。
8歲入學堂,接受啟蒙教育,顯露戲劇表演天賦。12歲時求學上海,參加戲劇活動,成為洪琛組織的戲劇協社的小演員。
1927年入東吳大學,加入辛酉劇社,主演著名話劇《萬尼亞舅舅》等。
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先後演出話劇《五奎橋》、《怒吼吧,中國》等。
1934年進電通影片公司, 在夏衍等人的幫助下, 寫出第一部電影劇本( 桃李劫》, 並主演失業的小知識分子陶建平。1935年與王人美合作主演電影《風雲兒女》,1936年,轉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影片《生死同心》。1937年,編導影片《馬路天使》。
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主演話劇《八百壯士》。
1938年奔赴延安,參與組建延安電影團,編導抗日根據地第一部歷史記錄片《延安與八路軍》(未出品)。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國共內戰時期參加瞭東北電影制片廠(今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創建和領導工作。
建國後, 任文化部首任電影局局長。
1978年6月30日在北京朝陽醫院病逝。
人物小傳
袁牧之自幼愛好戲劇,正式涉足舞臺後,曾先後加入過上海的戲劇協社和辛酉劇社參加業餘戲劇演出。
在戲劇舞臺實踐中,袁牧之對化妝術十分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專註於觀察人們的面部特征和表情,他提出的對化妝術的見解與當時主流的化妝理論也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化妝就是為瞭適合劇中人的個性,提倡通過外形技術來摹擬角色精神生活,演員表演時應“脫瞭自己而變成劇中的角色”。
從事電影表演後,袁牧之一共演瞭5 部電影,但演繹瞭6個完全不同的角色。1934年他主演《桃李劫》,將一個失業的小知識分子陶建平演得栩栩如生,其悲劇形象具有極大的震撼力。
接著他在《風雲兒女》中出演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詩人——辛白華。
《都市風光》裡演瞭一位拉洋片的老頭。
《生死同心》中一人分飾兩人、將沉著老練的革命者和純潔無暇的華僑青年分別演繹得活靈活現。
f5c163acf7d1b816613e07b124227cc2
1938年又在《八百壯士》中出演愛國軍官、英雄團長謝晉元。
電影藝術的“多面手”
55b3dfcf6e05f585b6f7de42901e14fa
袁牧之的電影創作不僅體現現實主義精神的追求也在藝術形式和手段上開拓進取,擅於調動文學、音樂、畫面、光線等多種電影藝術手段。他編劇並主演的《桃李劫》是中國第一部以有聲手法拍攝的影片,《都市風光》則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而他參與影片的片中插曲均成為幾代人喜愛並傳唱的歌曲。
0e9c58ba8ed00aedad6ad0ac769a1690
1934年12月16日,《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影院首映,引起瞭轟動。片中的《畢業歌》,更是在廣大學子中傳唱開來,其中的“同學們,大傢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猶如一支強勁的號角,鼓舞熱血青年的抗日鬥志和愛國熱情。
在《風雲兒女》中,袁牧之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演唱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瞭第一批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人。
《馬路天使》中的插曲《四季歌》與《天涯歌女》,根據民歌的音調改編,袁牧之又請田漢為這兩首歌填瞭詞。歌曲流暢委婉,朗朗上口,在當時膾炙人口,且傳唱至今。
袁牧之不僅積極地進行創作,也非常重視藝術實踐中的理論總結。他有《牧之隨筆》、《戲劇化裝術》、《兩個角色的戲》和《演劇漫談》等著作。其中,《戲劇化妝術》也是我國最早的系統地闡述化妝藝術的理論和技法的專著。
評價
“袁牧之在電影導演、編劇、表演和理論諸多方面均有重要建樹,雖然他編導和出演的影片數量不多,但都取得瞭非常突出的成就。創作《桃李劫》劇本之後,他自編自導瞭《都市風光》和《馬路天使》,這兩部影片均以濃鬱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時代特色、出奇的戲劇效果和流暢的敘事,而載入瞭中國電影史冊”。
喬治薩杜爾在他的《世界電影史》這樣寫到“誰要是看過袁牧之的《馬路天使》,如果不知道該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個對法國電影一無所知的年輕導演之手,他一定會以為這部影片直接受讓雷諾阿或者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
“袁牧之的這部影片以充滿愉快、激情和同情的筆調,通過一個流浪的音樂師、一個小理發匠、一個賣報人以及幾個年輕女子和一個妓女的悲喜遭遇,描繪瞭上海郊區的平民生活。影片嚴厲地抨擊瞭那些中國富商和實業傢,風格極為獨特而且是典型的中國式的……”
來源:老照片裡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