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

长江入海口

长江是贯穿我国东西的大动脉,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36%,为黄河的20倍。最早出现“江”在先秦时期的《诗经》里,这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今天的长江。久点的古人没法认识到江有多长,但能看到江很大,所以称大江“大江东去浪淘尽”,随着对长江逐步的认识,东汉末年开始有称“长江”,“长江”的普遍沿用一千多年。 长江到底有多长,长江源又在哪,明清时代就有学者在探究,徐霞客《江源考》把金沙江认定为长江正源。新中国后也一直不间断的勘察定论,1976年-1978年考察认为长江三源(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中沱沱河是正源;2008年考察队再次进行长江源考证时,发现当曲河河长与水量都要长于高于沱沱河,因此认为当曲为长江正源(未正式公布),从这算起长度为6236千米,源头地理位置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11省市汇集700多条大小河流,串联众多湖泊。地理学家把干流分成上游(江源-宜昌)、中游(宜昌-湖口)、下游(湖口-上海)。黄河、长江她们都是华夏文明起源,长江文明最终融入黄河文明,黄河文明里又呈现出长江文明,平分秋色。这个有机会另述。

长江行过宜昌后,江面骤然展宽,进入“极目楚天阔”的两湖平原,在岳阳、武汉接纳了洞庭水系和汉江后继续滔滔东流,流入江苏境内镇江、扬州附近,此段长江被称作扬子江,叫法来自隋朝扬州长江北岸有个扬子津渡口;古时镇江地名是京口,这段江也叫京江。史前,气候开始变得温暖湿润,海平面上升,长江口退至镇江扬州一带,在7000年至3000年之间基本变化不大,当时入海口北岸线在今扬州,江都,泰州一线,南岸线则沿今江阴,常熟,太仓,松江,金山一线。镇江是地理上的长三角洲起点,以下皆为三角洲冲积平原。以后随着长江泥沙堆积,镇江段以下长江河道不断收窄,入海口逐渐向下游推进,慢慢推至江阴以下。唐代时入海口早已不在镇江,但是海潮仍可抵达镇江,称作“京江潮”或者“春江潮”。有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三国时期江苏如东、南通、启东还未成陆,临近海安的扶海洲便是今天的如东,直到东晋时才完全同扬州、泰州的古沙嘴相接。 南朝时在今南通和海门间又淤积出胡逗洲,就是今天的通洲,中间夹江在唐末淤积封闭。

北宋时接陆的东步洲是由唐朝时涨出的海面的东洲、布洲等合并而成的,这就是今天的启东市。 清初,随着长江主流南倾,北支缩窄,长江口再次淤出大小不等的十来个沙洲,乾隆年间靠岸,这就是海门市的由来。长江北岸最后一次大规模合并沙洲是在光绪年间启东群沙的靠岸。由长江北岸沙嘴以东拓到启东寅阳镇,长江三角洲面貌基本成型。崇明岛是在唐朝时从江面露出雏形,初为西沙、东沙,北宋涨出姚刘沙和三沙,明末清初之际,崇明岛完成大型沙洲合并过程,东西已达140余里,基本接近目前崇明岛长度,18世纪中叶长江主流线重新入南弘道,长江北支崇明岛的北部,水流量小流速低,水中泥沙更容易淤积下来,河底堆积的沙洲已不断增高,有向北岸并岸之势,可以预见性的看见崇明岛将会逐渐向海门、启东地区靠拢并最终会连成一片,那时我国第三大岛将会消失。 而崇明岛的南面东面的长兴岛和横沙岛则要到清顺治和咸丰年间成岛,很年轻的岛屿。

江苏地区是典型的淤泥质堆积海岸,历史上1128年以后七百余年黄河也有相当长时间流经江苏注入黄海(改入渤海为入黄海),河道也在黄海和淮河之间频繁改道(史称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因为黄河改道影响,入海口淤塞靠长江出海,三条大河合力,泥沙不断冲积著江苏,使得江苏面积逐渐变大和海岸线的东进,2000年里面积增大了3万平方千米,多出1/3的江苏,(江苏10.72万平方千米)黄河淮河也参与了其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讲完长江北支咱们再来看看长江南支海岸线的形成和老上海的痕迹,如图长江口被崇明岛分汊为南支水道(江苏太仓徐六泾以下至海口)和北支水道(海门以下至海口)。 据考证早在6000年至4000年前,在长江和海水交互作用下,现今上海西部,发育出上海的古海岸线“冈身”,纵贯了现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闵行、金山五个区。冈身”是西北—东南走向的贝壳砂堤构成的沙脊,比附近地面高出几米,走向略似弓形,是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随着“冈身”形成,上海的海岸线稳定下来。以上海地名来命名的考古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它们均位于上海古海岸线“冈身”地带,这也是古上海早期人类活动的佐证。我几年前去过青浦区福泉山遗址,约是四五千年的良渚时期晚期,表明上海西部环境已经趋于稳定,适合人类居住,“冈身”的形成对先民居住地点保护作用尤为明显。马家浜时期(六七千年)和崧泽时期(五六千年)至史前(三四千年)江南海岸线变化不大,东扩趋势缓慢,大致都是以镇江为西界点经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至金山。苏沪海岸总体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研究还比较缺乏,影响海岸线的因素很多,绘制史前精确海岸线几乎是难有可能。

