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前几日穿着刚做的风衣去爬了雪山,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风衣是一种时尚单品,而非户外运动装备。
这种战壕风衣(trench coat)本就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而生,功能性大于一切。历经百余年演化,早已超逾防风御雨的基础功能,它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情节。
当代男装大多是有发展脉络的,其中有几大家族或者是派系,比如军装是一个,工作装是一个。
而风衣不折不扣便是军装家族的一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风衣与军装相距甚远,但它确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重要的军装设计。能够成为经典的设计一定是有着源流或者说是逻辑的,衡量一件衣服上的细节是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标准就是能否符合这个逻辑。
– 风衣的起源 –
在十八世纪中叶之前,欧洲大陆上的军装大概是上面这个样子的。这种英俊的服装一方面继承了中世纪骑士的着装风格,另一方面还有着实际的作用:装军枪。那时候的武器主要是滑膛枪,战法基本上是对战双方各自站成一排,然后两边对着边走边放枪。
这种以现在眼光看起来就是自杀的战斗方式决定了那个时代的军装特点:由于指挥员要在燧发枪支产生的滚滚浓烟中进行指挥,所以为了便于指挥并分清敌我,那时的军装大多具有颜色醒目辨识度高的特征,士兵在日常穿着时的威严感和仪仗感也都十分强烈。但是这一军装风格伴随着工业革命逐渐走到了尽头。
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逐渐兴起,机器加工技术成熟导致了武器射击距离和射击精度不断提升,原来的辨识度高的优势逐渐成了致命的威胁。所以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军装逐渐向着实用化的方向演变,辨识度和威严感逐渐让位于战场活动和战场存活,隐蔽色和迷彩也被发明出来,战争逐步向着现代化过渡,并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
我找了半天,想找一张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貌的照片,但最后想了想还是选了这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改变了这个世界,也形成了这个世界。那时,刚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人类社会就像是拿着刀的孩子,身怀利器,杀心四起。机械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和逐渐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使得一战成为了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的人类战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武器为防守方带来了不对称优势,也使得一战逐渐演变成双方互相僵持的堑壕战。
堑壕战就是双方在战场上挖出接近一人深的纵横交错的战壕,然后依托战壕进行攻防。一战开始后不久,西线就逐渐演变为堑壕战,形成了四百多英里长的筑垒堑壕系统。风衣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产生并定型的。实际上,风衣就是以战壕进行命名的,其英文名Trench Coat直译过来就是战壕大衣。
战壕在对作战人员提供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主要的就是战壕里面的环境太差:常年潮湿泥泞的环境,遇到雨季,里面各种积水。
当时,军装体系里主要有两种外套,一种是长及脚踝的呢子大衣,它在战壕中的问题是太笨重,下摆上经常带着二斤泥,而且不防水,干燥的时候已经很重了沾水就更没法穿;还有一种是使用天然橡胶涂在纯棉布表面的面料制成的雨衣,这种衣服的问题是气味太难闻,且由于天然橡胶不稳定,经过暴晒后会发生融化。因此,在战壕中的军人,尤其是军官们亟需一种轻便防雨的装备,熬过地中海的雨季。
呢子大衣
雨衣
在风衣产生过程中,另一决定性因素是欧洲军队的传统。从中世纪骑士沿袭下来的传统是军官是需要自己置办军装的。在十九世纪中期,一名英国军官置办一套军装需要200英镑左右,这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一笔巨款,这也造成了直到一战期间,军官阶层是被上流社会把持的,这一传统直到1914年才被改掉。
– 风衣的形制 –
虽然Aquascutum和Burberry都宣称自己发明了风衣,但实际上一战时期的军官阶层才是风衣的发明者。
当时,这两家的看家本事是各自发明了斜纹高织纯棉防水面料,并将其应用到户外服装之中。凭借那个时代先进的防水透气技术,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军官订单,并最终定型产生了风衣。这一规格被保留至今,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件最经典或者说标准的风衣,需要包括哪些细节要素。
– 颜色 –
经典款的风衣一定是卡其色的,卡其(Khaki)这一英文词最初就是用来描述一战时英国军装颜色的,因为在印度殖民战争过程中首先采用了这一颜色,在印地语中Khaki这一发音就是dust(尘土)的意思。
– 整体造型 –
风衣在整体造型上沿袭了当时的军装设计:拿破仑式的大翻领和双排共10粒扣的造型带有明显的军装传统,长度过膝是为了在战壕里活动方便进行的改良,而肩袢则是专门设计用来佩戴军衔。腰带的设计一方面方便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军姿上的考虑。
– 腰带D环 –
这是我觉得的一个神奇的保留至今的设计。由于一战时的军官大多佩戴刀剑(也有一说是用于挂手雷),所以在风衣的腰带上特地设计了几个D型的金属环用来连接,在当今看来这玩意儿真的是没有任何的用处了,但也许经典就是固执的。
– 领袖口紧固 –
风衣保留了对领口和袖口的紧固设计,袖子可以通过系带绑紧,领口更是设置了类似军装风纪扣的金属钩和藏在领子后面的系带进行紧固,这不光是为了防风挡雨的设计,它还是一战残酷的证明:一战是人类历史第一次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无限制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这个设计还有一个十分实际的作用是进行约束紧固与防毒面具共同配合防止接触性毒气对人体造成危害。
– 胸垫 –
风衣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细节是总在一侧的胸前多块布,有的还用个扣子固定起来。这个设计的来源是垫在胸前抵住枪托,使得风衣更加耐用,所以多在右侧。
– 背部设计 –
在风衣的背面肩部,同样有着一块附加布料,这其实是来源于当时军用披风的一个创新设计,因为肩部是淋雨最严重的部位,所以在这里补上一块小披风使得雨水能够沿着它进行导流,防止沿着肩部接缝渗入风衣里面。
– 肩章 –
肩章的设计,除了能够佩戴勋章表明身份外,还能系住望远镜、水壶。还能用于固定军用背包,防止滑落。
– 从战场到时尚 –
风衣在一战结束之后被从战场带入生活,并迅速成为了符号化的时尚元素流传至今。从《飘》到《卡萨布兰卡》,从《007》到《蒂芙尼的早餐》,马龙·白兰度、奥黛丽·赫本、肖恩·康纳利们将穿着风衣的形象留在了人们心中,也成就了风衣永不过时的时尚地位。
《蒂芙尼的早餐》
《卡萨布兰卡》
– 几和定制出品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