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b70f3939d74b661da25dce633b9c20
【作品名稱】Fall Blau
【出版社】COMPASS
【設計師】Greg Blanchett
【出版時間】2016
【題材】1942東線藍色行動
【單位規模】師,少部分軍、旅、營
【時間尺度】3天/回合
【比例尺】10km/格
【時間段】1942.06--12
本作共有5張地圖,其中3張A1(沃羅涅日,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以及一張塔曼半島和一張巴庫地區小地圖。算子1000+
不過別看本作看上去像是個巨獸的樣子,但是本質其實是個大型毛線,屬於能開的動的師級藍色行動。規則僅20頁,難度也不高,基本都是我們熟悉的那些機制,看一遍很快就能上手。
戰鬥單位僅兩個數據,戰鬥力和移動力,但是本作單位戰鬥力分為固定戰鬥力和隨機戰鬥力兩種。軸心國德軍單位和仆從國部分摩托化單位是隨機戰鬥力,其餘為固定戰鬥力。蘇軍軍級單位為隨機戰鬥力,其餘皆為固定戰鬥力。隨機戰鬥力分為ABC三個等級,當需要判定具體戰鬥力時抽一個隨機戰鬥力簽放到單位下面,簽上會表明該單位具體戰鬥力是多少。這種設計我最早是在大祖國戰爭裡面見到,但後來才知道早在vitw系列就有這種設定,包括其精神續作VCS也是如此(可惜這個系列基本死刑瞭)。從設計理念上,這種設計上一定程度上減少玩傢精算戰鬥力湊戰力比的行為,讓玩傢憑直覺調動部隊進行作戰,對此我完全贊同。但是在桌面棋的實際操作中,戰力簽會增加堆疊高度,加大操作難度(特別是對指頭大的人)。
裝甲單位會有一條藍杠,表示當其與步兵堆疊時會獲得裝步協同獎勵,而如果是一條黃杠則表明該單位自帶裝步協同獎勵。裝步協同使戰鬥獲得一列修正。
雙方HQ單位作用迥然不同,我放在下面解釋流程時一起介紹。
遊戲流程:
A準備階段
天氣判定
空軍點數分配
共同補給狀況判定
軸心國維持階段
增援,補充,調離
B軸心玩傢回合
軸心軍移動
軸心軍戰鬥
C蘇軍玩傢回合
蘇軍指揮階段
蘇軍建造階段
蘇軍移動
蘇軍戰鬥
D回合結束
可以看到回合流程很簡潔,是傳統的i go u go,沒有玩傢插入等操作。這裡重點講一下一些特殊的地方。
本作空軍高度抽象化,僅用每回合獲得一定數量的空軍點數來表示。空軍點數可以用來近地支援(戰鬥修列),鐵路攔截,空投補給。蘇聯空軍僅能近地支援。
其次就是補給判定階段是放在回合開始的,德軍蘇軍一起判,從流程設計上可以看出就是針對德軍。比如這回合蘇軍包圍瞭德軍單位,下回合剛開始這個德軍就直接斷補瞭,沒有給德軍解圍的機會,這點合理與否我持相當懷疑態度,更具體的理由請配合下面的支援點數進行分析。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軸心國維持階段。在這個階段德軍首先投1d10查表得出本回合獲得多少支援點數,然後花費點數激活處於有補給狀態的HQ。被激活的步兵軍HQ可以在戰鬥階段讓其指揮范圍內,且能連接補給線到該HQ的步兵單位進行攻擊。被激活的裝甲軍HQ可以激活最多3個指揮范圍內且可以連接補給線到該HQ的機動師(裝甲師,摩托化師)。沒有激活的機動師移動力減半,並且不能攻擊。如果使用可選規則,德軍每回合最多激活3個裝甲軍HQ。
