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一生的許多關鍵時期中,有一些關鍵時期非常重要,甚至會成為生活轉折點。中國傢長教育工程歸納出人生 “8個關鍵期”,每個關鍵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
卡斯比的實驗測試說明,傢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0~3歲這段時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尤其是行為習慣的養成,而0~3歲的教育重點是非智力因素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應該著重培養0~3歲幼兒良好的衛生、飲食、睡眠、生活自理、獨立、註定與人交流的習慣。
關鍵詞:行為習慣;幼兒;教育
人一生的許多關鍵時期中,有一些關鍵時期非常重要,甚至會成為生活轉折點。中國傢長教育工程歸納出人生 “8個關鍵期”,每個關鍵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
卡斯比的實驗測試說明,傢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0~3歲這段時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尤其是行為習慣的養成,而0~3歲的教育重點是非智力因素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應該著重培養0~3歲幼兒良好的衛生、飲食、睡眠、生活自理、獨立、註定與人交流的習慣。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從1歲多起,為保護好幼兒的乳牙,應開始訓練幼兒早晚漱口;為防止小兒把水咽下去,最好用溫開水;傢長要耐心為孩子做示范,不要讓孩子仰著頭漱口,防止造成嗆咳;要培養孩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能有效防止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不要趴著蒙頭睡覺、經常洗澡、修剪指甲等。
傢長要以身作則,講究衛生,講衛生觀念融入孩子的生活,可以給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講衛生活動納入其中。給孩子制定嚴格而具體的衛生規則,讓幼兒去遵守,對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意義重大。例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水果要洗凈等。當然制定瞭規則,傢長就需要監督孩子嚴格執行,不管孩子如何推脫、吵鬧都不可以讓步。如果發現孩子敷衍瞭事,要給予適當懲罰。
培養孩子良好衛生習慣是一件長期而細致的工作,傢長一定要從小抓起,持之以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染和影響孩子。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好的衛生習慣從培養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開始。
(一)做到定時、定量。
孩子飲食的兩餐相隔時間,一般以4小時左右為宜。飯前避免讓幼兒做劇烈活動,使他們在平靜而愉快的情緒下就餐;進餐時不要逗引孩子大笑,也不能惹他哭鬧,更不宜讓他邊吃邊玩;當孩子吃飯不認真時,要循循善誘,不能訓斥、恐嚇、打罵。
076c8587d0dd4b684b0f0ab50e12ab41
(二)養成專心進餐的習慣。
幼兒不宜吃太咸的食物,否則會加重腎臟負擔,甚至造成體內鉀的含量降低,引發肌肉無力癥狀。培養幼兒安靜吃飯,認真咀嚼又抓緊時間吃完的好習慣。平時傢長要教幼兒使用自己的茶杯、碗筷,不用手抓飯菜;不吃掉在地上、不衛生的食物和水果。
(三)糾正孩子厭食、挑食、偏食習慣。
幼兒厭食,每餐吃得很少,隻挑自己喜歡吃的,拒絕吃新食物或者隻吃某一類食物,都屬於飲食上的不良習慣。這些與孩子的心理狀況及父母的喂養態度有密切關系。
比如有的傢長盲目效仿外國育兒方式方法,給孩子“純西式化喂養”,隻吃進口奶粉,傢裡的食物和水果,不吃幼兒園等外界任何食物的教養方式,會讓孩子脾胃無法承受,容易造成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發育不良;有點傢長聽信所謂的專傢育兒經驗,早晨五六點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幼兒叫醒,強迫幼兒喝完一杯牛奶再睡;還有的傢長無原則地溺愛孩子,追著幼兒喂飯,助長瞭幼兒挑食厭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所以傢長一定要耐心瞭解幼兒的心理,堅決杜絕以上行為,堅持正面引導,培養幼兒正確的飲食習慣。
(四)註意幼兒食物過敏。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食物過敏反應發病率,明顯高於成年人。所以傢長應格外留意幼兒是否會對某些食物過敏,如牛奶、雞蛋、水果、牛肉、羊肉、雞、鴨、魚類等。一般來說,食物過敏的幼兒進食幾分鐘到兩小時之內會出現一些過敏信號,如蕁麻疹或腫脹、慢性濕疹、腹痛腹瀉、焦慮暴躁、啼哭、肌肉關節酸痛等癥狀。此時,傢長應該及時找出過敏正兇,如果找不出過敏源,應立即就診並遵從醫囑。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健全,易興奮,也易疲勞,必須保證幼兒睡眠充足。一般來說,幼兒1歲多時,每天中午和下午都要睡一覺,晚上的睡眠應當從19點左右開始;2歲以後,每天都要睡午覺,晚上應當應從20點左右開始。臨睡前,避免讓幼兒玩得過於興奮和疲勞,聽讓人興奮或恐懼的故事。傢長引導幼兒排凈小便,脫去外衣,然後蓋上輕軟的被子,自覺入睡。幼兒不適合在沙發或軟床上睡,否則容易導致脊柱畸形,妨礙內臟器官功能正常發育。幼兒應單獨睡眠,睡覺時不能蒙頭,睡覺時也不宜長期保持同一睡姿,隔一段時間變換睡姿,如側臥、仰臥,這樣有益於幼兒頭形正常發育。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科學制定時間表並認真執行,使孩子健康發育成長。
