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新中國掃盲運動
躍進
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常常歸功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也有稱頌前三十年夯實的工業基礎,有的盛贊市場經濟的活力,也有的為計劃經濟大唱贊歌......其實我想說的是,人們忽略瞭一個重要因素:解放初期的掃盲運動!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對中國經濟、文化事業的促進,怎麼盛贊它都不為過!因為掃盲運動開啟瞭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有文化的時代,一個有文化的民族!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中超過4億是文盲,文盲率高達80%以上。農村的文盲率更高達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裡八村也找不出一個識文斷字的人來。文盲成為新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要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改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是關鍵。掃盲成為擺在新政權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dd668fad8429a9094fa7999ab6d03ff1
一、回望傳統-共產黨成長的歷程也是優秀文化傳播的歷程
0.在新文化運動的潮流下,毛澤東同志首開中國職工教育的先河。
毛澤東同志開始結識產業工人是在長沙上第一師范的時候。1917年到1918年間,他在該校學習時擔任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當時國傢正處在帝國主義侵略的危難之中,他認為要挽救國傢和民族的存亡,工人農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但他們都沒有文化知識,沒有受教育的機會,要喚醒他們的覺悟,就應幫助他們學習文化知識。於是,他滿腔熱忱地發起主辦瞭工人夜學。當時,第一師范附近是造幣廠、黑鉛煉廠和電燈公司等工廠和鐵路工人聚居的地方。工人們看到招生廣告寫得很真切,說列位工人“講瞭寫不得,寫瞭認不得,有數算不得”,“又要勞動,又無人教授,如何才能寫得幾個字,算得兒筆數呢”“最好的法子就是我們第一師范辦個夜校……專為列位工人設的……都是列位自己時刻要用的……並不要錢。”經過耐心宣傳動員,天後有多個工人報名參加學習。夜學開瞭國文、算術、常識種課。毛澤東負責記“夜學日志”,並擔任歷史教師,“教以歷史之大勢,及近年關系最巨之事跡”以培養工人的歷史觀念和愛國主義思想覺悟,認清國傢處在危難之中,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通過辦夜學,毛澤東不僅教會瞭工人文化知識,而且結識瞭城市產業工人。工人們都認識瞭夜學的“毛先生”。毛澤東成為工人群眾的好朋友。他也取得瞭聯系工人的初步經驗,同工人階級建立瞭最初的感情。(毛澤東主辦工人夜校,蔣永清,工會博覽,2001年12期)
1.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傳播,1920年起上海、北京等地出現瞭共產主義小組和團體。這些小組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發現”工人群眾沒有文化,不認識字,十個人當中隻有一個人能看報“,“教他們識字”“努力從事於識字教育和階級爭鬥的教育運動,普遍的啟發一般青年工人的階級覺悟和爭鬥能力”(《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P11、P82)
2.1920年8月在上海陳獨秀等人成立的共產主義小組開辦瞭滬西上海勞動補習學校;1920年秋武漢董必武在武昌第一紗廠、漢陽兵工廠等開辦瞭識字班;1921年1月鄧中夏在北京成立瞭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1921年3月陳獨秀與譚平山在廣州開辦瞭工人夜校......(《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P17)
1920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任教時,恢復瞭停辦的工人夜校,開辦瞭平民夜校和失學青年補習班,並主持教學工作。招收附近工廠工人學習文化。(《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P67)
3.大革命失敗後,加強教育工作以提高廣大群眾的政治文化水平,啟發群眾的階級覺悟,並培養革命的新後代,成為當時中共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中央蘇區教育史料匯編》上冊,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6頁)
4.1929年12月,毛澤東在起草古田會議決議時,就對紅四軍的文化教育問題提出瞭明確要求:由“各縱隊政治部負責編制青年士兵識字課本”,在“每個縱隊內設立青年士兵學校一所,分為三班至四班”,“每班以授足九十小時為一學期”,對士兵進行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的文化教育。到瑞金時期,還組織瞭紅軍學校和各式教育機構,對軍隊幹部戰士進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毛澤東:“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李雨檬,:《湘潮》2017年第6期)。
5.毛澤東在瑞金蘇區,制定瞭一系列教育政策,普及文化。當時的蘇區,教育的種類有:紅軍教育、幹部教育、學校教育、業餘教育及社會教育,共產青年團、少先隊以及兒童團的教育。這些不同種類的教育基本上把蘇區內所有亟須獲得文化知識的人都納入其中。
1931年12月,中共中央通過《關於擴大勞動婦女鬥爭決議案》,要求組織讀書班、識字班等,加強對廣大勞動婦女的教育。
江西省以上14個縣還開辦瞭許多夜校和識字班,開展瞭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共有夜校3298所,學生52292人。每村都有識字牌,釘在休息場所的墻壁上或插在路旁,牌上繪圖寫字,由小學教員負責教授,收效很大。