可以看到,本作對德軍的限制是非常大的,步兵如果不在激活的步兵軍HQ指揮范圍內無法攻擊,機動師沒有激活不僅不能攻擊甚至移動力也減半。可以說,支援點數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德軍的攻勢走向和進程。這模擬瞭歷史上德軍的補給困難,不僅各類物資短缺(特別是燃料),而且如何把這些物資送到前線也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機制來模擬補給情況,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這個機制從理論上可行,但是配合上面所說的共同補給狀況判定階段,就會在某些時候造成相當匪夷所思,甚至對德軍來說是毀滅性的狀況。由於隻有處於有補給狀況的HQ才能被激活,而隻有被激活的單位才能攻擊,這就意味著,一旦德軍被包圍,切斷瞭補給線,那麼這些德軍就不可能被激活也就不可能攻擊瞭。也就是說,被包圍的德軍完全沒有任何的突圍能力。如果德軍在包圍圈外沒有專門的解圍部隊,那麼被圍的德軍基本就是宣告瞭死刑。有人可能這時候想起瞭德軍可以空投補給,沒錯,是可以空投補給,但是空投補給隻能讓德軍不變為孤立狀態,並不能給他們提供真正的補給來使其被激活。所以從流程上來看,共同補給和支援點數激活是相當相當的對德軍不利。
說完瞭德軍HQ,我們來看看蘇軍HQ的作用。與德軍不同,蘇軍沒有支援點數以及激活限制,所有單位都可以自由行動,但是卻多瞭指揮限制。如果蘇軍單位處於敵軍三格內,並且不處於某個蘇軍HQ的指揮范圍內,那麼就要進行指揮判定,結果有四種:立即向最近敵軍發起攻擊,移動力減半,不能移動和攻擊,以及正常行動。但是鑒於蘇軍HQ很多,所以隻要蘇軍玩傢稍加留意就不會脫脂。
好瞭,關於遊戲機制方面的事情已經講的差不多瞭,還有什麼別的就在推演中邊打邊解釋吧。
接下來正式開始推演戰報。
首先讓我們看看1942年德國所面臨的狀況。
在經過瞭波瀾壯闊的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孤註一擲的臺風行動以及血腥慘烈的冬季反擊戰後,德軍不僅在兵力上損耗瞭許多,也大量消耗瞭各類資源,使得像巴巴羅薩那樣的全面進攻實際上已無可能。在德國目前所能承受的范圍內,德軍最多隻能支持一個方向上的主要攻勢。而元首最終將攻勢方向指定為南方,由南方集團軍群擔負1942年東線攻勢的重任。
可為什麼是南方?
元首在作戰會議跟他那些"不懂戰爭經濟學的將軍"大聲爭論,後者認為應當從中央集團軍群發起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致命一擊。元首面紅耳赤,口若懸河,手指重重地指在地圖上的一個點——高加索。
1942年的德國在燃料缺乏方面已經到瞭驚人的地步,燃油赤字觸目驚心。情況已經嚴重到即使在此時再來一個羅馬尼亞給德國提供燃油,消耗的速度還是大大超過消耗的速度。
而燃油缺乏的影響在方方面面都顯而易見。空軍縮短瞭飛行員的訓練時間,減少出擊次數;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時常因為燃料不足而在戰鬥中停滯不前;國防部甚至開始研究德軍"去摩托化"的可能性,盡管為數不多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本就在德軍中占據很小的比例;鄧尼茨的"狼群",也就是U艇部隊從1942年起隻獲得瞭其所需要的燃料的50%;大量農作物和牛奶由於沒有人——或者是沒有油來進行運輸而大量爛在瞭法國鄉間,大大惡化瞭此時困擾德國的糧食短缺問題。
關於糧食短缺問題還可以延伸講一下。早在《我的奮鬥》裡,元首就已經闡明,如果德國繼續用工業產出和東方(主要指蘇聯)換取糧食,那麼經濟得到發展的東方國傢同時也會大力發展工業。等哪一天他們也變成瞭工業化國傢,萬一他們切斷與德國的糧食貿易,那麼德國就會因為饑荒而崩潰。因此德國必須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先行征服東方,掠奪他們的土地,將他們的糧食產區占為己有。這也就是元首大力鼓吹的"生存空間"政策(德語Lebensraum)。
但盡管德國占領瞭蘇聯的主要糧食產區烏克蘭,德國還是陷入瞭糧食短缺問題。原因之一在上面已經說過瞭,沒油拉貨。但元首決心不能讓他的國民挨餓。
"在餓死最後一個外國人之前,德國人絕不會挨餓!"
