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患者来找我看病,说自己总感觉嗓子不舒服,老是有黏痰,吐也吐不出来,嗓子发痒,不停想咳嗽,偶尔吐出来一点,都是那种黏稠的黄痰。
详细一问,患者还有心情烦闷、头晕头昏、胸膈痞满、心悸失眠、四肢沉重、大便不成型的症状,看他的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比较红,舌苔发黄发腻,看起来一片湿热之象。
他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痰热阻肺所致。
脾虚则湿盛,湿久则化痰化热。痰热为患,拥堵于肺,肺失清肃,则咳嗽、气喘、咳痰;痰湿阻滞于中焦,则气机运转不畅,就出现胸膈满闷、嗳气甚至呕吐;痰热上扰,可致心情烦闷、头昏头晕;体内湿气重,则四肢沉重、大便不成型……
你看,说到底就是脾虚导致的,脾虚湿盛化痰化热,痰热阻肺。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运脾宣肺,调畅气机,气通了,火就消了,痰就散了。
所以给他以清气化痰丸做基础方治疗。开方瓜蒌仁、杏仁、胆南星、半夏、陈皮、枳实、茯苓、黄连、山栀、琥珀粉、青黛、蛤粉。
为什么要用清气化痰方作为基础方呢?因为这个方子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气顺火自降,火降痰则消,痰消则火无所依。
方中重用胆南星为君药,因其味苦性凉,可以清热燥湿化痰,除痰热之壅闭。
以瓜蒌仁、黄连、青黛、山栀为臣药。瓜蒌清肺化痰,黄连清热燥湿,青黛清热解毒,山栀清热泻火,四者结合,清肺化痰泄火,帮助胆南星消除痰热之癃闭。
君药和臣药用来清热化痰,后边的佐使药当然要兼顾理气。所以用枳实来下气消痞,陈皮理气宽中,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四者调畅中焦气机,消除胸膈痞满之症。
再辅以半夏燥湿化痰,蛤粉软坚散结,琥珀宁心安神。诸药配伍,清热化痰,理气止咳,能够让热清火降,气顺痰消,静心凝神。痰热这个致病因素消散了,诸症自然能慢慢痊愈。
果然,患者用药十天后反馈,嗓子不适感消失,不再咳嗽;头脑清明,不像以前昏昏沉沉;身体有劲了,胸口不堵了,心情也畅快了,真的是无病一身轻。
给他用的清气化痰汤是化裁方,不是原方,因为他痰粘稠难以咳出,所以给他加了青黛、蛤粉;因为他有心烦失眠的情况,所以把黄芩去掉,给他换成了清热除烦、宁心安神的黄连、山栀、琥珀粉。
清气化痰汤原方由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组成。该方出自明代医家吴昆的《医方考》,是著名的祛痰剂。
方中方中半夏、胆南星燥痰湿,杏仁、陈皮利痰滞,枳实攻痰积,黄芩消痰热,茯苓渗痰湿,瓜蒌下气利痰而润燥。
药虽八味,但以胆南星为君,主清热化痰,以消痰热这个病因;以瓜蒌仁、黄芩为臣,辅助胆南星清热化痰之功;以枳实、茯苓、杏仁、半夏、陈皮为佐使,来理气以助君药臣药清热化痰,消除痰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诸药配伍,以祛痰为主,清热为辅;运脾为主,宣肺为辅;行津为主,调气为辅。清顺气机、化痰除热,专治脾湿生痰、痰滞气分之症。
如痰热壅肺咳喘之症,湿热阻于中焦恶心欲呕之症,心惊胆战、失眠多梦之症,痰火壅盛抽筋之症,痰火上头头痛之症,痰浊来火眩晕耳鸣之症,痰火扰心怔忡抑郁之症等等等等。
痰证的治法,张景岳主张求因治本。所以接诊患者时,我一般问诊会比较细致,事无巨细唯恐遗漏,以尽量减轻后期辨证误差,遣方用药务求精准。而且治病治本,也能从根源上帮助患者消除病症,避免病情反复。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龙教授,有健康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坐诊和带学生比较忙,回复和解答可能不够及时,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