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悟太極拳(道)之一

看到幾部太極拳的宣傳片,一些太極拳館裡面有幾個大大的皮球,還有練習者將這個球托在兩手中間,進行練習,說是把握太極的圓運動。

其實,這是對太極拳(道)嚴重的誤解。

真正按照正確的方法加上悟性與機緣,練習太極拳(道),大概到第五年左右,習練者會產生氣感。當人體處於太極狀態,兩個手掌作抱球狀的時候,如果是右掌在下,陽面朝上,左掌在上,陽面朝下,做這種抱球姿勢的時候,會感覺手掌間有一個氣球撐作,兩個手接近的時候會感覺有明顯的阻力,就像一個氣球撐在兩個手掌之間一樣,兩個相對的手掌分開時,會感覺兩掌掌心的肉有明顯互相吸引的拉扯;反過來,如果是左掌在下,陽面朝上;右掌在上,陽面手心朝下,也會感覺兩個手掌間有一股相互排斥的力量試圖將兩個手掌頂住,完全隻用意,不用力,兩個手掌之間就像被一個氣球撐著,分開的時候也會感覺掌心的肉互相牽拉。右手型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所抱的“球”,氣更足;反之,左手在下面,右手在上面,所抱的“球”,氣要弱一些,左手型的人則正好相反。原因就在於右手型的人因為習慣經常使用右手,右手的“氣”更足,左手的“氣”相對要虛一些;左手型的人則正好相反,因為經常使用左手,左手的“氣”更足。

到達兩手掌之間有氣撐住,而完全不用拙力的狀態,就是“合太極”,此刻就達到瞭太極狀態,太極拳就初步練成。

在太極狀態中,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種“三合”狀態對應的就是“三脫”狀態。從“三合”狀態到“三脫”狀態,已經有太極功夫的人明顯會感覺到:每當註意力外馳,離開氣、力,就會有那種脫開的感覺,也就是重新從太極狀態回到無極狀態,就是回到平常人的行為狀態。

為瞭停留在太極狀態,不脫離太極狀態,練靜功的時候就要求所謂的“胎息”,就是像嬰兒一樣,平穩、均勻、細長地呼吸。這種呼吸完全由人體的自主神經控制,完全不由大腦控制。自主無為的呼吸,人體各個器官自主調節,不受大腦控制的主觀影響,進入一種清醒時候的類睡眠狀態。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指從無序到有序,從雜亂無章的現實狀態,過渡到太極的理想狀態。這種理想狀態甚至符合牛頓的力學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的時候,物體才會靜止或勻速運動。可以說,太極靜功就是靜止,太極動功就是勻速運動。太極靜功是人體內部循環處於理想運動狀態,太極動功是人體形體運動處於勻速運動的理想狀態。太極拳(道)就是人各種雜亂無章運動中的一種理想運動狀態。這種理想運動狀態下,人體的感覺是“舒”,通過穩、靜、安的調整,把身體的感覺調整到最舒服,這就是把握陰陽。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人體的不舒服狀態常常出現的就是疼痛。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的疼痛和發癢是因為人體分泌擴張血管的前列腺素、乙酰膽堿,疏通血管血流障礙時導致的。中醫與西醫在疼痛的認識上應該都是殊途同歸,原因就是血管中的血流不暢,出現障礙。人體在自主神經的調節下會自行分泌血管擴張物質,伴隨作疼痛,使得血管血流障礙消除。這個過程是自動實現的,而不是大腦命令實現的。這就很好的解釋瞭人體大腦控制的“有為”,自主神經控制不需要大腦調節的的“無為”。有為是無為的補充,通過大腦控制肢體微調,幫助自主神經功能的自動調節。這就是太極拳(道)的用意,不用力,不用拙力,目標是身體的舒服。反過來也很好的解釋瞭人體出現的不健康狀態常常是因為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過度“有為”,傷害瞭自主神經功能的“無為而治”。道傢創立太極拳(道)就是發現瞭這個道理,用穩、靜、安的太極狀態幫助自主神經功能回歸正常,從而回到健康狀態的“舒”。