早在1941年比利時勞工營就出現瞭饑荒。同時在德軍戰俘營裡,蘇軍也在經歷大規模的饑荒。保守估計至少一百萬蘇軍餓死在瞭戰俘營裡。而一般蘇聯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德占哈爾科夫就曾在一個月內人口從45萬銳減到30萬。至於猶太人,德國基本沒給他們分配什麼食物。
因此,為瞭讓戰爭能夠繼續下去,德國迫切地需要高加索的油田。沒有油,德國就沒有將戰爭繼續下去的可能性。
這就是1942年德軍東線南部攻勢——由時任總參謀長的哈爾德制定的藍色行動的戰略意圖。這是決定德國未來的一戰。
現在讓我們看看前線的態勢。
北起庫爾斯克,南至斯大林諾,德軍四個集團軍外加一個匈牙利集團軍一線排開。為瞭方便統一指揮和調度,藍色行動將南方集團軍群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北面的B集團軍群和南面的A集團軍群。
B集團軍群由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魏克斯的第2集團軍部分以及匈牙利第2集團軍組成。他們的目標是合圍當面蘇軍,拿下沃羅涅日,然後沿著頓河一路南下與A集團軍群匯合。
A集團軍群由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勞夫的第17集團軍組成,他們的目標是突破頓涅茨河彎的蘇軍防線,拿下高加索的門戶羅斯托夫,然後與B集團軍群匯合。
讓我們看看蘇軍的情況。雖然從數量上看,蘇軍有足足11個集團軍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面前展開,但是在經過之前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慘敗之後,蘇軍目前還處於恢復階段,大量前線師處於缺編狀態。而除瞭少數幾個集團軍外,大部分蘇軍部隊缺乏防禦縱深,也基本沒有預備隊,在完整戰線的背後是隨時可能被捅穿的危險。
STVKA認為德軍1942年的攻勢會在莫斯科方向發起,因此將主要的補充兵員都投入到瞭中央戰線,南方的兵力自然就有些捉襟見肘瞭。但是也多虧瞭蘇軍將部隊投入到莫斯科方向,成功讓莫德爾有理有據地從元首手中搶走瞭大部分預備隊——而這些部隊本來是可以增援南方集團軍群的。當然,這就是另一個故事瞭,有興趣的同學自己搜索勒熱夫戰役。
在全劇本裡面,所有蘇軍集團軍起始都處於"未釋放狀態"。未釋放的集團軍不能進行任何行動。要想釋放一個集團軍,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該集團軍被攻擊
2.敵軍進入該集團軍轄區
3.釋放判定成功
因此,顯而易見,初期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
作為整場藍色行動的序幕,霍特大將和他麾下兵強馬壯的第4裝甲集團軍將會作為全軍的先鋒打響1942夏季攻勢的第一槍。
赫爾曼·霍特大將作為與古德裡安齊名的德國裝甲閃擊戰術大師,早在巴巴羅薩行動時就因為指揮第1裝甲集群所獲得的種種成功而在德軍中享有盛名。之後他接管第17集團軍的指揮權,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也有著不錯的表現。到瞭42年六月,隨著藍色行動的迫近,總參謀部覺得在這次決定性的行動中他們需要這位裝甲大將的才能。於是,霍特調任到第4裝甲集團軍,而原第4裝甲集團軍指揮官勞夫則接替霍特的職位,指揮第17集團軍。
而在這位沙場老將手下的也是一批精兵強將。
第13軍,下轄第11裝甲師,第82步兵師,第385步兵師
第24裝甲軍,下轄第9裝甲師,第3裝甲擲彈兵師,第377師和第226突擊炮營
第48裝甲軍,下轄第24裝甲師,"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和第201突擊炮營
而來自第4裝甲集團軍北側的第2集團軍也會提供第55軍和第7軍作為側翼支援。
在南方集團軍群的四個德軍集團軍中,霍特握有最多的機動力量,足足有3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擲彈兵師,足以形成一股可怖的裝甲矛頭。而數個突擊炮營也可以確保步兵師在推進的過程中能得到裝甲支援。
既然擁有這麼多兵力,落在霍特肩上的責任自然也不會輕。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任務是"突破當面敵軍之防線,快速切入縱深奪取沃羅涅日,分割南北敵軍之聯系,隨後南下與第6集團軍匯合"。任務很明確,第一個目標,沃羅涅日,隨後南下。根據當面蘇軍的力量判斷,這不會是一個很難的任務。
擋在霍特面前的是蘇軍第13集團軍和第40集團軍。雖然紙面上是讓德軍一個集團軍對陣蘇軍兩個集團軍,但是考慮到蘇軍步兵師普遍隻有2000--4000人的實力,所以這兩個蘇軍集團軍兵力僅相當於德軍的兩個軍。
所以一般在考慮兵力比的時候,習慣性做法是把蘇軍降低一檔來與德軍比較。比如德軍的軍等於蘇軍的集團軍,德軍的師等於蘇軍的軍等等(盡管早在1941年蘇軍就撤銷瞭軍這一層級,集團軍下面就是師)。這不算是很準確的計算方法,但是大致上的估算是沒錯的。
第13集團軍指揮官為普科霍夫,下轄4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和1個坦克旅,在約60公裡的正面展開。前線以一條次級河流相隔,縱深為低矮丘陵。蘇軍擁有完備的防禦工事。