由於各級蘇維埃政權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各蘇區文化教育事業取得很大成就,提高瞭蘇區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政治素質,改變瞭人們思維方式,使之普遍地具有瞭近代觀念和意識。(《中共在蘇區時期的農民教育實踐》,謝文雄,2017-09-05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6.紅軍時期的政治文化生活體現在每個連隊設唱歌組、識字組、讀報組、墻報委員會等,“要求學識字的戰士,每天認三個字”,讀報組要利用行軍休息時間、飯後等時機,讀報給大傢聽。(《中共重大歷史事件親歷記》,中國工農紅軍的生活滕代遠,人民出版社,P155)
8.延安的掃盲。新文字掃盲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用拉丁化新文字掃除文盲的試驗。1936—1937 年,陜北革命根據地成立新文字促進會,推行拉丁化新文字掃盲。1940 年秋,陜甘寧邊區成立新文字協會,試驗用新文字掃盲, 並在延安市、延安縣試辦新文字冬學。
1941年冬,陜甘寧邊區各縣試辦新文字冬學 350多所,學生 7000餘人。1942年冬,新文字冬學隻在延安縣繼續試辦。1943年 3月停止試驗。
9.1938年11月,毛澤東在分析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時明確提出,要“最普遍地發展抗日的文化教育”。
10.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起瞭聲勢浩大的學習運動,軍隊裡也出現瞭哲學小組、讀書小組等各種學習小組。
11.1944年10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幹脆使用瞭更為直接明瞭的語言來提醒部隊幹部戰士重視文化教育工作:“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毛澤東:“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李雨檬,:《湘潮》2017年第6期)
12.1945年,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在80%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1949年底,在毛澤東直接關懷下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新中國的教育是新民主主義的教育,主要任務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傢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1950年6月,毛澤東又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舊有學校教育和舊有社會文化的改革工作。”
b455d5069098265483f04d4dfb8fb386
二、解放後的四次大掃盲
第一次掃盲高潮: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
解放後,我國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學組織進行瞭改革。人民政府收回瞭教育主權,改造瞭全國30餘萬所大中小學,使之納入社會主義的辦學軌道。之後,有瞭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民,終於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小學瞭。但是,怎樣改變6億人口中有4億多文盲的現狀?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掃盲。
毛澤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瞭,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毛澤東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頁。)
1950年9月,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召開第一次工農教育會議。會議明確指出:“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為瞭鼓勵和推動學習,毛澤東在9月27日接見瞭與會的全體代表,並與學習勞模親切握手、合影。於是,一場“政府領導、依靠群眾組織”的識字掃盲運動從政府機關開始,向全國各地迅速展開。
為瞭盡快地提高識字水平,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文化教員祁建華創造瞭《速成識字法》。這是一種借助註音字母的輔助作用,利用漢字字形、字義、字音相同與相異的不同特點,來提高識字速度的方法。
這種方法正是毛澤東一直關註的。早在1949年8月25日,華北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的堅決倡導者吳玉章就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瞭有效地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對吳玉章的建議,毛澤東極為重視,把信批轉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在毛澤東的關心下,1949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發出《關於各地開展“速成識字法”的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全國范圍內,在廣大的工人農民中間普遍地推行速成識字法,有計劃地有步驟地掃除文盲,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9月6日,全國總工會發出《關於在工人群眾中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的指示》。
在廣大勞動人民及工農幹部中掃除文盲,是我們國傢實行經濟建設和民主建設的必要條件,在今後五至十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文盲。掃除文盲的標準,就是使文盲半文盲認識2000字左右,能夠閱讀通俗書報和寫三五百字的短文。
為瞭加強對掃除文盲工作的具體領導,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任命楚圖南為主任委員,李昌(兼黨組書記)、林漢達、祁建華為副主任委員。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設辦公廳、城市掃盲工作司、農村掃盲工作司、編審司。
