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關羽斬殺顏良之後,曹操為關羽請封侯爵,鑄印曰“壽亭侯之印”。關羽推卻不受。
曹操說,是我想得不周到。
於是重新鑄印,印文多一個字,為“漢壽亭侯”。
關羽大笑:丞相知吾意也!乃欣然拜受。
——你可能很詫異:《三國演義》裡沒有這一段啊!
這個不奇怪。
因為你看的,是毛宗崗父子點評的版本。毛氏父子可不僅是點評,還大刀闊斧地做瞭修改。
而在更早的古本——嘉靖本裡是有這一段的。
這一段還是很有意思的。
加上一個“漢”字,明明白白,這個“壽亭侯”,乃漢室所封;沒有這個字,就說不清楚瞭,是漢室封的,還是你曹操封的?
關羽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凸顯其“降漢不降曹”的底線。
而曹操之心機、胸懷,於此亦可見一斑。
780d173e75a1e9261e28de6faae1c3a6
如此有意味的設計,毛評本為什麼把它刪得幹幹凈凈?
隻因為,羅貫中在這裡犯瞭一個錯誤。
何謂“漢壽亭侯”?
羅貫中的理解是:“漢”朝的“壽亭侯”。
不對。應該是“漢壽”這個地方的“亭侯”。
毛宗崗在回評裡解釋得很清楚:
“俗本雲,曹瞞鑄壽亭侯印貽公而不受,加以‘漢’字而後受。是齊東野人之語,讀者不察,遂為所誤。夫漢壽,地名也;亭侯,爵名也。漢有亭侯、鄉侯、通侯之名。”
——漢壽是地名,所以絕無可能鑄“壽亭侯之印”。
羅貫中的設計雖然很有意思,估計能算上得意之筆,卻存在這麼明顯的硬傷,毛宗崗刪改得有道理。
“亭侯”是個什麼規格的爵位呢?
遺憾得很,是個非常低級的爵位——亭侯小於鄉侯,鄉侯小於縣侯(毛宗崗說的“通侯”,指的就是縣侯)。漢朝的侯爵,就是這樣三級。
關羽封為“漢壽亭侯”,即以漢壽縣的某一亭為食邑。
亭,是比鄉小一級的行政單位,大抵相當於村。
一個村的財政收入有多少呢?在那個時代估計不多。
看來爵祿也有限。
似乎與關羽之忠義不大相配。
但是劉備從漢室得到的爵位也隻是個亭侯,“宜城亭侯”。
這麼看,也還好啦。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