第40集團軍指揮官為帕塞戈夫,下轄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1個坦克軍和1個坦克旅,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其在正面約100公裡的前線展開,部隊沿丘陵佈防並且有部分防禦縱深,第16坦克軍是帕塞戈夫手上握著的預備隊。
對於如何打好戰役的第一場戰鬥,霍特決定使用他已經非常熟悉的"老辦法"。
來自第24裝甲軍的第9裝甲師和來自第48裝甲軍的第24裝甲師將會成為裝甲先鋒,從蘇軍第13集團軍和第40集團軍的交接處進行突破,隨後兩個裝甲軍的後續機動力量穿過裝甲前鋒打開的缺口打入蘇軍縱深,直插沃羅涅日。同時步兵從缺口補位,向兩翼延伸保護側翼。這將會是經典的裝甲突破戰術再現。
6月28日早5:30,隨著上千門大炮對著蘇軍前線陣地展開猛烈的毀滅性炮擊,轟轟烈烈的藍色行動正式打響。
在炮火準備結束後,發動機早已轟鳴不已的第24裝甲師如同一道閃電般沖瞭出去。他們將對蘇軍第160步兵師展開迅猛的攻擊。
激活的機動單位在移動中可額外花費2點移動力進行Mobile Attack,其實就是別的作品裡的overrun。不同的是Mobile Attack使用專門的結算表,並且在結算時不是以戰力比為決定性因素,而是防禦方的戰鬥力。戰力比隻是提供骰點修正。並且有趣的是,由於Mobile Attack而撤退時,永遠由攻擊方決定撤退路線(包括防禦方撤退)。
在第24裝甲師高達A的戰鬥力下,蘇軍第160師很快便土崩瓦解。第24裝甲師另一部則穿過缺口右轉往第40集團軍側後方前進。
而在第160師北側的第121師面對第9裝甲師的進攻,盡管依托河流和陣地試圖與德軍坦克對抗,但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血染沙場。
第160和第121師的潰滅在蘇軍兩個集團軍交界線打開瞭一個20公裡的缺口。這對蘇軍來說意味著災難。
果不其然,第24裝甲軍和第48裝甲軍的餘下部隊從缺口魚貫而入,很快便在蘇軍縱深形成一個突出部。第11裝甲師甚至狂飆80公裡占領瞭鐵路樞紐Kastornoye,給還在後方休整中的蘇軍第17坦克軍的官兵一個致命的驚喜。各個步兵師也跟著裝甲部隊的軌跡,一邊保障著突出部的側翼,一邊對措手不及的蘇軍側後方發動攻擊。
至進攻發起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9日,蘇軍戰線上的缺口已經撕裂到50公裡寬。蘇軍沒有任何能力重新關閉上這個缺口,實際上他們目前最要緊的問題是如何確保自己不會被包圍。
霍特的"老辦法"十分管用。
e6ae75ccc69ffb84533422f9cd992fcb
德軍突如其來的閃電攻勢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打得蘇軍暈頭轉向。事實上蘇軍第40集團軍的HQ就差點被行進中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給一鍋端,幸好指揮部人員英勇戰鬥,等到瞭援軍趕跑瞭德軍先頭部隊,否則集團軍司令帕塞戈夫可就真稱得上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匆忙中緊急轉移指揮部的帕塞戈夫意識到,自己防區的災難意味著德軍在南方發動瞭決定性的夏季攻勢。他立馬給STAVKA聯絡員報告瞭情況,然而卻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
在轉移途中帕塞戈夫甚至碰到第160師的流落幸存者,從他們口中帕塞戈夫得知瞭第160師覆滅的真相。愈發感到情況危急的帕塞戈夫連忙在車上給臨近防區的第13集團軍司令普科霍夫和第21集團軍司令達尼洛夫發去瞭警示電報,隨後又再次給STAVKA發報報告情況。
更加另他擔憂的是,他與防區北面的第111師和第16坦克軍失去瞭聯絡。而他派出去搜尋的分遣隊也沒有發現這兩支部隊的蹤跡。他不免有瞭這樣的念頭:也許第111師和第16坦克軍已經被趕到瞭第13集團軍那邊,或者在往沃羅涅日撤退,或者更糟,已經被德軍殲滅。
29日的晚些時候,帕塞戈夫終於收到STAVKA的電報,稱已經將更南方的第21集團軍的預備隊第4坦克軍作為增援派給瞭他,當他收到電報時該軍已經在路上瞭,並且要求帕塞戈夫利用該坦克軍對德軍發起反擊。這個消息讓帕塞戈夫不安的心稍稍得到安慰。
但是帕塞戈夫還是沒有收到普科霍夫的消息,他也不清楚北邊的情況怎麼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德軍已經突入到他的縱深,威脅他的後方。於是他一邊給前線各師下達撤退命令,一邊給普科霍夫起草瞭第二封電報,大意是"我已經得到瞭第4坦克軍作為增援,如果情況合適,我擬定於三天後用第4坦克軍和第16坦克軍(盡管此時他還是沒有和該軍取得聯絡,不知道第16坦克軍此時隻剩下12輛坦克)對突入我方戰線之敵軍發起反擊。我期望能夠得到你的第17坦克軍從北面的支援。這將會有力地打擊德軍的側翼。"
而普科霍夫此時也分身乏術。由於通訊故障,普科霍夫與前線失去瞭穩定聯絡,並且也錯過瞭帕塞戈夫發來的第一封警示電報。等到他的通訊單位重新與各部接上線時,他被直接告知前線與德軍激烈交火,第1摩托化旅和第478坦克旅已經不復存在。
實際上第1摩托化旅的悲報是該旅旅長親自告訴普科霍夫的。29日早,一個渾身臟兮兮,臉上全是油污的男人站到瞭普科霍夫面前。普科霍夫認出瞭這是第1摩托化旅的旅長。他當即斥責瞭起來:"你來這裡幹什麼!前線告急,你應該回去你的部隊和你的人一起戰鬥!"
