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由Peter F Drucker於1973年首次提出。英國國傢科學、技術和藝術基金會 (NESTA) 將社會創新定義為:“為瞭社會和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創新。它是由滿足社會需求的願望所激發的創新,而傳統形式的私人市場供應可能會忽略這些需求,並且國傢組織的服務往往無法提供良好的服務或無法解決這些需求。社會創新可以發生在公共服務內部或外部。它可以由公共、私營以及第三方部門,由用戶和社區進行發展。”社會創新的產物可以是新的產品也可以是新的服務,同樣它們也可以是原則、想法、社會運動、幹預或這些可能性的某種組合。這些創新被認為不僅對社會有益,而且還增強瞭社會的行動能力。社會創新是具有參與性的,在解決問題方面涉及到具有既得利益的許多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並賦予創新受益者更多參與權力。概括來說,社會創新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創造出新的社會關系或合作模式的新想法。
設計作為一種創新模式,提供瞭一套技能、工具和方法,可以引導人們采用新的社會創新解決方案或改進現有解決方案。包括設計學校在內的設計專業人士也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創新,開始加強為社會和公共利益而設計的流程和實踐。
社會創新設計是如何發展起來?
在西方,20世紀設計理論的興起,主要有兩條重要的線索:一條是包豪斯以來的設計美學傳統。它重視的是功能性,推翻瞭康德美學的“審美無功利”之說,通過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奠定瞭新的美學坐標,簡單說就是功能性與審美性的合一,這是設計理論的一條主線。但與此同時,還有一條“大設計”或者說“設計科學”的線索,其代表人物便是赫伯特·西蒙,他的代表作有《人工科學》。這條線索是一種來自科學傢對設計行為、設計哲學的思考。在西蒙的推動下,以“人工科學”為學科名稱的廣義設計學已經廣泛介入藝術、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並在學科建設方面不斷積累。其中,“社會創新設計”就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這個研究領域橫跨藝術設計和工程設計,應該說既是西蒙思想的邏輯發展,也是“廣義設計學”在學科建設方面的最新理論成果之一。
意大利學者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的理論就是兩大設計理論范式融合的一個例子。曼奇尼的理論是一種應用型的理論,需要結合實踐來加以評論。他本人作為高校設計專業教授,不可能脫離包豪斯的體系和傳統,但同時他又受西蒙影響至深。他關於社會創新設計的理論總結,就是在西蒙《人工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理解曼奇尼的社會創新設計理論,繞不開西蒙的理論。但比西蒙更進的一步是,曼奇尼把廣義設計的理念從科學引入社群。
在此基礎上再讀曼奇尼的社會創新設計理論,才能夠理解這一理論的影響為何如此之大,以至於曼奇尼幾乎以一己之力開辟瞭“社會創新設計”這個設計學的新興領域。因此,曼奇尼的《設計,在人人設計的時代二社會創新設計導論》一書的誕生和流行就並非偶然的瞭。該書實際上是把近三十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設計師已經開始做的工作進行瞭一種系統化的整理。中央美術學院早年曾做瞭大量類似的工作,如周至禹教授就曾經實行過招貼計劃,要求學生通過海報設計課,完成設計之後到馬路上去張貼這些海報,看行人的反應。
2002年Victor Margolin將設計的對象轉為社會,提出瞭產品設計實踐的社會模型( Social Model ),認為產品設計不僅可以創造銷售類產品,還可以通過與不同學科人員的配合,在社會層面為人類福社做出貢獻。Anna Meroni0從參與者的角度,關註到有一群為瞭新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而發明、提升和管理並提出有效解決方案的合作者們,並將其稱為創造性社群(Creative Communities)。Elizabeth Sanders提出,設計研究從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User-centereddesign )到協同設計(Co-design)的演變正在改變設計師和用戶的角色:用戶從被觀察的對象轉變為瞭參與各個設計階段的協作設計師(Co-designer );而專業設計師從專傢轉變為瞭促進者(Facilitator),開放(Openness)和參與(Participation)的重要性逐漸突顯,成為瞭社會創新設計的核心。
目前國內外社會創新設計研究進展?
