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洪武二年,四川人张春、张国、张聚三兄弟迁徙至此,面对苍茫的大海,喊出了第一声渔号,点燃了当地人民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向大海要宝的呐喊,从此,勤劳、勇敢、聪颖、睿智的单山人民伴随着这高亢嘹亮的渔号搏风击浪。又经历代发展,如今已作为单山人民宝贵的音乐财富,传遍整个莱州湾。
“号力、号力,无号不齐,不齐无力。”这句渔谚是当地渔民对渔号的功利所作出的一种精辟的、有价值的概括。
单山渔号自形成以来,经过长期的历史性演变,遂步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紧密配合当地渔民捕鱼生活的全过程,统一协调,指挥并鼓舞人们从事不同劳动的节奏和情绪。
二、起号召、号令、招呼的作用。用号子来统一劳动节奏、统一意志。令“多心眼”往一起想,令“多股绳”拧成一股绳。由此产生一往无前,以一为十的巨大凝聚力。正如当地渔谚所云:唱着渔号齐心干,能填海来能搬山。
三、唱词即兴,衬词为主。专号专用,相协成套,曲式联套
四、形式风格:领、合、喊、唱、豪壮、强急。
内容功能:同舟共济,力挽狂澜。
五、高亢粗犷,悠扬婉转,幽默风趣。
单山渔号的曲式结构为联套形式,同时又富有变化。全套号子主要由十二首渔号组成。全套号子的大致顺序是:抬船号——溜网号——装前哨号——装后哨号——摇橹号——追鱼号——下网号——拉绳号——拉网号——八大步——拉船号——抬鱼号等。
音调特点如下:
(1)以呼喊性和情绪性的音调贯穿于全部歌唱之中,句幅短小,冲击力强;
(2)曲式结构灵活多变,同是领合形式,但有长领、长合与短领、短合等多种类型;
(3)不同的作业方式配以不同的音调、速度、力度的渔民号子相随。
一、单山渔号套曲主要由十二首渔号组成,总体结构分头、腹 、尾三大部分组成。
二、建国伊始,1950年,莱州单山渔号代表烟台地区参加山东省民族会演,荣获一等奖而蜚声齐鲁。1987年春,由山东音乐家协会、淄博电视台、莱州文化局、烟台文化馆联合录制专题艺术片《单山渔号》。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1988年度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1984年至今,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单山渔号为素材,相继编创作品:《童年莱州湾》、《喝令大海献良田》、《三山岛家乡的岛》、《海上乐》、《网蟹歌》、《莱州湾畔一颗星》,分别在国家、省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2010年,单山渔号被列为烟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9月,莱州市文广新局、莱州电视台、三山岛街道综合文化站再度联合录制了《单山渔号》,令人再睹芳华。
姓名 :
王文彬
简历 :
王文彬,1944年7月生,1960年初中毕业即在海上打鱼捕捞,开始了单山渔号的学习与传承。17岁会补网并懂得海上捕捞的基本技术,19岁负责集体网具的编制等管理。26岁至41岁在海上领局,成为了单山渔号的正式“号头”。在此期间,王文彬根据长期的海上作业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单山渔号”那种完全的劳动节奏与呐喊、呼应性的音调而更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和歌唱性。41岁后,由于生产责任制的改变,而从事家庭海上捕捞。
下一篇
記者:Lydia來源:BuzzFeed咳咳,各位L社的小夥伴們,今天要開車瞭,大傢請坐穩……幾天前,一位外國女網友在推特上分享瞭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