"報告長官,已經沒有第1摩托化旅瞭,我和我的參謀長是最後的幸存者。"
"那第478坦克旅呢?他們不是和你的旅在一起嗎?"
"第478坦克旅也完蛋瞭,我在來的路上見到他們旅長,坐在指揮車裡給德軍的斯圖卡炸的粉碎,啥都沒瞭......"
29日中午,普科霍夫從第17坦克軍那裡收到電報,稱已經在Kastornoye外與德軍裝甲部隊交上火瞭,並且碰到瞭第40集團軍第16坦克軍和第111師的殘部。他們目前正在艱難抵擋著德軍的進攻。
29日夜間普科霍夫終於收到瞭帕塞戈夫發來的第二封電報,這才讓普科霍夫真正意識到這是德軍的一次主要進攻。
起初普科霍夫並不贊成發動反擊,因為目前尚不明瞭深入後方的德軍規模與數量,如果貿然反擊可能會落入德軍的陷阱,甚至威脅防線穩定。
但很快他就收到瞭STAVKA的命令。命令要求普科霍夫配合帕塞戈夫準備進行反擊,關閉防線缺口,並且告訴他已經從戰線別處調來第24坦克軍劃歸他指揮,後者目前剛在沃羅涅日火車站下車。
這下子普科霍夫也沒有瞭選擇,隻得乖乖開始準備反擊事宜。首先他將現有防線後撤,收縮兵力,然後從他的防區北段(第13集團軍防線其實從地圖北邊延伸出去)調來數個步兵師,準備伴隨坦克軍一起攻擊。
59ba8295c79d5ef2b046a4201d879c53
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發起的攻擊十分成功,撕裂瞭蘇軍防線,突入縱深,距離沃羅涅日僅80公裡之遙。
那麼在霍特南邊的,同屬B集團軍群的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為何遲遲沒有動靜?他們那邊的情況又是什麼樣呢?
腓特烈·保盧斯中將,參加過一戰,在波蘭和低地國傢打過仗,在總參謀部參與過巴巴羅薩計劃的策劃,是一位典型的參謀。納粹黨忠實信徒,認為元首是德國的理想領袖,隻有他對元首的熱愛能超過他對貝多芬的熱愛。在第6集團軍前任司令賴歇瑙升職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後——這位不幸的元帥於1942年1月死於飛機事故,這位並沒有太多指揮經驗的將軍——事實上在這之前他從沒指揮過營級以上的單位,接過瞭第6集團軍的指揮權。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期間,保盧斯指揮下的第6集團軍表現尚可,但是在藍色行動中他將要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整個南方集團軍群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擁有著最強大的兵力:
第18步兵軍,下轄第305步兵師,第376步兵師,第389步兵師和第244突擊炮營
第17步兵軍,下轄第79步兵師,第113步兵師和第294步兵師
第29步兵軍,下轄第57步兵師,第75步兵師和第168步兵師
第51步兵軍,下轄第44步兵師,第62步兵師,第71步兵師和第297步兵師
第40裝甲軍,下轄第3裝甲師,第23裝甲師,第29裝甲擲彈兵師,第100獵兵師和第336步兵師
如此龐大的一股力量,並且也擁有可觀的裝甲力量,為何沒有代替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成為第一波攻勢?或者為何沒有跟霍特一起發起攻擊?