現代醫學發現瞭人的自主神經系統,負責人在完全沒有大腦意識控制調節的情況下人體的生存狀態。比如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下人體的心臟跳動以及其他消化、內分泌等系統會自動根據人體需要進行調節,這就是人體為什麼需要一個良好睡眠的主要原因。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營養補充,完全是靠自主神經系統的自主控制調節,才能完美實現,而不是大腦決定給每一個細胞分配營養,新陳代謝。人體隻有在深度睡眠狀態下,完全放棄大腦對身體的控制,才能做到“無為”,讓自主神經系統“有為”。對於人體而言也許這就是“無為而不為”的科學之處,人體的休息隻有靠大腦、肢體無所作為的深度睡眠來獲得。真正的死亡意味著自主神經系統的自動控制調節的終止,而不是肢體的癱瘓無能。可以說“無中生有”就是指人體從睡眠狀態的自主神經控制系統為主,大腦控制系統為輔的狀態;切換到清醒時候的大腦控制系統為主,自主神經控制為輔助的狀態。也就是中醫認為的陰陽互根、抱陰負陽,陰陽切換。睡眠時是陽潛入陰,陰占上風;清醒瞭,陽脫陰而出,陽占主位。

《道德經》,生亦柔弱,死亦堅強。如果說人死亡狀態是全身變硬的極陰狀態,活作的健康的狀態就是全身弱軟、富有彈性的極陽狀態。人生的過程就是從極陽狀態往極陰狀態走的過程。這個活著的過程中,人會因為外部環境變化,自己的欲望,雜亂無章,無序地運動自己的身體。每天從相對靜止的睡眠狀態,到醒過來的活動狀態,人體的狀態變化從有序到無序,使得人體的五臟六腑、血管,各種身體器官,從相對理想的狀態過渡到雜亂無章的無序狀態之中,這種雜亂無章的無序狀態就是無極狀態。在這種無極狀態下,人體器官、機體補充的營養並不是充分和均衡,隻有在睡眠的相對靜止狀態下,人體在自主神經的控制下,通過各種微調姿勢,讓機體細胞得到均衡營養補充、修復。而太極狀態也許就是將睡眠狀態中的這種微調動作抽離出來,整理成為的一種讓人體細胞處於均衡補充營養的狀態。衡量這種狀態的指標就是人體自己的感覺,舒服瞭,均衡營養狀態,太極狀態就獲得瞭。在這種舒服的狀態中停留足夠的時間,古人覺得這個太極時間相當於現代時間的二十八分鐘左右,然後從這種舒服的太極理想狀態中“脫”身,回到現實生活,身體精神會出現輕松愉悅振奮。

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六章,戒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一章很好地說明瞭太極拳(道)訓練所要達到的目的和身體狀態,柔弱勝剛強。柔軟而有力的身體是健康和長壽的秘訣。

經常進行太極拳(道)的訓練,身體會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皮膚會變得光滑而滋潤,不會長老年斑。這就是太極拳(道)訓練獲得的結果。最大限度的保障和修復身體,以期健康、長壽。

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的精髓,也是太極拳(道)的精髓。按照這個精髓,結合現代醫學自主神經功能的發現,也許就能夠解釋那些長壽老人的秘訣瞭。這些長壽老人就是為瞭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瞭活得更好,而活著。後者在追求更好的同時,因為不斷地“有為”,反而傷害瞭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造成瞭疾病和早衰。那些看似憨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困瞭就睡,餓瞭就吃,不挑食,粗茶淡飯,思想單純、善良、簡單,順其自然的人,反而因為“作焉而不辭”,履行瞭天命,獲得瞭自己的天年,更加的健康長壽。

無為而無不為,其實就是將受大腦意識控制的身體,切換到受自主神經控制。表面上看人是靜止狀態,似乎什麼都沒有做,其實人體的自主神經功能一刻不停的調整、平衡著身體的各種生理功能,直到自然死亡,才終止。佛傢弟子的打坐,印度教的冥想,等等一些功法,能夠讓人身體健康的根本原因應該都在於此。

