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学科评估B+,机械考研主要是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招生,主校区位于沈阳市。机械工程是其国家特色专业。
1923年4月26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并即日启用,标志着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当然无人知道,这所命运多舛的名校,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在战火中流亡15年,从东北一路流亡到2200公里外的西南。
东北大学南迁四川三台时的校门
东北大学,始自张作霖。
哦!不对,应该是
1921年春,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意图,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采纳了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等人的建议,决定创办大学以培养人才、富强东北、抵御侵略。虽然是土匪出身,但张作霖的识见格局俱不愧为一代枭雄。
1928年,张学良兼任第三任校长。他任职不久就着手于大学的改革与扩充,用自己的私款为东北大学修建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以及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
当时局势动荡、北大的年办学经费为90万银圆,清华虽有庚款补贴也只有120万银圆,而东北大学的年办学经费为160万银圆,常年居全国之首。南开的教授月薪240元、北大清华教授300元,而东北大学教授为360元。既无军阀混战、又有优厚待遇,东北大学因此成为众多名流学者的选择,出关来执教者络绎不绝。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还在欧洲度蜜月,梁启超手上就收到了东北大学给两人发来的聘书,而梁林归国的第一站也就是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0年,欧洲归来的章士钊被聘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聘金为教授中最高的每月800银圆。求贤若渴的东北大学,外省教授的待遇比东北籍教授更优厚,因此黄侃等一批当时的中国第一流学者,纷纷前来沈阳任教。
林徽因为东北大学设计的校徽,1929年启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击东北大学临近的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沦陷,学校难以为继,事发后一星期内迁往北平,11月在北平复校。图书馆六万五千册藏书、实验室及仪器、校舍和校办工厂全部未能迁运,“损失殆难计数。”
随校迁到北平的体育系学生刘长春,1932年7月被校长张学良出资捐助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他也成为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第一人。
中国人第一次站上奥运舞台
1936年初,已在西安的张学良,深感日寇侵略的压力和形势的严峻,“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着手将东北大学的工学院和补习班先由北平迁移来陜西。2月17日,第一批师生抵达西安,在当时的陜西农校校舍借住下来,同时开始修建新校舍。
当年6月14日,东北大学正式由省立改为国立,校长等高级职员的任职、经费的调拨,均由国民政府的教育部直接管理。
不到一个月七七事变就爆发,东北大学在北平尚未迁移的一切图书仪器又再度沦陷。即便在西安,也接连遭遇日机轰炸,无法正常开课。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之后东北大学又辗转四川三台
东北大学在三台时期图书馆
1945年8月15日小鬼子投降。
1946年3月,校方贴出布告宣布放假,并迁回沈阳。流亡十五年后,东北大学终于回到了东北。
十五年内,东北大学西上北平,辗转开封、西安,南下四川三台,命途多舛。而东大人也跟着漂泊他乡,他们有的投身革命,激昂文字;有的投笔从戎,奔赴疆场。
昊哥分析:
初试:复试=69.4%:30.6%
东北大学机械招生主要在校本部和秦皇岛校区招生,
机械招生规模很大,机械学硕和专硕共有名额250+,并且有院内调剂政策,被刷同学可以调剂到秦皇岛校区。
近两年专业课平均分数在117分左右,大多数位于110—130分之间,专业课难度中等。
复试被刷同学普遍是初试排名靠后的同学,高分同学基本都比较稳。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从2020开始招生,单独排名录取,近两年都是接收本部的调剂。
东北大学机械考研难度基本属于985守门员的存在。难度低于同省大连理工大学。放眼全国985,东北大学都是985中非常靠后的难度(中农、西北农林除外),但仍然比211难度大。东北大学作为985中难度靠后的高校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较偏,生源质量相对其他985不佳。例如夏令营的入营名单,有相当一部分是双非一本同学,而其他工科985的入围名单几乎都是211以上。如果个人综合能力不错,选择东北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学A:三一重工,北京,运动控制,年薪28万
同学B: IBM, 北京,测试开发工程师,年薪31万
同学C: 国家电网, 沈阳, 工程管理, 年薪22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