原因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料到——保盧斯在等他的燃料到。由於鐵路系統擁堵以及目前對德軍來說司空見慣的燃料短缺,保盧斯在行動發起前一直沒有等到他的裝甲部隊急需的燃料。
誠然,各個裝甲師目前有所需的燃油的一半,但是這並不足以支撐他們前進太遠。保盧斯不想讓他的坦克在突破半途因為沒油而不得不停下前進的步伐。所以他一直在等,哪怕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已經在北面達成突破,保盧斯還是在等。他深信貿然攻擊不僅不能達到計劃的進度,還會提前警覺蘇軍,喪失戰役突然性。
但是保盧斯在這期間自然也沒閑著,作為一位合格的參謀,他和他的參謀長在這期間分析著各種情報,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對現有計劃進行適時的更改和調整。
擋在第6集團軍面前的是蘇軍第21集團軍和第38集團軍——主要是第21集團軍。第21集團軍是一個頗具實力的單位,在集團軍司令達尼洛夫指揮下的有9個步兵師,1個NKVD摩托化師,1個摩托化旅,2個坦克旅和3個坦克軍(其中兩個已經被STAVKA調去北邊瞭,也就是第4和第24坦克軍)。
藍色行動中給保盧斯的指令是"突破敵軍防線,北上與第4裝甲集團軍匯合,合圍蘇軍主力"。根據這個指令,同時在分析瞭蘇軍實力後,保盧斯完成瞭一個完善的進攻計劃。他麾下的第6集團軍將會快刀斬亂麻般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6月30日下午,保盧斯急需的燃料終於陸陸續續到達各單位。現在,他終於可以開始實施他的計劃瞭。
7月1日拂曉4:30,正當帕塞戈夫還在準備著反擊的計劃,普科霍夫還在Kastornoye與德軍爭奪火車站,達尼洛夫還在為STAVKA抽走自己兩個坦克軍而暗自罵娘的時候,沿著第6集團軍180公裡的前線,震耳欲聾的炮聲響徹天際,打破瞭黎明的靜謐。
炮火主要集中在蘇軍第124師和第169師的陣地上。呼嘯的炮彈夾雜著飛舞的致命彈片,在強烈的沖擊波下收割著毫無防備的蘇軍士兵的生命。而在這兩個師旁邊的第13近衛步兵師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也受到瞭德軍炮兵的"重點關照"。
毀滅性炮擊持續瞭近兩個小時,幾乎毫無間斷,漫天的飛塵遮天蔽日。終於在6:40,炮擊停止瞭。幸存的蘇軍一邊從損毀嚴重的工事中爬出來收攏傷員,一邊嘗試與自己的部隊重新取得聯絡。也就是在這時,不知道誰喊瞭一嗓子:"坦克!坦克!德軍坦克來襲!"
是的沒錯,保盧斯麾下整裝待發的第40裝甲軍發起瞭他的凌厲攻勢。沖在最前頭的是1941年9月剛在法國組建的第23裝甲師,剛剛打完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他們收獲瞭大量作戰經驗。他們將作為整個集團軍揮出的第一記重拳砸向蘇軍第21集團軍的防線。
與他們對陣的蘇軍第124和第169師本就不滿編,實力損毀嚴重,並且在德軍的炮火準備中就已經受到重創,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一整個德軍滿編裝甲師自然不是其對手。
但他們也做到瞭士兵的職責,戰至中午,這兩個師的防線實際上已經被第23裝甲師洞穿,餘部開始往東逃竄。而在那天的剩餘時間裡,大部分幸存者也被高歌猛進的德軍俘虜或者就地槍決。
跟隨在第23裝甲師後面的是第29裝甲擲彈兵師。該師最初隻是步兵師,隨後在1937年升級為摩步師,是一支從巴巴羅薩行動就一直在東線作戰的老兵部隊。盡管在冬季反擊中該師幾乎失去瞭所有車輛,並且遭受嚴重減員,但是在1942年頭六個月的時間裡該師一直在奧廖爾地區作戰,實力也得到瞭補充,所以依然是一支生力軍。
穿過第23裝甲師打開的30公裡寬的缺口,第29裝甲擲彈兵師沿著公路極速向東推進,成功奪下橋梁建立橋頭堡。隨後一部在原地留守,另一部轉頭往南占領瞭重要的鐵路樞紐瓦魯基,基本將第21集團軍與南邊的第28集團軍的聯系切斷。
最後登場的是享有盛名的第3裝甲師。該師1935年組建於柏林,是德軍最早成立的3個裝甲師之一。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巴巴羅薩行動,第3裝甲師官兵奮戰的身影活躍在各個戰線,是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和第23裝甲師一樣,第3裝甲師也參加瞭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並且直接參與瞭哈爾科夫城的防禦。在得到瞭優先補充後,第3裝甲師重新投入到新的戰鬥中。
在第23裝甲師和第29裝甲擲彈兵師的掃蕩下,當面蘇軍基本已經被清空,因此在第3裝甲師的前進道路上他們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他們一路向前狂飆,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掛在坦克上的燃料夠不夠用。當天中午與橋頭堡的第29裝甲擲彈兵師的戰友打瞭個照面後,該師轉頭北上,占領瞭該河流的另一個渡河口。隨後他們停下來進行短暫休整,並且派出一支偵察部隊繼續往北面的佛羅克諾夫卡鎮進行偵察行動。當天下午約5時,就在該鎮鎮外,這些偵察兵與另外一股德軍迎面遇上。詢問得知,他們同樣是"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派出的偵察部隊。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他們不是應該根據指示去攻打沃羅涅日嗎?
