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这被称为“米德冲突”,即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由于米德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内外均衡理论,他获得了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外部均衡就是经常账户平衡,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可能面临以下的内外经济状况的组合。 组合序数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1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2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3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4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在上表中,第二种、第三种情况意味着内外均衡之间的一致。以第二种情况为例,为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显然要求政府采取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这便会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在出口保持不变时,就会使原有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得以改变而趋于平衡。这样,政府在采取措施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也对外部均衡的实现发挥了积极影响,因此是内外均衡一致的情况。而第一种、第四种情况意味着内外均衡的冲突,因为政府在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均衡时,会引起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均衡目标更远。
可见,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米德分析的主要缺陷在于,他针对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但是,由于在场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无论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还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浮动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的性质及表现形式与固定汇率制下会有很多不同。我们把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经济特定运行区间相联系的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称为“狭义的内外均衡冲突”,而将一般情况下的实现某一均衡目标的努力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称为“广义的内外均衡冲突”。
上一篇
下一篇
土耳其Roketsan公司近日發佈瞭其“模塊化裝甲炮塔”(MZK)的首個原型車組裝與行駛試驗的視頻。M60A3主戰坦克的原版炮塔被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