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利率降至极低水平,几乎每人都只愿持有流动性强的现金,而不愿进行投资、持有债务票据的现象。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
当经济处于严重萧条状态时,名义利率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下降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时人们宁愿手持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去进行投资。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人们的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几乎没有人愿意把现金脱手。
此时,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期通过进一步降低名义利率来刺激投资,已是无效了。因为这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人们不会放弃货币去增加投资。而且,由于名义利率失去了下降的空间,利率也就失去了它在正常情况下所具有的刺激投资回升的杠杆作用。
凯恩斯指出,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以说明在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变得无限大时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来源:郭万超,辛向阳.轻松学经济——300个核心经济术语趣解[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第166-176页
包装盒在经过陷印、油墨处理等初期工作后,需要经过拼版处理来将各个盒型拼在合适的大版上,以便于后续印刷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