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这样做:
如果有公司有文档,先看文档,如果没有,最好有人带你著快速了解一下。主动请请教,公司如果注重开发规划的话,一般会有一个入职指导文章,我们需要找到,然后根据指引快速上手。如果没有,如果你有良好的习惯,可以尝试自己完善文档,做好文档输出。这个习惯很重要,一为自己,二为团队,成长在于个人。
业务了解完成后,需要进入技术环节。在熟悉技术的同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整理用到的技术点,数据流如何展开,各端的数据接口如何配合,我们的切入点在哪里,从全局到局部,多梳理,多问,不懂就问。
比如,我会选择从外向内的顺序了解起。首先是外部,这里的外部包括两个部分:
在公司的给你的权限范围内,到处翻翻 FTP、内部 wiki 、各种技术文档,开发工具等资源,星星点点构建全貌(业务、技术、团队);
互联网公司是否有敏捷开发的习惯,是否开早会,代码是否 code review,是否有开发模板,git 模板和注释规范等等。是否有周报,日报,内部技术分享会,重点了解一下是否有 KPI, OKR 之类的,以便在工作是做到有的放矢,效率最大化。这个阶段,主要参考入职指南,如果没有,那就试错阶段,把自己之前的优秀习惯带进来,主动出击,适时调整就是。
总结,在熟悉公司的业务、技术和合作时,尽可能的用互联网公司或者大厂的一些比较好的工作习惯,用“行话”去沟通,去交流,让同事觉得你是懂行的,上手能力不错。
根据自己和公司的氛围自行发挥,前期低调为主,后期看兴趣去了解,看个人的职业规划了。
最后,看看《大江大河》宋运辉初入职场的是怎么做的,值得学习。
先走通全部流程,有个全貌,利用图书馆、师傅等资源再自己动手各个击破并绘制流程图,最终实践检验认知以技术说话融入团队。
「他就每天只要天气晴朗,绕着设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跑。一个星期下来,全部流程走通;两个星期不到,原理搞通,仪表能读,普通故障能应付;第三星期开始,他可以开出维修单,但得给师父过目;第四星期起,谁有事请假他可以顶上,坐到仪表盘前抄表看动态做操作。师父说他学得很快。
第四星期起,没人可以让他顶替时候,他在仪表室后面支起绘图板。先画出工艺流程图,经现场核对无误,又让师父审核后,开始按部就班地根据液体走向,测绘所有设备的零件图、装配图、管段图等。这工作最先做的时候异常艰难,首先是绘图不熟练,很多小毛病,尤其是遇到非标零件,还得到机修工段测绘,一天有时都绘不成一个小小非标件。如果车间技术档案室有图纸还好,可以对照着翻画,可档案室里的图纸残缺不全,前后混乱,想找资料,先得整理资料。资料室中年女管理员乐得有个懂事的孩子来帮她整理,索性暗暗配把钥匙给宋运辉,要是她下班不在的时候,让宋运辉自己偷偷进来关上门寻找资料。
机修工段的人本来挺烦这个宋运辉,说他一来维修单子多得像雪片,支得他们团团转,有人还趁宋运辉上班时候冲进控制室指桑骂槐,被寻建祥骂了回去,差点还打起来。但后来集中一段维修高峰后,维修单子又少了下去,上面还表扬跑冒滴漏少很多,一工段和机修工段各加一次月奖,可见设备性能好转。再以后遇到维修,他们不能确定要用什么零件,打个内线电话给控制室问宋运辉,一问就清楚。双方关系渐渐变得铁起来。基层有时候很简单,只要拿得出技术,别人就服。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