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角色期待”這個概念是在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初看這本書未覺其深刻,但後面繼續圍繞“前臺”“後臺”“表演”這三個詞引申出的“角色扮演”概念去看文獻,深感認同!這本書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日常生活中的人們都在不同場合拿著不同劇本,並根據觀眾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表演。
從“前臺”“後臺”這兩個關鍵概念談起:
前臺通常指的在一種較為正式的場所,面對不那麼親密和熟悉的觀眾,你按照他們所期待的形象去呈現自己並不斷靠攏別人對你的角色期待。比如在學校要表現得愛學習、聽話上進;在公司要表現的積極主動、勤勞外向。這是一種社會施加給不同情境下的人的“表演劇本”,如果劇本扮演好瞭,就說明這個角色塑造成功瞭。而在後臺,比如在傢人和戀人中,你可能邋遢、可能素面朝天、可能丟三落四。連接前臺和後臺的是一層帷佈,這層佈隔離的不僅是兩種不同的劇本和角色扮演方式,還是兩種不同樣式的生活呈現方式。
賴特·米爾斯在轉述帕森斯的《社會系統》中關於制度化的闡述有論及到角色期盼:“人們行動,彼此相互支持或反對。每個人都考慮其他人在期待什麼。當這些互有的期望足夠確定與持久,我們就稱之為標準。每個人還期望他人對他所做的事予以反應。我們稱這些被期望的反應為約束。當人們由標準和約束指引時,我們可以說他們在一起扮演角色。事實上,我們稱之為制度的東西最好定義為一套差不多較為固定的角色。當在某個制度中,或者由這些制度所組成的整個社會中,標準和約束不再控制人們,就會出現失范。從而,在一頭是制度,標準和約束都是和諧而有序的,而在另一頭,則是失范。”
(賴特·米爾斯《社會的想象力》P29)
簡單來看,上段論述中可以圍繞三種關鍵詞去簡化理解,即“標準”、“約束”、“有序與失范”。從我們出生以來,周圍的人都在按照一種社會遵從或者奉行的規范和標準來約束我們,或者說形塑我們。女孩子就要玩洋娃娃,男孩子就應該有陽剛氣。如若發展成為與大傢期待想相背馳的角色,就會遭人議論,甚至被排斥。這就是所謂的失范現象。
但其實,就拿男性主義氣質和女性主義氣質來說,現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那麼嚴格的按照一些傳統的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表現,男性也越來越多呈現出溫柔體貼的氣質,女性也越來越多的獨立和獨當一面。這是一個包容的社會,多樣的呈現方式和劇本角色正在上演。
約束和失范是相對而言的,標準和角色不會一層不變。選擇什麼樣的角色去呈現自己,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不應該隻有想象力,還要有毅力和執行力。共勉。
下一篇
前几年的一部电影《达芬奇密码》让神秘的古堡旅游热了起来。古堡让你的印象是什么呢?阴森?有恐怖传说?好像哈利波特故事里 ...
SPARK MERRY 與星巴克一起開啟歡樂聖誕迎接聖誕佳節,今年星巴克以「SPARK MERRY」為主題,重磅回歸每年聖誕最期待的焦點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