讓我們把時間回撥到7月1日的拂曉,就在保盧斯命令炮擊開始時,北面的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也在繼續他們的戰鬥。
在6月底摧枯拉朽的進攻後,由於行動進行的過於順利,使得霍特甚至開始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好瞭。蘇軍兩個集團軍的防線被直接打穿,他的裝甲部隊如入無人之境,近百公裡的推進中少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盡管行動順利是好事不假,但是霍特就是總感覺哪裡有一股不對勁的味道。雖然他依舊深信蘇聯人是一頭笨拙的蠢熊,但是冬季反擊的慘痛教訓使他明白,就算是一隻笨熊也有相當的力量,一旦揮中一下可是致命的。
當然,他可以按照藍色行動最開始給他的指示那樣,趁現在以最快速度派遣裝甲師奇襲沃羅涅日。然而這樣一來必定會使得步兵跟不上疾馳的裝甲部隊,從而露出薄弱危險的側翼來。加之他的情報官在6月30日給他提交瞭關於在集團軍兩側遭遇蘇軍有組織的坦克部隊的報告,這使得他更加確認瞭他的猜測——蘇軍正準備對他的側翼發起反擊。
而霍特自然是不會讓這樣子的事情發生的,於是他決定,要違反藍色行動給他的指示,不去攻打沃羅涅日,而是轉頭南下粉碎蘇軍的裝甲部隊,提前完成與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匯合任務。
霍特是一個很幹脆的人,既然說要這樣幹,那就這樣幹。不過當然瞭,霍特不能直接給上頭發電報說"老子不打沃羅涅日瞭,我要和保盧斯去匯合"。如此明顯的抗命行為定然會在元首的軍事會議上引起軒然大波,他可能會因此被撤職可說不定。
所以霍特決定耍一個小花招。一方面他命令第48裝甲軍帶著第9裝甲師和第3裝甲擲彈兵師往沃羅涅日方向推進,作出一副要發起攻擊的樣子。這其實是給總參謀部看的障眼法,讓他們以為霍特確實還在按照計劃走。而與此同時,從卡斯托諾耶出發的第24裝甲軍將帶著11裝甲師,第24裝甲師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南下。
7月1日早上6:20,行進中的第24裝甲軍在老奧斯科爾附近遭遇瞭正在此地整備中的蘇軍第4坦克軍。在領頭的第11裝甲師和尾隨的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正面強攻和側翼迂回下,蘇軍很快在丟下68輛坦克殘骸後逃之夭夭。
蘇軍仍大量裝備著諸如T-70甚至T-26這種過時的輕坦,在德軍III號和IV號坦克這種專門反坦克的設計面前完全不是等價的對手。
經過短暫的休整,最終決定讓第11裝甲師留守老奧斯科爾,清剿剩餘的蘇軍同時守住這處渡河點。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在獲得瞭第11裝甲師部分燃料的補充後繼續向南挺進,在又前進瞭30公裡後不得不再次因為燃料短缺而停下來。於是該師師長決定派出一支小分隊對佛羅克諾夫卡進行偵察。就是在那裡,第4裝甲集團軍與第6集團軍成功匯合。
而還在"做戲"的第48裝甲軍也在當天晚上給霍特發來報告,稱第9裝甲師偵察到沃羅涅日附近有大量坦克活動跡象,第3裝甲擲彈兵師也與北側第13集團軍的坦克部隊交火。這讓霍特明白瞭,自己之前的判斷完全正確,他的抗命粉碎瞭蘇軍的反擊企圖。並且更重要的是,隨著兩個集團軍的成功匯合,這意味著一個囊括瞭蘇軍第40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的包圍圈已然形成。
這是1941年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屢試不爽的經典鉗形攻勢的完美再現。