我們將采用由陳超美等學者引人我國的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MKD)方法進行研究,借助信息可視化工具VOSviewer及Citespace ,對文獻進行產出分佈、研究熱點分佈及基礎知識與前沿趨勢分析,並繪制相應的科學知識圖譜來展示國內外社會創新設計的研究進展。
運用VOSviewer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功能,生成瞭國外社會創新設計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圖譜。對關鍵詞共現網絡進行聚類可以發現5個主要聚類。
聚類一:以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創新設計,由社區(Community)、知識(Knowledge)、系統(System )、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等關鍵詞聚類。近10年來,社區再生在城市發展和設計領域都受到廣泛的關註,許多的組織及機構都參與到社會創新設計中,以設計的創新思維對社區進行活化,改善社會福社。
聚類二:設計管理,由管理(Management )、治理(Governance )、影響(Impact)等關鍵詞聚類。設計管理的研究涉及管理科學與設計科學的交叉,設計管理已由以往的傳統行業和公司,如B&O 、 LEGO,發展到如今的IT數字行業,如蘋果、微軟。這些公司通過對設計生態的管理,幫助企業創造瞭更多的價值,也為社會做出瞭貢獻。
聚類三:社會創新設計方法,由關鍵詞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ive Design )、共創(Co-creation)、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模型(Model )等關鍵詞聚類。參與式設計是基於分享、合作的設計過程,其本質為設計師與使用者的概念的融合。社會創新就是將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在此過程中,多用戶的參與式設計便是最佳路徑。
聚類四:生態設計,由關鍵詞生態設計(Eco-design )、挑戰(Challenges)、復雜性(Complexity)等關鍵詞聚類。生態設計主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在完整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破壞。
聚類五:可持續設計,由關鍵詞可持續設計(Sustainabledesign)、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商業模式(BusinessModels)、體驗(Experience)等關鍵詞聚類。可持續設計是設計領域的熱點之一,源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旨在通過設計,來扭轉全球范圍內的氣候變化、能源緊張等持續惡化問題,倡導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來構建新的幸福觀。
下圖為國內社會創新設計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圖譜,對關鍵詞共現網絡進行聚類可以發現6個主要聚類。
a4f8fe228bac5f1fa5a644985591dd0e
聚類一:以城市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創新設計,由關鍵詞城市社區、設計驅動創新等關鍵詞聚類。城市社區是國內社會創新設計研究及實踐的主要對象之一,如設計豐收、NICE 2035、四葉草堂等自下而上的研究項目,均以城市社區為研究對象,證實瞭社會創新設計在城市社區中的關鍵價值。
NICE 2035項目是一個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大學和社區創新力碰撞、交融、協同共創,“自下而上”地激發城市社區創新潛力的全新范式。它具有以下特點:
(1)重視普通人基於日常生活的智慧,依托大學資源和生態,通過大學和社區合作,把社區作為創意、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源頭。
(2)用足大學的人才、創意、科技、資本和轉化支撐,聚焦未來生活方式,設計思維驅動,用“生活實驗室”方法,通過一系列“小而互聯”的跨學科整合和逆向創新項目,聚焦真實世界問題的解決。
(3)把“原型實驗室”作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集聚人才、想法、資本的場所,聚焦未來生活的產品、服務、系統、商業模式原型的開發,並把開發出來的“實驗室產品”直接在社區實體運作測試。
(4)項目“四不像”的空間和生態,成為大學和社區協同創新的“中介”。這個創新社群去行政化的自發文化,以及興趣、人員和資源的多樣性,增強瞭“混搭”和發酵效應,使得處於邊緣交叉領域的創新容易被激發,從而實現從個體創新到社會創新。
(5)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一個“基於選擇的協作社群”逐漸形成,他們促成瞭一個個項目的產生和落地。這不僅逐漸構成瞭一個具有強大創造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更為社區和城市更新帶來瞭新的動能。