太極拳(道)就是把人從無極狀態最大限度的糾偏到太極狀態,使得“有為”復歸為“無為”,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重新得到平衡和修復。

人體的“主動”,僅僅局限在幫助人體“自動”調節不能獲得舒服的時候進行。這就是太極拳(道)要求的“不用拙力”,《道德經》傳達的“動善時”。

太極拳(道)修煉成功的標志就是進入太極狀態的時候,兩個手掌之間會被一個無色無味的“氣球”撐住。保持這種太極狀態下,身體內部的自我循環運動就可以達到太極狀態的均衡。在這種均衡狀態中,人體的氣血運轉能夠自行將平時無規則運動導致的淤積、阻塞重新疏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人體就能夠實現“自愈”。老祖宗把這種狀態理解為煉丹,結丹在肚臍眼下二寸左右的地方,合太極的時候丹藥會跑出來給自己治病。這種體驗也許就是現代醫學認為的高水平狀態下的自主神經平衡。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處於高水平的均衡狀態,是人體健康最佳的狀態,人當然就是百病消除。

通過這種訓練之後,四肢和頭腦都非常敏銳,洞察力得到提升,當然就具備瞭很強的趨利避害能力,在與普通人的搏擊爭鬥中靈活運用太極拳的技巧,就能夠取得勝利。

可以說,太極拳(道)因為更接近無為的“道”,能夠讓道士們的“修煉成仙”的路徑更加清晰,在大量強身健體的方法中最大限度做到瞭避免造成運動損傷,應該是最合理的。區別於把人體通過訓練,激發極限能力,同時有可能會造成肌體損壞的現代專業運動員訓練。專業運動員的訓練目的是通過專門的運動和飲食將運動員的肌肉力量、速度、疼痛忍受力等培養到人體的極限,達到更高、更快、更強的目的,太極拳(道)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衛生、養生、健身,兩種運動的訓練的方法,達到的目的,取得的成就,有巨大的差別。因此,那些不自量力的所謂江湖“太極拳大師”,為瞭賺取眼球和金錢,與專業的拳擊、搏擊運動員去比武,被揍得鼻青臉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瞭。不是太極拳(道)比不過現代搏擊,而是兩者之間存在根本的不同。比衛生、養生、健身,太極拳(道)先進;比殺人技術,現代搏擊,理所當然勝出。

太極拳(道)的圓運動是指每一個招式都是陰陽鑲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強陰弱,陰強陽弱,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循環往復的太極圓狀態,並不是指動作、身形必須劃圓圈。

太極拳(道)包含(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兩套功法,理論基礎是《道德經》,其實也可以稱為太極道。通過太極拳(道)動功、靜功的習練,可以讓道士們在悟道、修行的時候體會陰陽相生相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抱陰負陽;從有力到無力,從“有為”到“無為”,有無相生,無中生有。通過整個修煉過程,達到性命雙修,養性延命,得道成仙的效果。

從眼睛微微睜開,頭顱輕懸,雙膝微屈,嘴唇微閉,舌尖輕抵上顎,到雙手合抱,讓身體的每一處需要用勁的地方都處於太極狀態中。正如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當然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成仙已經變成瞭一個美麗的夢想。但是修煉太極拳、道,對人的身體健康,經過千百年的實證,效果是肯定的。而且練功的時候觀內求己,發現人體的“氣”和經絡、內景隧道(李時珍《瀕湖脈學》),還奠定瞭道醫、中醫的基礎。

中醫講的衛氣、營氣、經絡很少有人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解剖也找不到人體對應的組織器官。其實正確的習練太極拳(道)一定的時間,如果采用佛像的那種坐姿,處於太極狀態時,下面手陽面朝上,另一隻手的手掌垂直對準下面手掌心、勞宮穴,會明顯感覺有氣從垂直樹立的那隻手掌的掌面凌厲的流過,雙手合十,十個指部有明顯的脈動,正好印證瞭中醫講的衛氣凌厲、彪悍的說法。全身感覺肌肉虛空,明顯感覺身體皮膚裡面有條狀、帶狀的組織分佈,這也許就是中醫認為的經絡。

