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加柔弱的了,但在攻克坚强之物的能力方面却没有哪个超过水:这是因为谁都无法改变水的趋下好静的本性。 弱胜强,柔胜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谁不知道,却没有人愿意奉行。 就因为如此,所以圣人说:只有能够忍受国人怒骂的人,才能成为社稷的主人;只有能够对国中发生的一切祸难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之王。 看来,道出了伟大真理的话语,在浅薄的人听来总是有违实际。 这一章是再次赞扬水的柔弱性,重申“柔弱胜刚强”的思想,理论上没有新意;新意在据以做出的推论:身为“社稷主”和“天下王”的君主,应该柔弱谦下,甘愿挨批受辱。全章内容明白易懂,只是头一段的意思注家们多有误解。 【解说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前段头两句让我们自然地想起四十三章头一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两句明显就是重复那一句的意思。注意:头句说的“天下”是借指“天下之物”,同有时是借指“天下(之)人”一样;“莫”相当于“没有哪个东西”。第二句中“莫之能胜”的“之”字是“水”的复指词,作“胜”的前置宾语。所以,这里不是把水与其他东西作比较,说水的攻坚强的能力是最强的,而是说,水尽管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但在“攻坚强的本领这个方面”却没有哪个东西强过它;换言之,这里不是要赞美水的攻坚强的本领之强大,而是要凸显水的柔弱的本性之优越。——“胜”是强过、超过义,不是战胜义;“攻坚强者”可以理解为名词性词组,指谓“能够攻克坚强物的东西”,但认为“者”字是表示一个领域,相当于“(在)……方面”,更为可取。 2、“以其无以易之”句,是对前两句所说作解释:头上的“以”字是连词,相当于“因为”;“其”是表示揣度的语气;“无”是代词,相当于“没有什么法子”;“易”是“改变”的意思;“之”是指代“水”。——这是针对水的向下流的本性不可“易”即不可改变而言的。 3、第二段前两句在王本中次序颠倒,我以为“柔”、“弱”的顺序最好与头句中“柔弱”的说法相一致,就从帛书,倒了过来。这一段让我们记起七十章说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那里是针对“吾言”也即“吾道”而一般地发“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感慨,这里是就“柔胜刚,弱胜强”这个具体的“道”发这种感叹(这两句中“之”字的作用,是将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因此,那里得出的结论宽泛些,这里得出的结论狭窄些。——那里说“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里是说出下面一个具体道理,也是借圣人之口引出。又,那里说“天下莫能知”的真意是“知而不行”,不是说“没人听说过”,所以同这里说“天下莫不知”其实没有区别。 【辩析】 1、前一段,历来注家的理解不够准确。《今注》的译文是:“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沈著》批评说:“照这种译法,‘攻坚强者’有好多种,而水是其中最好的一种。这样解释,显然与下文‘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不符,但勉强还说得过去,但把‘以其无以易之’译成‘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就成一句令人费解的多余的话了。”——我以为这批评是正确的。《新译》也把“无以易之”句中的“易”字注释、翻译为“代替” 2、第二段,《译注》翻译为:“柔胜刚,弱胜强,这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这翻译得“很到位”,《今注》的译文少了“这道理”三字,就“不够到位”了。 【解说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1、圣人说的两句话,从内容上说是充要条件假言命题。请注意:两个“受”字前可加“唯能”二字,“诟”和“不祥”之后可加“者”字。两个“受”字是容纳、忍受义(《易·咸》:“君子以虚受人。”)两个“国”字都是指“国人”。“诟”和“不祥”分别是“怒骂”、“祸难”义。“是谓”和“是为”的“是”都相当于“则”(《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民,非兹是无以生财。”)“谓”通“为”。又,蒋锡昌先生说:“凡老子书中所言‘曲’、‘枉’、‘洼’、‘敝’、‘少’、‘雌’、‘柔’、‘弱’、‘贱’、‘损’、‘啬’、‘慈’、‘俭’、‘后’、‘下’、‘低’、‘孤’、‘寡’、‘不谷’之类,皆此所谓‘诟’与‘不祥’也。”这说法切合《老子》实际。——所以这两句是说:只有能够忍受国人怒骂的人,才能成为社稷的主人;只有能够对国中发生的一切祸难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之王。这显然又是在教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以其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的思想。 2、末句是对上文说的意思发“感想式评论”,所以“正言”不是指“正面的话”,而是针对上面讲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真理,和圣人说的两句格言而发,因此等于说:像这样的其实表达了正确深刻思想的话;“反”则是“正”的反义词。——所以此句的意思是:在浅薄的人看来,伟大的真理说出来像是和实际情况相反。 【辩析】 1、对圣人说的两句话,《今注》有两个注释是:“受国之垢(诟):承担全国的屈辱。”“受国不祥:承担全国的祸难。”——从译文看,《新译》和《译注》作者也都取这种理解。 2、末一句,《今注》和《译注》的译文分别是:“正道说出来就好像是相反的一样”、“正话听起来像是反话”。——《新译》的和《沈著》的分别是:“正面的话恰像是反面的”、“这从事实正面阐述的观点,听上去好像跟一般人的认识正相反”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武汉的地质大学才称地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现任校领导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 ...

· 2分钟前

《真相至上》——原则与生存的两难抉择

我在网上过看到一个消息,说这部电影的真正名字是《真相至上?》

· 5分钟前

媒人雜談 --談談高涼的媒親文化

從《花為媒》、《荔枝換絳桃》、《搜書院》等愛情戲劇,可以看到,男女主角分別是花、荔枝、風箏等物件為媒,將他們牽搭...

· 6分钟前

无锡十大著名景点

无锡十大著名景点 1、惠山古镇·锡惠园林·寄畅园 惠山古镇景区由原锡惠公园(锡惠名胜区)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是无 ...

· 7分钟前

转转二手买卖靠谱吗?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二手交易市场已然从线下转至线上,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也走上了理性消费的道路,但是一方面交易 ...

· 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