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如何评价辛弃疾?南宋的铁骨和灯火。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往往忘了,他从出生就被寄托的梦想,是成为像霍去病一样的英雄。事与愿违,或许是他一生故事的底色。
公元1140年,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过了13个年头。宋室南渡,重新建立政权。北方大片区域沦为金国土地,一时家破人亡,流民遍野。运气好的,顺利南下安家;运气差的,在战火流离中丧生。
而这二者之间的,各安天命。有权的,或侥幸被俘,遇上大恩,还能得个一官半职;没权的,被抓壮丁沦为奴役,妻离子散。岁月从此逝,一川分千江,历史的一个褶皱能轻易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一年5月的一天,在山东济南历城一户姓辛的家族中,生下一名男婴。这家的族长名叫辛赞,因极其敬重钦慕西汉名将霍去病,为其取名辛弃疾。
他从小文武双修,只希望有一天可以报效国家。在他14岁时,以进京赶考为由,去燕山考察地形;17岁时二进燕山,亲手画地图,为日后做准备。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当地2000多名男儿,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而辛弃疾因为读书能文,在队中担任掌书记。当时队里有个叫义端的和尚,私自盗走了军中大印。
辛弃疾知道此事后,连夜骑马捉拿义端。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样充满江湖电影气息的场景。
月光皎洁,照大河两端,山林曲径通幽,一路铺着银光。从远处看,两人骑马而奔,一前一后,前面跑的那个光头,满脸慌张,时不时回首张望,像是生怕被修罗屠杀;后面追的那个少年,怒目冲冠,一手拉着马缰,一手持着一柄寒光剑,飞也似的追逐著。
眼看着就要追上,和尚大慌,一个回马枪甩了过去。少年面不改色,一个闪避,抬手一剑刺穿对方胸口,那人随即倒地。这就是少年辛弃疾,勇猛无畏。
而真正让他名声鹊起的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金军北撤时,辛弃疾被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以合力之势围攻金军。但在返程途中,他得知张安国投敌叛国,并将耿京杀害。
辛弃疾亲率50名骑兵前往捉拿叛贼。以雷霆万钧之势,从5万之众的金军大营活捉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此战一出,辛弃疾名声大震。自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回过头来看,这既是英雄的起点,却也是英雄的顶峰。
1164年,25岁的辛弃疾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江阴签判,从北边的沦陷区迁居南宋,开始了他新的生活。他本想着就此能领兵作战,收复失地,却没料到一切事与愿违。
26岁时,激情慷慨的他便向刚刚即位的宋孝宗献上了著名的《美芹十论》,陈述自己的用兵之道,希望能够获得新皇帝的信任,实现复国的理想。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对“归正人”充满猜忌。
所谓“归正人”,指的是那些从外邦返回本朝的人。而辛弃疾来自北方金国统治区,而且其祖父辛赞曾任职金国。这样的出身,让他很难进入统治集团的核心。
因此,即便他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自己的文韬武略,但依旧不得重用。南宋朝廷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英雄一生也只能唱着孤寂的挽歌。
几年后,他登建康赏心亭,回望昨日梦想,如今成灰,悲愤写下了那首《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个时候,他或多或少会再度回忆起,那个14岁二进燕山的少年,以及25岁时于万人之中擒贼的侠士,豪烈以歌,悲壮以啸,纵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终究是“无人会,登临意”。
人生总不至于处处事与愿违,即便官场失意,就生活而言,辛弃疾还是掀开了新的篇章。比起从前在沦陷区过的日子,要舒适惬意的多。他在这个时候认识了同样来自北方的范邦彦,并且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就此成家立业。
在他41岁时任调江西安抚使,开工兴建带湖庄园,自号“稼轩居士”。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
同年十一月,遭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远离朝堂,少了很多勾心斗角。他在上饶时写了很多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古时每逢社日,也就是祭祀土地神之日,有分社肉的习俗。辛弃疾会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走到邻居家里,笑呵呵地跟人家道谢,带一碗社肉回去。
趁著夫人没看着,从床头取出自家酿好的白酒,就着肉,偷偷痛痛快快地喝几杯。他还会亲自在园里种上梨树、枣树,享受躬身劳动的喜悦,想来以前陶渊明为什么总是要辞官归田,这样的快乐他大概也多少能了解体会了。
有时会碰上村里一群贪吃玩闹的小孩,拿着长长的竹竿,打果子偷吃。他也不生气,远远地在树下藤椅上坐着,用手撑著脸,静静地看着。家人要去赶走,他反倒拦着他们。这时他写道:“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幸福大概如此。
某一年的元宵佳节,辛弃疾和夫人一同游玩赏灯,车马来往,人群川流不息,只循着热闹去,却在热闹之中,两两失散,于是有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词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到底在写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情爱艳遇,有人说是报国无门。我们也只能透过他的人生观望,他这一生所书写的大多是求而不得。
遗落故土,渴望中兴而不得;领兵作战,报效国家而不得;上书陈情,大展雄才而不得。如今这元宵佳节失落人海,佳人何处寻?不正像他这前半生一般吗?混沌之中求希望。“众里寻他”,这“他”便是毕生所求。
至于求的是佳人还是报国,又何须那么分明?
一年冬天,好友陈亮顶风立雪,前来看望辛弃疾。晚上他们纵酒畅谈天下事,指点利弊。说的全是酒后真言,各自委屈。待到睡去,这个陈亮却突然一惊,突然想起刚才自己言多有失,害怕辛弃疾酒醒后杀他,便半夜盗马而跑。
等辛弃疾醒来后得知,难过到了极点。于是便有了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明心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千百年来,读此诗句,皆千百情绪。惊的是英雄点兵,叹的是醉里看剑,喜的是功成名就,流芳百世,悲的是大梦初醒,一切成空。
越到晚年,辛弃疾心境越发悲怆凄凉。年老力衰,对于身边万事万物皆有有心无力之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人生向晚,知交零落,白发空垂。
嘉泰三年,已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他兴高采烈地跑去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大发豪言,认为金国“必乱必亡”,而宋室复兴有望。这一刻,他像极了那个25岁时刚刚来到南宋的血气方刚的少年,勇敢无畏,充满热望和胆气。
他登临北固亭,四下无人,悄然回望一生,写下那首千古传唱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次悲叹这一生的境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次一叹,终成绝唱。2年后,他等到了朝廷的诏令,启用他为枢密都承旨,命令他速去临安府赴任。然而此时,一切晚矣,他病重卧床不起,上奏请辞。几个月后,他耗尽了生命最后一丝气力。
回看他这一生,或许是一场缓慢的下落。英雄一般的出场,换来世所不容的收场。他有能力有手段有野心有抱负,但没有合适的机会。
南宋的朝廷撑不起一个有骨气的灵魂。屠龙少年最悲哀的故事结局其实并非是成为恶龙,而是泯然众人,像水消失于水中。
那么,英雄至此,何必英雄。
作者 / 都靓
抖音 / 快手 / 微博 / 小红书同名
@都靓Amber
下一篇
一、學校簡介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傢“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
用一句話概括,xlsx和.xls格式的主要區別在於,.xls格式單個工作表最多支持65536行,256列。.xlsx格式最多支持1048576行,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