這種“氣感”應該才是真正的氣功。隻是修煉人清晰的感受到氣在身體裡流動,是“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是人體感覺器官靈敏度提升之後,感受到的自己身體的信息、信號與外部環境的“合”。並不是武俠小說、電影裡面的那種殺人於千裡外的誇張。按照物理學能量守恒的原理,人產生出來的能量是不可能大於自己身體制造出來的能量的。

但是作為一些人體可以制造和發射出來的波的距離而言,人體能夠產生的能量也足夠將自己的身體制造出來的信息發射得足夠的遠。人瞬間激發出來的能量與一塊手機電池釋放的能量相比,應該也能夠支持發射很遠的信號波的。

隻不過,這種波的性質仍然有待研究和發掘而已,也就是說作為人接收和發送信息,是有足夠的能量支撐的。

感覺器官的靈敏性就可以通過太極拳(道)的修煉獲得。在楊露蟬的那個時代,把太極拳稱為“神拳”,是練人體的“神”的。按照中醫對精、氣、神、血、津液的劃分,神是人體的統領。人體其他的物質的均衡運轉都必須得到“神”的指令和控制,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自主神經,是人體各器官組織自動運行的控制系統。作為太極拳練“神”的目標,就是感覺器官對外界的感覺清晰敏銳,通過若幹年的練習達到“一羽不能加,螢蟲不能落”的境界。傳說中的“雀不飛”,指麻雀落在有功夫的太極拳習練者的身上的時候,可以清楚感覺到麻雀起飛用力時候腳爪的那一蹬的力量,並順作腳爪蹬的方向,同步放松力量,讓麻雀沒有著力點,飛不起來。這些誇張描述,隻是指明瞭太極拳(道)修煉通往的層次方向,僅此而已。

“神”練好瞭,形體在高水平狀態均衡下營養成分補充,形、神兼備,身體健康的狀態就修煉得到瞭。這才是道士修煉太極拳(道)的最終目的,期待得道成仙升天。這個修煉得道的結果,也與中醫治病中的“上醫治神”的要求相吻合。

練習太極拳到第十年左右,平時走路感覺渾身上下非常輕松,這也許就是古人說的輕功上身,讓五六十歲的人感覺似乎回到瞭13、4歲一樣,所以太極拳(道)又被稱為“回春功”。最高境界是虛,是無,就是指的這種把對自己身體的感覺,練習得非常的輕松,肌肉像棉花一樣裹在身上,同時整個人的感覺身心愉悅,就是達到舒服的狀態。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沉穩,不急不躁,更加的無私無畏。

通過長期正確的訓練,可以達到禦敵之時,走、粘、應、隨,不頂不丟的狀態。進攻可以充分把握時機,發出整勁,將身體的力量全部擊打到對手的身體,同時不會丟失自己的重心。為防禦和撤退做好準備,將自己始終置於不敗之地,太極拳是攻防兼備的搏擊術。平常缺乏專業訓練的人擊打力量不能全部發給對手,有一部分力量被自己的緊張緩沖掉,不懂得“松勁”,“動善時”,充分把握進攻、防禦的機會,亂打亂撞失去重心,把自己置於死地。

太極拳套路的訓練最主要的目的,獲得的效果,是身體機能的健康,感覺器官靈敏,真正懂得“松勁”。最終應用於技擊,就是動作迅捷,“不頂不丟”,而不是生搬硬套的用訓練套路去技擊。太極拳訓練達到的境界,哪怕是放在現代的拳擊運動,也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不頂不丟”的技擊狀態就是攻防轉換的時機把握,該進攻的時候不會落空,不會與對手的擊打力量、方向正面針鋒相對;該防禦的時候能夠做到四兩撥千斤,成功化掉對手進攻的攻擊。要達到“不頂不丟”的狀態,必須經過足夠的時間訓練,以及無數次搏擊對抗的磨練才能實現。