41d3bec7d3b9420597e70d30aa11f8c2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習慣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事情。0~3歲幼兒,雖然年齡不大,但也會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和意願,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尿褲子瞭或想上廁所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吮吸能力
吮吸能力是一項寶寶必備的技能,通過吮吸來攝取維持生存所必需的養分,如果吮吸效果不佳,會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影響咀嚼、吞咽及情緒發展等。
(二)抓握能力
幼兒的抓握能力訓練對今後幼兒的手部大小肌肉訓練很有幫助,當寶貝有意識地去抓握物品的時候,實際也是寶貝向外界探索、開始嘗試自我照顧的開始。傢長應提供撥浪鼓、塑料捏響玩具、搖鈴、串珠等玩具,讓幼兒主動去抓握,進而掌握抓握技巧。
aafb2534f32a4b80ad33aa9dc4540b0c
(三)穿脫衣物的能力
幼兒穿脫衣物時,要從容易穿脫的衣物開始。讓寶貝分辨前後與正反面,先協助他穿上一邊,另外一邊則可讓他試著自己穿。穿褲子時,要讓寶貝坐著把腳丫伸進褲管,再把褲子拉到大腿根部,然後起身把褲子往上拉,再做最後的整理工作。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適合穿寬松且易脫的鞋子,如果能配合上簡單有趣的兒歌,讓幼兒先分辨出左右腳,再練習穿脫,效果會更好。傢長不能打斷、催促,或者直接包辦代替,這樣會嚴重打擊幼兒自信心,讓幼兒就失去學習的動力。
(四)如廁能力及表達需求的能力。
傢長可以事先引導幼兒熟悉如廁環境,認識男女廁所標志圖案、坐便器、紙巾等,讓幼兒瞭解成人如廁的方法,引導男女幼兒文明如廁,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用語言求助。
(五)模仿學習能力。
平時傢長可以有意識地在幼兒面前梳頭、刷牙、洗襪子等,讓幼兒有意無意地學習模仿。也可以給幼兒一個當小大人的機會,給洋娃娃梳頭、刷牙,在幼兒感興趣的基礎上,以玩具娃娃的口吻糾正幼兒的方法,引起幼兒共鳴,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培養幼兒獨立的習慣
獨立是指一個人有“獨立分析和解決事情的能力”,它是這個社會生存及進行創造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一)0~3歲幼兒獨立性發展的表現
首先,幼兒有要求“擺脫成人的控制”意識。2~3歲幼兒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語言和動作的迅速發展,外界形形色色的刺激增多,幼兒樂於探知新奇的環境。他們往往不願意讓被抱著和拉手走路,拒絕成人的命令式要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其次,該年齡階段的幼兒渴望與同齡夥伴交往。當今社會很多傢庭均是獨生子女,孩子更樂意找能聽懂他們需求、有共同語言的夥伴玩耍。這也是孩子自主交往的開始,傢長大膽放手幼兒去交往的同時,也要適時適當地加以引導。
另外,由於幼兒手部腳部大小肌肉及手指靈活性發展不平衡,在走、跑時候容易跌倒;吃飯喝水時常常灑水灑飯灑湯,此時傢長不要嫌煩躁或麻煩加以指責,這樣會讓幼兒有挫敗感,使幼兒不敢輕易嘗試練習,甚至影響幼兒今後性格發展。
(二)訓練幼兒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2~3歲期間,幼兒開始感覺到自我的存在,開始有自立的思想。如果待在傢人身邊,寶貝遇到事情容易產生依賴心理,所以傢長一定要堅持送寶貝進幼兒園,在集體環境裡,幼兒開始接觸小夥伴和老師,用眼探索並逐漸適應幼兒園這個新奇的環境,最終能讓孩子的依賴感逐漸下降。傢長不能過度保護孩子或小看孩子的學習能力。要訓練幼兒獨立如廁、穿脫衣物、增減衣物等,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培養獨立做事的能力。
六、培養幼兒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促進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發展有以下幾個方法。
傢長可以創造具體的情景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如果幼兒邀請同齡人到傢裡玩,把自己的玩具、食物跟小夥伴分享時,傢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能夠激幼兒與人友好相處的願望。如果在遊戲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幼兒之間有摩擦和發脾氣的征兆時,傢長要及時給予制止和正確引導,以防幼兒習得錯誤交往方式。另外,要多鼓勵幼兒參與小夥伴的遊戲,幫助寶貝融入群體之中。父母的交往態度和行為對寶貝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傢長更應該言傳身教,讓幼兒學習正確交往技巧及方法。
總之,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瞭,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我們不要指望好習慣會在一時養成,要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將良好習慣培養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進行持久的訓練、不可一蹴而就。
參考文獻:
[1] 陳鶴琴.《傢庭教育》[G].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
[2] 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修訂版)》[G].上海:商務印書館, 2011.
[3] 大宮勇雄.《提高幼兒教育質量》[G].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4] 王國平.《解碼幼兒教育》[G].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2013.
[5] 王乃正.《德性與幼兒教育》[G].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