到1953年止,全國掃除職工文盲近100萬人,掃除農民文盲308萬人。許多從“掃盲班”畢業的學員升入瞭業餘學校。
第二次掃盲高潮:掃盲為國傢之大計
1955年,掃盲教育工作再次被提到重要地位上。
9月,毛澤東看到瞭《山東莒南縣高傢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十分欣喜地表示:“這個經驗應當普遍推行。”毛澤東在這份報告的按語中,提出瞭消滅文盲的問題。他說:“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傢內,是建成不瞭共產主義社會的。’我國現在文盲這樣多,而社會主義的建設又不能等到消滅瞭文盲以後才去開始進行,這就產生瞭一個尖銳的矛盾。現在我國不僅有許多到瞭學習年齡的兒童沒有學校可進,而且還有一大批超過學齡的少年和青年也沒有學校可進,成年人更不待說瞭。這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在農業合作化中才能解決,也隻有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才能解決。”他認為在這方面,“山東莒南縣高傢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做瞭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很贊賞高傢柳溝村青年團支部以本鄉高小畢業生為教員,以合作社為單位辦記工學習班的掃盲經驗。他號召說:“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各級青年團組織應當領導這一工作,一切黨政機關應當予以支持。”並就教學內容和教材作瞭詳盡的指示:“第一步,為瞭記工的需要,學習本鄉的人名、地名、工具名、農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語匯,大約二三百字。第二步,再進一步學文字和語匯。要編這樣兩種課本:第一種課本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各就自己那裡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編,各處自編一本,不能用統一的課本,這種課本不要審查;第二種課本也應由從事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根據一個小范圍的地方(例如一個縣或一個專區)的事物和語匯,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區)的事物和語匯編出來,也隻要幾百字,這種課本,各地也不要統一,由縣級、專區級,或者省(市、區)級機關迅速地加以審查。做瞭這樣兩步之後,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區)教育機關編第三種通常應用的課本。以後還要有繼續提高的課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機關應當給這件事以適當的指導。”
在中國共產黨七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又談到瞭掃盲運動:“掃盲運動,我看要掃起來才好。有些地方把掃盲運動掃掉瞭,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間把文盲掃掉,不是把掃盲運動掃掉,不是掃掃盲,而是掃盲。”之後,毛澤東還親自制定瞭“每人必須認識1500到2000個字”的掃盲標準。
就在這種背景下,掃盲運動又再次發動起來。
為瞭推動掃盲運動的深入,3月15日,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成立。掃盲協會的宗旨是: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協助政府廣泛地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和群眾力量,開展掃除文盲運動,按照國傢計劃如期完成掃除文盲的任務。
3月2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掃除文盲的決定》,將掃盲提高到瞭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掃盲作為國傢發展大計。《決定》指出: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掃除文盲,使廣大勞動人民擺脫文盲狀態,具有現代的文化,這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個大革命,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的一項極為重大的政治任務,要大張旗鼓地開展。《決定》還制定瞭掃盲的原則、對象、標準和目標。
在掃盲運動高潮中,人民群眾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教學形式。
到1957年上半年,全國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萬人脫盲,並已有160萬人達到高小和初中畢業文化程度。
第三次掃盲高潮:掃盲大躍進
1958年2月底3月初,教育部、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召開掃盲先進單位代表會。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會長陳毅在講話中說:掃盲工作是使六萬萬人民“睜開眼睛”的工作,要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一開步走,就要識字。從掃識字盲,掃文化盲,到掃科學盲。他號召來一個文化上的“原子爆炸”。會議向全國發出5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的倡議。
當時全國14歲到40歲的青壯年文盲,單在農村中就還有1.5億,如果照以往8年的平均速度來掃,即使一年掃300萬,也得50年才能掃完。所以,如果要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掃除文盲,那就必須每年掃掉3000萬到4000萬,要在往年掃盲速度的基礎上加快10倍以上才行。於是,一場你追我趕的掃盲“大躍進”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瞭。
一些掃盲口號應運而生:“工業化、農業化,沒有文化不能化”、“技術是個寶,沒有文化學不瞭”、“文化跟著生產走”、“生產到哪裡,學習到哪裡”、“雪地是塊大石板,文盲寫字寫得歡”、“千人教萬人學,萬人教全民學”、“一切識字的人都要動員起來教人識字,一切不識字的青壯年都要組織起來努力學習”,“工業大躍進!農業大躍進!掃盲也要大躍進”、“讀百本書、寫萬個字”、“讀萬言書,寫千封信”、“一年突擊,兩年掃尾、鞏固,三年全部掃光全省(湖南)青壯年文盲”。