“動能練體,靜能練腦,智勇兼修。”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而且修煉太極拳(道),為人處事的人道,榜樣就是水,像水一樣對萬事萬物有宜,利萬物而不爭。到達利萬物而不爭境界,就不會主動去挑起紛爭和爭鬥,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就基本不再使用。這也許就是太極拳技擊功能沒落的主要原因。

練習真正的太極拳的人在飲食上註意按照道傢修煉標準即“食之道”,以原汁原味、陰陽平衡的飲食為生,遠離肥甘厚味。身體不會出現現在那些熒屏太極拳大師們的那種肥胖臃腫的身材,這些大師一亮相,要麼肥頭大耳,要麼臉部臃腫,明顯就是陰陽失衡的身體。不用到醫院體檢,絕對是“三高”。

太極拳真正發源的招式就是十三式,後面那些招式大多都是沒有用的“花招”。是過去師父帶徒弟,靠徒弟奉養,想出來的虛招。僅僅練習招式就要花三年,三年以後師父還根據其誠心,對師父的孝敬,才把心法傳授。這三年每年徒弟的孝敬就能夠養活師父,還得恭恭敬敬的對待師父。這就是過去中國武術普遍流行的傳承模式,師父帶徒弟模式。這種模式曾經被上世紀最厲害的形意拳名傢、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強烈批評。因為師父總是留一手,結果一些中國武術,包括太極拳,越傳承,越背離真正的精髓,讓中國武術和太極拳精妙絕倫的東西大多失傳。所以才出現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太極拳館中有很多大皮球,用來練習太極球。

難怪太極拳名傢李雅軒先生說,廣場上的那些太極拳都是太極操。的確,大多數太極拳都是一些功能與廣場舞差不多的鍛煉身體的方法。

而真正的太極拳,“非有夙慧不能悟也”,並且懂勁的感覺,還得有一點機緣,才能偶得。

不得法的練習,就是老子《道德經》裡面所講的“妄動”,妄動、妄為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用那些實心球訓練,就是練習球操。會有鍛煉身體的效果,但是離“神拳”這種高級的狀態就會越來越遠瞭。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老子的《道德經》第二一章,很好地詮釋瞭太極拳(道),合太極時候的感覺就是恍惚中見“精”。

結合現代醫學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那些被很多所謂的大師、專傢發明出來的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各種拳術、氣功,跑步等等,如果不是遵循瞭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道”、科學規律,那麼帶給人的往往不是養生、健身,而是傷害自己的身體。

錯誤的練習、鍛煉,妄動妄為,還不如鄉下那些健康長壽的老人,順其自然,碌碌無為。活到九十八歲的季羨林先生的“三不”養生方法,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就是身體力行的無為而治。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人為的創造一些背離“道”的武術和鍛煉身體的招數,還不如自然無為。

本文作者已設置禁止轉載。

本文作者已設置禁止轉載。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五凉古都,这样的武威你了解吗?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东端, 东邻兰州,西通金昌, 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武威在历史上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

· 12秒前

如何做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

送你一份简历制作全攻略,小白也能做出优秀简历。

· 5分钟前

狼人殺中的貼臉與場外

今天我們來講解一下狼人殺中的兩項註意事項——貼臉與聊場外。在狼人殺遊戲中,這兩種行為都是被禁止的,盡量在遊戲中避免貼臉...

· 11分钟前

黑金沙大理石有什麼特點?價格貴不貴?

黑色一直被認為是神秘的色彩,而金沙的點綴更是黑金沙大理石顯得大氣上檔次。當然大理石的產品本身就比普通材質更高也是原因之...

· 13分钟前

专业深度测评:一加ACE 2上手体验,同价位的新标杆:附详细测评报告

这个月一加迎来了2023年第二款新品,即一加Ace 2,再次展示了“不温和地走进这个赛场”的态度。其使命是““让旗舰体验全面普及” ...

· 1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