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闫文娟 编辑 | 闫文娟
#1
理性与感性
女性往往是容易“拧巴”和“纠结”的个体,因为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总是会夹杂着欲望、隐忍或悲天悯人的情绪。理性与感性相互依存,又相互撕扯。
就像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和俞秀莲深夜在城墙边打斗,也可以理解为女性情感的两面。玉娇龙是本我的、欲望的以及自我中心的,而俞秀莲则是超我的、克制的以及自我牺牲的。最终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身上的俞秀莲能够杀死那个玉娇龙,反之亦然。
有意思的是,程越是一位能够让“玉娇龙”和“俞秀莲”握手言和的女性。我本来试图去寻找她内心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冲突,但后来发现在她身上,平衡大于冲突。
大学学法律,毕业后在律所工作两年,之后选择去北京市属房地产国有企业住总做法务,因为她太清楚,在学校做学生会主席的经历使得她的个人能力在团队中更能凸显,而在律所做律师更多体现单兵作战的能力。
在住总做到总法后,她的领导又推荐她去做营销。法务需要极度严谨的思维,而营销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两个混在一起会“拧巴”吗?
“还好,目前来看我的转型是成功的,并不是法务的严谨思维制约营销的发展,相反,房地产目前处于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阶段,法务的严谨性倒是带动我们在营销中做出更多变革。”
程越太了解自己,她知道自己适合团队作战,也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所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她不犹豫、不纠结、也不拧巴。
2004年进入住总,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当然从现在来看,选择市属国有企业是很好的选择。但这20年的前半段,也是房地产迅猛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民营房企发展的黄金时段,千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层出不穷,程越自然也有很多机会去民营企业“捞”一把,“当时挺多猎头给我打电话的,但根本就没有过跳槽的想法。”依旧没有任何犹豫和纠结。
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引导人们做出选择的底层往往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我很好奇程越内心深处的锚点,这个锚点可以支撑她在浮躁和欲望的世界中坚定自己。
对此,程越坦言内心会有一份使命感和责任心,“领导把信任给你放这儿了,你要带着团队的孩子们往前走,尤其做营销,公司指著销售回款来发工资,这种使命感鞭策著自己一步步做出选择。”她是真的爱护团队的“孩子们”,也甘愿为领导全力以赴。
#2
乐观与自信
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个人在时代背景下总是会产生沉重的无力感。尤其当前的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需求端市场危机。地产从业者基本沉浸在沮丧和萧条中。虽然救市的呼声不断,但行业的信心却不知何时能重启。
尽管如此,言语中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程越的悲观,她认为转型总要经历阵痛,人是在压力中成长的,企业是在变革中谋生存的。正因为行业下行,倒逼着企业要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催逼着个人去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
“面对压力,我从来没有被打倒过。我总相信,行业下行也好,企业遇到困境也好,只要你不放弃,总会有破解的办法。”
尤喜欢这句“总会有破解的办法”。的确,再怎么难,总会有解决办法。现在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乐观精神。
记得许倬云曾在一次采访中劝现在的人要“振作一点”。普遍迷茫的时期,他主张要打开自己的感受力,向生活世界的四周张望,让自己的生命力迸发。即便你的生活朝九晚五,在工厂流水线讨生活,也要注意每一天是不一样的。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罢,都需要打开我们的感受力,解决办法就藏在我们的感受力中。
因为总是保持乐观,所以程越骨子里有一股子充满自信的勇劲儿。她跟我分享了一个曾经的“战绩”。
当时公司有一些老旧小区的车位租金难以覆蓋利息,公司多次想收回来转卖,但项目启动两次均因部分业主强力反对导致无疾而终。“烫手山芋”到了程越这里,她没有犹豫就接了下来。“下决心动,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成。”
