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德国电影《当我们离开》,脑海里想起的第一首歌是“ Home Is Where It Hurts ”。
但是无意中在自己歌单里听到“ Save The Hero ”时,才发现这首歌好像更加契合《当我们离开》。
When she's left all alone
And she's crying out for help
Who's there to save the hero
Who's there to save the girl
女主角Umay当然不是个Hero,她只是个婚姻不幸的土耳其女子,与丈夫毫无感情而言,还时常遭受着家庭暴力。
心灰意冷的她带着孩子逃回德国的娘家,但悲剧没有就此停止。迎接她的本该是一个温暖可爱的家,但这里却充满著嘲讽、冷眼与唾弃。
生在一个土耳其穆斯林家庭,带着孩子离开丈夫的Umay成为了父母兄妹眼中的异类,他们不接受她,并极力要求Umay按照传统习俗将孩子送回丈夫身边。
她无法接受孩子离开自己,在得知父亲要偷偷送走自己的孩子后,半夜决定逃离父母家,可是却没能走出反锁的门。迫于无奈,她找来了警察。
这一次,她终于成为了全家人的敌人。事情很快传遍整个社区,Umay成为了别人口中“被警察接走的婊子”。而她的父母兄妹被人指指点点,家人对她的仇恨一点点加深。
不知道是Umay太天真还是太固执,她一直对自己的家庭抱有希望。
她偷偷与母亲联系,带着孩子盛装出席妹妹的婚礼,试图让家人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但这一切都是徒劳,Umay被认为一次又一次败坏家庭名声,一切努力都成为了悲剧的序曲。
Umay的父亲会联合丈夫将自己的孩子抢走,而母亲只是冷眼旁观并极力劝说她成为一个在畸形道德观念下的“几个女人”。
她的哥哥会对她大打出手,妹妹认为她破坏了自己婚姻甚至不愿意看到她出现在自己婚礼上,而自己曾经最疼爱的弟弟留给她的也只是一个巴掌。
是什么已经逼迫我们不断逃离,却还要我们一再被伤害?是什么让我们那么渴望亲情,却被亲情伤的体无完肤?
因为你只知道血浓于水,却不懂得至亲至疏。
Umay的家人当然爱她,但是在那个非人性的文化体制里,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Umay所在的饭店经理早已对一切了然:在社会舆论与亲情之间,你的家人永远不会选择你。
但是Umay不相信,她说:“他们会选择我的,总有一天会的。”
她穷其所能寻找家庭的温暖,也一次一次被爱的人伤害。
故事的最后,Umay失去了父母家人,失去了她的未来,她的希望——她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发出之前,我一开始写下的题目是“生而为女性,我很抱歉。”
因为Umay作为一名土耳其的穆斯林女性,她只是自己丈夫的附属品,是自己家庭荣誉的牺牲品。
因为生而为女性,她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自己叔叔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而被父亲称赞,但她不能,身为一名女性而不能。
所以她的父亲告诉她:你是我作为父亲的一个败笔。
我没有接触过土耳其的传统习俗文化,我始终不理解一个女人就算“损害了家族明名誉”,为何这个“罪名”却能将之置诸死地?
直到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荣誉谋杀”的解释:为了挽回家族荣誉,由家族成员共同或少数重要成员做出决定,指派某一家族成员对另一损害“家族荣誉”的家族成员执行死刑的一种社会习俗。
这种令人窒息的伊斯兰传统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全球每年约有5000名女性死于“荣誉谋杀”。
所以在Umay看望心脏病发的父亲时,父亲会说:“原谅我,孩子。”这不是愧疚,也不是对前事的放下,而是做了决定,决定杀死自己的女儿,他只是在告别。
所以医院外,Umay的弟弟会拿着手枪指著自己,哥哥会持着刀毫不犹豫刺向自己。
Umay一切的努力与斗争最后全都失败了,现代文明在野蛮蒙昧面前彻头彻尾的无力,警察没有用,别人的帮助没有用,爱人也没有用。
多么残忍。
Umay曾和自己的孩子说:人们在离开的时候总会留下点什么。
你离开自己的家,留下了自己的善良和信任,但这个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只有令人窒息的痛苦与不堪。
你觉得爱的人总会找到你们,但他们找到你之后,究竟是为了继续爱你,还是杀死你?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希望Umay不要回头。
当你选择离开,无论对家与爱有多么恋恋不舍,都请坚强地向前走。
esm是什么 esm 是将 javascript 程序拆分成多个单独模块,并能按需导入的标准。和webpack,babel不同的是,esm 是 javascr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