d1581dc391ce4b95c7ce18b865f4c025
聚類二:服務設計,由關鍵詞服務設計、可持續設計、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等關鍵詞聚類。服務設計即“以用戶視角對服務的設計”,是設計的更高層次對象。將有形的產品與無形的服務融合,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將產品與服務形成一個系統,以服務代替部分的物質消耗,在環境、社會與經濟3個層面達到可持續發展。
Goedkoop認為,產品服務系統為產品和服務的可銷售組合,其能夠同時滿足用戶雙向需求,且產品和服務對於功能的實現同樣重要。Vezzoli0等學者提出瞭SPSS的新定義,即其是一種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組合模型,該系統使用戶滿意度由產品滿意度和服務滿意度共同實現;該系統創新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使產品或其生命周期責任由供應商承擔。SPSS可以分為產品導向的SPSS、使用導向的SPSS以及結果導向的SPSS 3種類型。 SPSS模式是一種雙贏的模式,是一種與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增加脫鉤的服務和商業模式。有學者將這種可持續的產品服務應用在分佈式食物生產的過程當中,利用新渠道和新技術,如線下+線上+冷鏈物流和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化、新金融、物聯網、人工智能、AR,、VR等。其數字化貫穿始終,並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化食物采購和運營,冷鏈物流貫穿供應端和消費端,通過大數據預估用戶的需求數量,保證用戶需求量的同時保證庫存不積壓,降低食物的損耗,節約成本。無條件的退貨服務讓生產商為瞭避免用戶退貨的浪費和損失而通過對產品和包裝進行適度加工處理的方式減少用戶在收貨前所可能遭受的食物損壞,使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此研究案例為中國分佈式經濟模式下的可持續產品服務系統的設計實踐提供的理論支撐和設計指導。
聚類三:設計教育,由關鍵詞設計教育、影像設計等關鍵詞聚類。主要由學者們將社會創新設計與課程結合,而引發的對高等設計教育改革的思考。
聚類四:設計戰略,由關鍵詞設計戰略、民眾參與、系統設計等關鍵詞聚類。設計戰略即在目前科技趨勢下的各種設計策略,如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智能化、數字化社會創新設計成為新的設計策略之一。
聚類五:社會創新設計方法,由關鍵詞社區營造、協同設計、工作坊等關鍵詞聚類。國內的社會創新設計研究與實踐均以協同設計、工作坊為主要設計方式。通過協同設計,將參與對象和相關利益群體組織起來一起推動設計項目,解決社會問題。通過工作坊來集思廣益,激發新的創意。
聚類六:以鄉村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創新設計,由關鍵詞鄉村社區、地域文化、人口老齡化、傳統手工藝、非遺文化等關鍵詞聚類。鄉村社區是國內創新設計領域的重要對象之一,如湖南大學新通道項目,以傳統社區為對象,以當地非遺文化、傳統手工藝為資源,運用協同設計的方法,對傳統社區進行活化與復興。
通過分析國外文獻數據的共被引關系,得到瞭國外數據中的高被引參考文獻,即社會創新設計領域的基礎知識,社會創新設計領域高被引參考文獻。
37b71be48e62f677012638a44e9b760b
為瞭探究國內外社會創新設計領域的前沿趨勢,使用Citespace中的引文突發及關鍵詞突發檢測國外研究的前沿趨勢,社會創新設計關鍵詞突發及引文突發。從關鍵詞突發結果來看,構架(Framework )、挑戰(Challenges)從2018年到2020年持續爆發;表現(Performance)、文化(Culture)、多元性(Plurality)從2019年開始爆發;從引文突發結果來看,有關可持續、社區設計的經典論文近年持續爆發。可見,國外社會創新設計研究的前沿趨勢為以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創新設計和可持續設計。
下表展現瞭知網社會創新設計高熱度文獻, 2018和2019年所選文章是根據被引次數排名的,2020年則是根據出版時間和下載量的對比分析篩選出的。觀察表中文獻的關鍵詞發現,文獻主題多集中於鄉村社區、醫療健康、服務設計、可持續設計、地域振興、生態農業、老齡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說明以鄉村為對象的社會創新設計、可持續設計、服務設計等方向成為國內社會創新設計的前沿趨勢。特別是在全球突發疫情的背景下,醫療健康、公共衛生相關方向也是國內外的研究前沿。
近10年來,社會創新設計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關註。在由技術推動設計創新轉為由社會推動設計創新的背景下,社會創新設計由於其能以設計思維面對社會中的復雜問題,成為瞭設計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梳理可以幫助大傢進行社會創新設計的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