在大领导的支持下,项目启动。她以准备司法考试的劲头做了各种应急预案。但在卖到60多个的时候,有业主开始挑头闹事。因为有些早入住的业主一人占2-3个车位,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挪出去,想买的不敢挑头闹事,不想买的使劲挑头闹事。结果导致200多名业主半夜12点在小区唱国际歌,以至于出动了100多名警力。集团也委婉表达要暂停的意愿。当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程越是不怕事的主。她认为现在是法制社会,从来不是谁闹谁有理。如果这个时候暂停,那么对团队士气是很大的打击。于是她发动团队对1300户业主全部做问卷调查,一户户去咨询,打电话,做录音公正,拿到真实的数据之后,发现是极少数人反对。
后来在多方努力下,他们用了一年时间,终于把所有车位全卖光。甚至当年带头挑头闹事的人也找各种关系找他们要买车位。
这就是程越,带着一股子不怕事的勇劲儿,乐观且自信的在她的职场中闪闪发光。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3
女性与男性
这次采访,我特别留了一部分关于女性的问题。也想试图了解这位在职场有所建树的成功女性如何看待女性主义。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到:“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
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女性被视为附属品存在,甚至至今女性也很难在感情和两性关系上掌握很大的主动权。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女性正在抛弃既往的附属观念,转而修炼自己强大的内心,主动把控人生的节奏。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让人们更多看到柔与韧的力量。
程越认为女性身上有很多特有的优势,比如从普遍来看,女性更容易共情,更善于表达和交流,心思更加细腻,并且隐忍性和抗压能力比男性要强。但同时,女性的野心要比男性的野心小,这对于保持组织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会认为女性的野心小是基于要照顾家庭的原因,但程越并不这么看。她认为这是女性的包容基因所决定的,就是女性往往能接受有人比自己更优秀,而男性骨子里有种要争强好胜的领地意识。
父系社会里,很难实现男女之间绝对的平等。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我很清楚,我追求的不是平等,而是自由。只要自由自在的活着,怎么都行。她认为,比起平等对待每个人,保持不同的自由才是更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程越以律师的职业性表示一半赞同一半警惕,她高度赞同女性要保持自己经济上的独立性。同时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脱离了监管下的自由就是放纵。你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但真不能随心所欲放纵的活着。
上野千鹤子的自由自在重在有选择权,女性只要有选择权,就是好的。程越自然是接受这样的观点,但无论何种自由,何种选择,总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安全边界,这也是程越的自我清醒。
#4
事业与家庭
但凡提到职场女性,最绕不开的就是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程越是女儿,也是妈妈,还是企业高管。在某些时点,这三个身份总会撞击出冲突。
“如果要时时刻刻保持平衡,那不太现实。但要不要过于纠结这件事情,也大可不必。”
在妈妈的角色里,程越认为重要的是你想让孩子看到怎样的自己。程越的女儿曾跟她分享过这个话题,女儿很清醒得表示她并不希望妈妈放弃工作每天柴米油盐地围着自己转,因为那样妈妈就为她付出太多,反而给她带来很沉重的心理负担。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在我身边,其余时间可以去忙你的事业。我希望未来自己也能活成你现在这样自信满满的样子。”这是程越女儿对她说的话。
很感动这段话,一方面因为两个人可以跨越角色鸿沟进行这样高质量的对话,另一方面在于女儿的成熟以及对妈妈的理解。感恩的是,程越活成了女儿眼中的榜样。
但也有昏暗的时候,比如母亲生病时。
2018年,程越的母亲生重病住院。彼时程越已经升至副总。作为独生子女,程越同时面临着很大的家庭压力以及工作压力。
当时怎么扛过来的?程越至今想起来都很感谢她的朋友和团队。因为当时孩子还小,程越要照顾母亲,还要兼顾工作,没有很多精力照顾孩子,当时就有朋友每天帮程越接送孩子,还负责吃住玩以及陪孩子学习。母亲生病期间,也有很多朋友帮助她找各种医生资源。工作中,很多同事默默支持着她,比如一些平时要督促著完成的工作,当时都会被利利索索的完成。同事们在以无声的行动心疼着他们的领导。
那段时间很艰难,但程越的回忆里,尽是柔软和正向的视角。
就像那个经典的半杯水故事,当别人都在遗憾“只有半杯水”的时候,程越却会因为“居然有半杯水”而开心。生活总是会给人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人看到绝望,有人看到希望。理想的状态从来不是样样保持完美,而是在不同环境下,均能把握平衡的艺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