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得知我国数学界大师的老师,杨武之先生及夫人安葬在苏州东山镇。
杨武之(1896— 1973)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896年4月14日,杨武之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父杨邦盛是清末的一名秀才,母亲王氏在他9岁时病故,12岁时父亲病故。1914年,18岁的杨武之从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第二年秋,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为期一年,后入数理部本科,于1918年毕业。毕业后,杨武之回到母校——安徽省立二中担任教员兼舍监(训育主任)。1923年春,杨武之顺利通过安徽省的公费出国留学考试,离别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杨振宁,只身赴美国留学,取得学士学位。然后于1924年秋天转往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已臻美国第一流水平,杨武之师从名家迪克森,研究代数学和数论。1926年,他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两年后,以“棱锥数的华林问题与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研究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代数学博士。
1929年秋,杨武之受聘为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此后,杨武之一直在清华大学(包括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直到解放。他是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的良师益友。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数论研究,是我国数论研究的启蒙者、推动者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先驱者。他培养和造就了两代数学人才,对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很大。
1946年,清华、北大、南开分别迁回北方原址,杨武之在学校北迁时患上了伤寒病,全家暂时滞留昆明。他暂任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1949年3月初杨武之携同妻子和三子女一起飞到上海,等待上海解放后回北平清华大学。1949年5月,上海迎来解放,到了7月,杨武之失望地知道清华大学不再续聘他。杨武之遂应聘为同济大学数学系教授,同时应大同大学校长胡刚复先生之聘为该校数学系兼职教授。1952年夏,全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将改成以建筑为主的专科大学,而复旦大学改成文科和理科的专科大学,杨武之从同济大学转入复旦大学任教,大同大学则撤消。
1954年冬,杨武之重病住院,得的病是抗药性糖尿病,杨振宁及时寄来高浓度高纯度的胰岛素后方才脱离险情。
后来他的身体一直虚弱再不能去复旦大学登台上课或带研究生。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时,他住在华东医院。
1957年的秋天,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杨武之带病和妻子万里迢迢经过莫斯科飞往日内瓦。在风景如画的日内瓦湖畔,杨振宁见到了他久别的双亲。杨武之夫妇于1960年、1962年两度再去日内瓦与杨振宁夫妇孩子团聚。自1966年10月,杨武之的工资因某些原因被停发,当时他们家的开支,靠三子杨振汉一个人的工资,小儿子振复经常生病住院,所以入不敷出。杨武之隔一个月或两三个月通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支票从瑞士支取一些钱回来贴补家用。杨振宁也只能通过在存折里,看到父亲取钱时签下的刚劲有力的字,才知道父亲健在上海。1971年6月,杨振宁回国探望家人。1972年杨振宁第二次回国探望。
1972年冬,杨武之感冒以后神志模糊最后转为昏迷,就再也没有清醒过来,直到他于1973年5月12日在上海去世,时年七十七岁。
杨武之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父亲。
杨武之先生及夫人去世后,安葬于美丽的太湖边——苏州东山镇。
杨振复是杨武之先生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