蘇軍第21集團軍司令達尼洛夫是最早意識到這場災難的人。在第124師被漢斯·馮·博因堡-倫斯費爾德少將率領的德軍第23裝甲師碾碎前,該師師長給達尼洛夫發去瞭警告。而當達尼洛夫想要進一步瞭解情況時,給第124師發起的電報如同石沉大海,瞭無音訊,這使得達尼洛夫明白,這是德軍裝甲攻勢的前奏,發生在自己右翼第40集團軍身上的慘劇此刻正要在自己身上重演。而稍後從第13近衛步兵師傳回來的戰況報告讓他瞭解瞭前線戰鬥的激烈狀況。
如果是在兩天前,那麼達尼洛夫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釋放出自己手頭的坦克軍立即向德軍突破口發起反沖擊以關閉前線缺口。但是現在這位集團軍司令的實力已經遭到瞭嚴重削弱,第4和第24坦克軍被STVKA調給瞭北面的第13和第40集團軍以發起反擊,自己手頭僅剩下還在後方休整中的第4坦克軍這一支機動力量。
根據目前已知的接敵狀況判斷,當面德軍至少投入瞭一個裝甲軍的力量參與進攻,拿自己唯一的坦克軍和德軍裝甲軍硬碰硬?雖然都是軍級單位,達尼洛夫可不覺得第4坦克軍能夠承擔起這樣的任務。況且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該軍就已經承受瞭巨大的損失,所以他打算先扣住這個坦克軍留待後用。
但是戰局的變化總是超過最優秀的指揮官的預料。還沒等達尼洛夫進一步給部隊下詳細的指令,他就收到瞭第4坦克軍的報告,稱已經與德軍接觸並激戰。沒過多久,又傳瞭報告稱第4坦克軍已經遭到滅頂之災,碾碎他們的是德軍第23裝甲師的前鋒。這意味著德軍已經開始向第21集團軍的縱深開始挺進。
事情已經開始超出達尼洛夫的掌控瞭,在一片混亂之中,沒人知道德軍現在的具體位置,也沒人清楚到底發生瞭什麼,更沒人明白現在究竟該怎麼辦,他們隻剩下一個純粹的念頭——逃。而達尼洛夫自己也由於害怕司令部被德軍奇襲而開始轉移司令部,在這期間自然也喪失瞭對部隊的控制。這一點也推動瞭德軍合攏包圍圈的嘗試。
而包圍圈最終還是合上瞭。達尼洛夫是在7月3日下午才完全瞭解瞭自己的狀況的,他們目前被合圍在瞭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之間100×60公裡的廣闊地帶中。
當天上午達尼洛夫驅車去前線視察戰況,隨後晚上返回自己的司令部,盡管由於汽車拋錨還有迷路而耽擱瞭不少時間,7月4日一早他還是抵達瞭目的地。他的參謀長看起來不太好,滿臉倦容和深深的黑眼圈以及滿桌子的作戰地圖一切都顯示著這位合格的軍官有一個忙碌的夜晚。於是達尼洛夫也不多說客套話瞭,簡單寒暄之後直接切入正題:“現在最新的情況怎麼樣?”
“不太樂觀。帕塞戈夫的司令部被德國人一鍋端瞭,現在第40集團軍剩餘的幾個師劃歸我們指揮。右翼部隊已經被完全擊潰,也沒有與第13集團軍重新建立聯系的可能。目前我們的剩餘部隊還在一線頂著,德軍倒是沒對他們施加多少壓力。”
“嗯,我從前線看到的情況也跟差不多。有兩個師已經完全失去建制,剩下的幾個師減員也比較嚴重。但總體來說還是有一些戰鬥力的。那麼,現在怎麼辦?”
“我個人的建議是,立即收攏兵力,然後朝佛羅克諾夫卡方向突圍。根據經驗,快速突進的德軍裝甲部隊往往在最初幾天裡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完全封閉包圍圈。隻要我們組織得快,就還有突圍的希望。”
“嗯,我贊成你的意見。繼續拖下去隻會讓德國人把我們徹底困在這裡。那麼,由誰來當突圍矛頭呢?第13坦克軍已經喪失瞭戰鬥能力。之前調給帕塞戈夫的第4坦克軍戰鬥能力還剩多少?他們應該也重新劃歸我們指揮瞭吧?”
參謀長沒有說話,隻是簡單的擺擺手,意思不言而喻。一陣沉默突然籠罩著小小的司令部。半晌,達尼洛夫開瞭口:“NKVD的第8摩步旅還保存有相當的實力,可以讓他們配合第278坦克旅充當突圍先鋒。”
“嗯,確實。雖然第278坦克旅報告他們目前戰備的坦克隻有25輛,但是在目前情況下這是我們最大的機會瞭。”
“嗯,那就這樣辦吧。把命令發下去。願上帝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