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池畔逐涼》【唐】白居易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黃犬引迎騎馬客,青衣扶下釣魚舟。衰容自覺宜閑坐,蹇步誰能更遠遊。料得此身終老處,隻應林下與灘頭。諺語有雲:“冬有三九,夏有三伏”,都是一年之中最冷最熱的季節。“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關於三伏天的最早記錄見於《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意思是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進入“初伏”,天氣酷熱,人們在城邑四門殺狗祭祀,祛除禳解熱毒暑氣。可見,在春秋時期就有瞭三伏天的說法。“三伏”源自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的“五行生克”原理,這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萬物,配合陰陽,為萬物之精華者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謂的“伏”就是潛伏的意思,因為太熱,人們不得不躲起來避暑,所以叫“伏”。伏屬土,天氣酷熱到極點就會產生“火生土”,因此要“伏”。為何選庚日?庚屬金,火克金(金怕火燒融),酷熱為火,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因此,三伏天就從庚日計算。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初伏)日期大致在公歷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諸如今年2019年,三伏天就是40天。三伏天天氣炎熱,古人沒有如今的空調設施,隻好采取避暑和消暑的方法來躲避炎熱,祛除暑氣,比如秦德公“殺狗禦蠱”,還有比較早的記載,就是用瓷枕涼席等降低溫度,《詩經•澤陂》第三章:“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其中“伏枕”有的說是瓷枕,有的說是木枕,總之是用來消暑納涼的器具。古代關於三伏天的詩詞也不少,我選瞭白居易的《池畔逐涼》略作賞析,看看古人在三伏天是如何避暑的。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陽履道裡的作品,由於天氣炎熱,白居易便在池塘旁邊納涼。“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首聯描寫池塘邊的涼爽氣候:清風徐徐,泉水咕咕,茂林修竹,幽靜深邃,在這三伏炎熱夏天,池塘邊空氣涼爽,就好像是秋天的天氣,讓人清爽。“黃犬引迎騎馬客,青衣扶下釣魚舟。”,頷聯描寫納涼情形:看來詩人經常到此地,黃狗都認識,詩人騎馬而來,黃狗都跑過去親昵遠迎引路,青衣在古代指地位低下的仆人,詩人在仆人的攙扶下上瞭釣魚船,在池中垂釣休閑。“衰容自覺宜閑坐,蹇步誰能更遠遊。”,“蹇步”指步履艱難。頸聯寫詩人自身情形,當時詩人已經年逾古稀,因而容貌蒼老,精神衰弱,行走困難,就連下馬都要仆人攙扶,於是詩人感慨,年華不在,自己感覺到更適宜消閑靜坐,再也不能到外地遠遊瞭。“料得此身終老處,隻應林下與灘頭。”,尾聯同樣抒發感慨,面對生老病死這種人生常態,詩人看得比較豁達,他一生鐘愛山水,於是認為人生最好的歸宿就是林間遨遊,溪頭垂釣,逍遙自在,回歸自然。《池畔逐涼》描寫詩人在三伏天乘涼的情形,給人描繪出瞭一幅伏天乘涼的優美圖畫,茂林修竹,冷泉流水,溪邊垂釣,樂得逍遙。對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舒適的氣候充滿瞭眷戀之情,也反映瞭詩人晚年鐘情山水的閑適生活。2019/7/12榆木齋伏詩詞:白居易《池畔逐涼》詩詞賞析
枯木
《池畔逐涼》
【唐】白居易
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
黃犬引迎騎馬客,青衣扶下釣魚舟。
衰容自覺宜閑坐,蹇步誰能更遠遊。
料得此身終老處,隻應林下與灘頭。
諺語有雲:“冬有三九,夏有三伏”,都是一年之中最冷最熱的季節。“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關於三伏天的最早記錄見於《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意思是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進入“初伏”,天氣酷熱,人們在城邑四門殺狗祭祀,祛除禳解熱毒暑氣。可見,在春秋時期就有瞭三伏天的說法。
0ac4d26eab0f651c0bb2861952b92afd
“三伏”源自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的“五行生克”原理,這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萬物,配合陰陽,為萬物之精華者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謂的“伏”就是潛伏的意思,因為太熱,人們不得不躲起來避暑,所以叫“伏”。伏屬土,天氣酷熱到極點就會產生“火生土”,因此要“伏”。為何選庚日?庚屬金,火克金(金怕火燒融),酷熱為火,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因此,三伏天就從庚日計算。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初伏)日期大致在公歷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諸如今年2019年,三伏天就是40天。
三伏天天氣炎熱,古人沒有如今的空調設施,隻好采取避暑和消暑的方法來躲避炎熱,祛除暑氣,比如秦德公“殺狗禦蠱”,還有比較早的記載,就是用瓷枕涼席等降低溫度,《詩經•澤陂》第三章:“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其中“伏枕”有的說是瓷枕,有的說是木枕,總之是用來消暑納涼的器具。
3708c6708ea4ad2baa8d9d8cfa98f0b8
古代關於三伏天的詩詞也不少,我選瞭白居易的《池畔逐涼》略作賞析,看看古人在三伏天是如何避暑的。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陽履道裡的作品,由於天氣炎熱,白居易便在池塘旁邊納涼。
“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首聯描寫池塘邊的涼爽氣候:清風徐徐,泉水咕咕,茂林修竹,幽靜深邃,在這三伏炎熱夏天,池塘邊空氣涼爽,就好像是秋天的天氣,讓人清爽。
85ee4aff5dee41a09cbb68f95a27487a
“黃犬引迎騎馬客,青衣扶下釣魚舟。”,頷聯描寫納涼情形:看來詩人經常到此地,黃狗都認識,詩人騎馬而來,黃狗都跑過去親昵遠迎引路,青衣在古代指地位低下的仆人,詩人在仆人的攙扶下上瞭釣魚船,在池中垂釣休閑。
“衰容自覺宜閑坐,蹇步誰能更遠遊。”,“蹇步”指步履艱難。頸聯寫詩人自身情形,當時詩人已經年逾古稀,因而容貌蒼老,精神衰弱,行走困難,就連下馬都要仆人攙扶,於是詩人感慨,年華不在,自己感覺到更適宜消閑靜坐,再也不能到外地遠遊瞭。
“料得此身終老處,隻應林下與灘頭。”,尾聯同樣抒發感慨,面對生老病死這種人生常態,詩人看得比較豁達,他一生鐘愛山水,於是認為人生最好的歸宿就是林間遨遊,溪頭垂釣,逍遙自在,回歸自然。
《池畔逐涼》描寫詩人在三伏天乘涼的情形,給人描繪出瞭一幅伏天乘涼的優美圖畫,茂林修竹,冷泉流水,溪邊垂釣,樂得逍遙。對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舒適的氣候充滿瞭眷戀之情,也反映瞭詩人晚年鐘情山水的閑適生活。
2019/7/12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