各地掃盲也放瞭很多衛星。中國仿佛一夜之間就甩掉瞭文化落後的帽子。
對於這一時期掃盲運動中出現的浮誇現象,毛澤東作出過批評。在1958年11月的武昌會議上談到“作假問題”時,他說:“世界上的人有的就不那麼老實……比如掃盲,說什麼半年、一年掃光,我就不太相信,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掃除瞭就不錯。”
現在再來看1958年掃盲的這些數字時,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一方面,這些數字多是浮誇的,但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當時全民動員、參與的掃除文盲運動也確實取得瞭很大成績。
第四次掃盲高潮:加快掃盲速度、鞏固掃盲成果
掃盲運動經過三次高潮後,新中國的文盲已經大大減少。但是,怎樣加快掃盲速度、鞏固掃盲成果和提高廣大勞動人民文化水平,仍然是今後要突破的難題。
1960年4月,一份來自山西省委的報告引起瞭毛澤東的高度重視。
報告說,山西省萬榮縣過去10年來一貫重視掃盲工作,但復盲現象嚴重。1958年10月,他們決定在全縣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采取註音識字的辦法,高速度地開展掃除文盲和業餘教育運動。他們所采取的註音識字的步驟是:一是學習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二是借助註音字母認識漢字,三是大量閱讀註音書報,不斷擴大識字量。
毛澤東看後,十分高興,親自為這一報告擬題:《山西省委關於在全省推廣萬榮縣註音掃盲經驗,爭取在1960年使山西成為無盲省向中央的報告》。他指示將這一報告印發中央一級各部委、各黨組,並在黨報發表。他還滿懷信心地希望經過1961年的努力,爭取全國比山西遲一年完成掃盲任務。4月22日,中共中央下發瞭這一指示。
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要求認真學習、大力推廣萬榮縣的註音識字經驗,爭取提前掃除文盲。在毛澤東的親自關註下,196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發佈瞭《關於推廣註音識字的指示》,指出:“山西省註音識字經驗,是我國革命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創舉,應當在全國迅速推廣。”
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一個“學萬榮、趕萬榮”的註音識字運動高潮。各地經過掃盲工作的試點,獲得瞭顯著成效。實踐證明,註音掃盲一般經過100小時左右的教學,學員即可達到掃盲標準:能寫書信、詩歌和閱讀報紙。廣大群眾對註音掃盲極為歡迎,他們贊頌說:“註音掃盲真正好,文盲識字如飛躍,認一個來得一個,三年五載記得牢。”
大規模的註音掃盲運動取得瞭很好的效果。這次掃盲高潮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掃盲運動也進入瞭調整。(以上資料部分摘自《“不做睜眼瞎”,毛澤東與新中國四次掃盲高潮》,吳 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9-10-04)
5f12c20a4dbaebd8b8459fe95392e084
三、掃盲的偉大成就
1.1950~1953年上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泛開展的群眾性文化教育運動,在掃盲運動中,全軍參加文化學習的人數達150多萬人,其中幹部32萬人。開辦速成中學55所,速成小學222所。全軍共抽調14萬幹部擔任文化教員和其他教學工作,每個連隊配備3~4名文化教員。至1953年,全軍官兵基本摘掉瞭文盲、半文盲帽子。掃盲運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以來開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化教育運動,提高瞭官兵文化水平,為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瞭十分重要的條件。
2.在毛澤東的推動下,196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下降到52%,實際上降低瞭因教育致貧的概率,激發瞭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使之成為反貧困事業的主體力量。(《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反貧困的思考和努力》,王穎,:《湘潮》2020年第6期)
3.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從1949年到 1965年,全國共掃除文盲10272.3萬人,年均掃盲604.3萬人。時至1966年,毛主席在廣闊的中國鄉村,大力發展基礎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高達80%以上,文盲現象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4.在1974年,我國的文盲率降到20%,成為瞭人類史上最高的記錄。
5.2001年1月1日,中國國傢主席江澤民向世界宣佈:中國如期實現瞭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以下簡稱“兩基”)。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取得瞭歷史性突破。“兩基”目標的實現,讓中國的基礎教育一步跨入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
新中國掃盲運動——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壯舉——掃盲運動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教育事業-新中國掃除文盲運動
掃盲運動—新中國開創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怎麼評價都不足以反映那個時代中國掃盲運動的意義!
在中外教育史、文化發展史上,沒有一個國傢像中國共產黨那樣重視文化教育工作,沒有一個人像毛澤東那樣重視民族的文化教育事業,重視文化普及掃盲工作!
縱觀中國歷史,毛澤東,一個偉大的民族主義者!
上一篇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諸海濱,趙昊)1、公司情況:深耕智能終端產品,2021年營收上漲39%1.1、發展歷程:成立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