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要聊的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先生的恶棍列传
博尔赫斯先生的名头可以说非常大的了
从我接触到拉美文学初始,就对博尔赫斯笔下 时空,宇宙,宗教这些冰冷又宏大的概念充满敬畏,也就导致我迟迟不敢翻书
读这本书也是巧合,
在博尔赫斯小说全集里面晃眼一看,觉得这个书名亲切,揣测著内容应该比较平易有趣,所以就读了。
后来才知道这是博尔赫斯先生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合集,再联想到上一篇推送提及的马尔克斯先生的封笔小说,两位文豪的开笔和封笔,满足了我那奇怪莫名的仪式感,的确是很令人愉悦的偶然了。
回到书本身来,这的确是一本很奇妙的书。
首先是书名
中译本叫做《恶棍列传》,“列传”是史记五大体例之一,不同于“本纪”帝王事,“世家”王侯录,列传内容博杂,情感褒贬不一,记载的都是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但凡“其人行迎可序列”都可以写入列传,流转于后世。
所以说这个译名有一股绵长的时间感,文绉绉,沉甸甸。
而原文西语书名就很可爱了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直白地翻译过来就是 世界性恶事
书名中放了一个universal, 这个词的意思是“宇宙的,世界的,普遍通用的”,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词了,迎面凭空带起一阵大风,透出一股张狂和土匪气。
抛开极尽巴洛克风格的冗长标题,文中内容也的确担得起这种张狂,书中打头七个故事中,主人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个时期的恶棍:
有独立初期活跃于美国南部的黑奴贩子,西部淘金的枪手小子,纽约黑帮的著名打手;
有冒名顶替名门子弟的英国流浪汉;
有中国清朝末期雄踞海上的寡妇海盗;
有日本江户幕府时期无礼猖狂的掌礼官;
有生于土耳其斯坦的伊斯兰宗教异端首领。
坏得各色各样千奇百怪的。
至于写作手法
作者落笔时并没有呈现恶棍完整一生的意愿,
他只是挑挑拣拣恶棍们一生中零零碎碎的关键性片段,碎片化,简单利落的白描,不评论不抒情,不肯多写一句无关的话。
从素材的选择上看,微言大义,很有春秋笔法的感觉。就像作者自述那样
“有些写作方法可能不对头:列举的事实不一致,连续性突然中断,一个人的生平压缩到两三个场景”
然后就是主题
刚刚拿到书的时候,看着书名,心里面揣测,博尔赫斯为什么要写恶棍呢?
我以为是“解构传统英雄主义,创造非常规的反面英雄形象,以反讽社会现实”(此处感谢小潘同学的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胡编乱造,创造学术解释)
然而事实上,书中写的各国恶棍,干的确是实打实的坏事,容不得半分洗白,更担不起人们的赞扬。
心里存著的疑惑,直到看见了再版的序言才消除,上面写着
“这本书是宇宙中一个微乎其微的部分,书中有绞刑架和海盗,标题上有恶棍当道,但是混乱之下空无一物。它只是外表,形象的外表”
而“没有什么本领的”著书人,也只是“写作自娱”,希望“那种欢乐的反射传递给读者”我也就释然了,实在不用像做题一样,追究作者的深刻主题,毕竟“它们不是,也无意成为心理分享小说”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这张奇妙的目录
里面有一行非常显眼的“资料来源”,这是因为整本书中只有《玫瑰角的汉子》,是作者原创的灵感,上文提及的七个故事,其实来自于作家的改编借鉴,在再版序言里面就坦白
“当年我少不更事,不敢写短篇小说,只以篡改和歪曲别人的故事作为消遣(有时并不出于美学的考虑)”,作者只是在暧昧地试作。
最后的最后,
我果然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连不上头绪的地方,
比如序言提到的“巴洛克风格力求竭尽浮饰只能,到达自我讽刺的边缘”
比如为什么作者倾向于称本书为散文叙事作品
比如这种极短的骨架小说和严格意义上的常规小说相比优劣如何
比如为什么博尔赫斯行文似乎是摆脱了地域文化色彩的,神奇广袤的拉美土地为什么对这位作家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仍然是需要反复研读来解决的
但是当下有一件更紧迫的事情
这儿有一个巴洛克性质的二维码,
扫一下吧怎么样~
http://weixin.qq.com/r/TC0HH1LE2A_nrRZ893he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