“冈身”以东的海疆直到汉唐以后至近现代,才逐步成陆。距今3000年—1700年海岸线继续东扩,上海中部地区成陆。考古也证实上海中部地区和现在的中心城市开发与定居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朝、隋唐。近年在虹口公园西侧广中路和闸北的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发掘出南朝和唐时的陶器,说明南北朝时期海岸已达虹口区西境。1975年在浦东的严桥发现唐代日用陶瓷残片,浦东白莲泾也出土唐代青釉瓷碗来看唐中叶上海海岸线当在北蔡下沙一带,唐晚期到五代,海岸线已到达复兴岛以东,后来的高桥及汇南的宋墓出土也说明宋时海岸线已达今浦东高桥惠南镇。

唐时上海开始设华亭县,宋熙宁七年时(1075年),由于近海,又处于海上贸易发展时代,此地已经是繁盛城镇,不再是一个小小盐场。同年设上海镇当和上海浦有关,上海之名始此,后上海浦被浙西平原和太湖下游水道所汇。元代上海继续发展,除盐业外棉织业也迅速发展,棉花种植已成农民主要经济作物,明代中期起上海地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乾隆六年,清政府看到上海地位的重要,设苏松太道,辖苏州松江太仓三府,并设立海关,凡远近贸迁者皆由吴淞江进泊黄埔,英国东印度公司也看到了上海沿海地位的重要,建议英政府进取上海为向北方通商的枢纽,上海终于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门户洞开。民国时蒋先生有扩大发展上海市计划,奈何连年战争作罢,那时上海大致也就现在的市区上海,1958年新中国从江苏南部划拨宝山、嘉定、上海县、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南汇、川沙和崇明归上海,为日益发展的上海做了行政上的需要。写长江入海口不得不略提上海的历史发展进程,因为今天上海经济地位,正是这优越的地理位置所造就。上海地理有优势当然也有劣势,说一点,上海地铁的修建难度是非常大的 ,淤积成陆的土地每年都有塌陷,所以很佩服咱们工程人员的智慧和能力。

有人说长三角有如巨龙的嘴,崇明岛就是龙嘴里珍珠;我看却有如巨鳄,崇明岛是鳄嘴里的吐舌,长兴岛和横沙岛便是巨鳄流下的口滴。

晏 源2020.12.10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一葉落盞,傳承千年之美

築夢茶鄉 福地湄潭 湄江印象 隻為一杯好茶奇巧之器,不一定都來自於匠人的巧思,有時候,它會在偶然中誕生。千年前,一片桑...

· 7分钟前

2023除濕機推薦!傢用除濕機,閉坑+選購指南!附美的、小米等不同型號除濕機效果對比

如果你不註意防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就會增加。傢裡衣物總是晾不幹,被子濕漉漉的,地板和墻面滿是水跡,空氣中還有...

· 8分钟前

氣門嘴老化危害大 小小氣門嘴隱藏爆胎高風險

一大早接到客戶劉先生的救援電話,原因是客戶早上上班倒車的時候發現倒不動,下車一看,右後方輪胎徹底扁下去瞭,於是撥打瞭...

· 8分钟前

剪絆舌(舌系帶矯正術),孩子該不該挨這一刀?

在中國,無論是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公立口腔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還是民營口腔醫院,每年都會給大量的嬰幼兒剪"絆...

· 10分钟前

妙芯的五行罡步圖及金行位的站樁修煉

鏡心道長上節課講瞭靈魂矩陣的修煉方法,太一樁。這節課來講五行罡步圖及金行位的站樁修煉。上節課我們講瞭,我們需要把靈魂...

· 10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