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中的人物分析
《羅生門》這一短篇小說反映瞭20世紀初的日本小資產階級的現實生活與苦悶心情,立意深遠,創作風格兼具浪漫主義色彩與現實主義傾向。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的處女作,小說中男主人公的遭遇代表著人性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體現瞭作者對黑暗社會以及人性醜陋的厭惡,彰顯瞭作者內心想要實現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望。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寫十分鮮明,芥川龍之介在《羅生門》中塑造的“仆人”以及“老嫗”的形象都展現瞭在極端社會環境之下暴露的利己主義與人性的弱點。
1.1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的著名小說傢,出生於東京,後因故成為一名養子。芥川龍之介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的英語學科,發表過《手帕》《羅生門》《芋粥》等多部短篇小說。他善於用理性的手法通過多角度以及多側面的觀察來展現人性特點,給日本文壇註入瞭新鮮血液。由於受到宗教的影響、遭受失戀的打擊以及處於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之中,使得芥川龍之介對利己主義有著十分深刻的認知。芥川龍之介一生十分厭惡社會的醜陋形態,《羅生門》中的仆人以及老嫗的形象其實也是對其思想的另一種展現,仆人的心理經歷瞭從惡到善再到大惡的轉變,最終成瞭一名以傷害他人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典型利己主義代表;老嫗的詭辯以及對仆人態度的心理變化看似是出於謀生的無奈之舉,其實也無不彰顯著其將自身錯誤歸結於外部環境與他人的利己主義思維。在一定角度上來看,芥川龍之介帶動瞭日本文學界乃至整個日本社會的發展。
1.2
仆人
f00ab74fc026ed42eb907e71ed28f458
仆人的出場帶有一絲的淒涼與落寞,由於被主人解雇,他暫時找不到別的地方可去,於是隻能夠茫然地站立在一方遮雨之處,不知下一步該怎樣走。仆人的衣著是一條洗得都掉瞭色的藏青色袍子,顯示他的生活窮困潦倒,也為其之後為瞭生存作惡埋下瞭伏筆。除瞭臉上的“面皰”,小說中幾乎沒有對於仆人的身體特征描寫。在《羅生門》中多次提及仆人臉上的“面皰”:“樓上漏下火光,隱約照見這人的右臉,短胡子中長著一個紅腫化膿的面皰”,“右手又去摸摸臉上的面皰,聽著聽著,他的勇氣就鼓起來瞭”。這種對於仆人臉上的“面皰”的多次強調,與其說是對仆人身體特征的描寫,還不如說是作者巧妙安設的一個精神符號,仆人臉上的異物其實也代表著他內心深處存在的雜質。
在小說中,作者芥川龍之介通過仆人的心理變化來揭露人性的弱點與人性之惡。在仆人被解雇之後,他左思右想,在餓死與做一名強盜之間艱難選擇,但是他卻難以提起作惡的勇氣,於是準備在羅生門上先睡一宿,第二天再做打算。突然,仆人發現有一個老嫗在拔死人的頭發,他先是覺得十分驚異,但同時也有一股憎惡的火焰在內心燃起,這不僅是對於老嫗的錯誤行為,也是對罪惡的一種反感,認為在羅生門上拔死人頭發是不能容忍的罪惡。於是仆人拔刀質問,從仆人的反應中可以知道此時仆人心中還是存在善意的,雖然他猶豫於被餓死以及做強盜這兩種選擇,但是他始終堅持,那就是保持瞭內心的正義感。但是受到老嫗的詭辯的影響,老嫗的話語中體現瞭人性中最本能的自私心理,使仆人強烈地感覺到人就應該是自私的。老嫗的話語中道出瞭當時的社會現實,那就是不幹就得餓死,要活命就必須要不擇手段,這也是仆人當下面臨的社會現實。在老嫗的這一席話的影響之下,仆人心底的惡意被激發,於是他搶走瞭老嫗的衣物,消失於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仆人的心理變化之中能夠看出,仆人從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變成瞭一個強盜,人物心理變化大致經歷瞭從開始的猶豫疑惑到之後的憤怒憎惡再到最後的茅塞頓開這三個過程,完成瞭心理上的蛻變,揭示瞭作者對利己主義的憎惡。
1.3
老嫗
87c8c9249656e1e7a561072ae283f7ff
芥川龍之介對老嫗的人物形象描述多次采用瞭動物般的比喻描述,例如“身著黃褐色和服,又矮又瘦,像隻猴子似的白發老太婆”“拔頭發時猶如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似的”“眼瞼發紅,目光像鷙鳥一般”等。作者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動物般的比喻,描繪出老嫗醜陋的人物形象,從而為後來老嫗的人物行為埋下瞭伏筆,使讀者能夠感覺到小說情節的合理性。小說中對於老嫗的拔頭發的動作描寫十分的驚異與恐怖,仆人看到之後產生瞭一種勒令制止的勇氣。相信每一位讀者也會與仆人產生相同的心理,並且內心也會滋生出一種疑惑,那就是為什麼要去拔死人的頭發,是不是存在一些難言之隱或者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當仆人靠近老嫗時,老嫗十分吃驚,像發射的弩箭一樣蹦起來瞭,雖然此時老嫗想推開仆人趕緊逃跑,但是仆人是不會讓她逃走的,於是兩個人就沉默在死人堆裡保持瞭一段時間的對峙。從老嫗的反應來看,其對具備正義感的仆人具備相當強烈的排斥心理,作惡行為被發現讓她十分想要趕緊逃離。
老嫗在面對仆人質疑後的一番話是使整篇小說走向發生戲劇性轉折的關鍵點,她的言語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瞭推進的作用。在老嫗的語言描述之中,不僅解釋瞭她做出拔死人頭發這一不道德事情的原因,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仆人的心理,從而使得仆人從一個懷有正義感的人逐漸惡化,也使小說的情節與矛盾沖突感達到頂峰。老嫗詭辯說自己的行為並不是壞事,她現在拔頭發的那個人,生前也是一樣的,為瞭生存將蛇肉當魚肉賣,她也並不覺得是壞事,因此她們是可以相互理解的。仆人在聽到老嫗的詭辯之後,生出瞭做一名盜賊的決心,也正是由於老嫗的這一席話,使故事情節達到高潮。在老嫗的辯解之中,她自然而然的表現瞭人都是自私的這一觀點,並且成功地說服瞭仆人,讓仆人認同瞭她的觀點,從而促進瞭仆人由善到惡的轉變。在這個故事中,作者通過對老嫗的行為描寫,描繪出瞭那些通過詭辯為自己自私自利行為進行開脫的醜惡人物形象。
每一個人都存在善良的一面與邪惡的一面,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界限,超過中間的界限就代表著到達瞭對立面。小說中的老嫗在拔死人頭發時就已經彰顯其已經達到瞭邪惡的范圍之中,也正是如此,她善於捕捉他人身上的人性弱點,也為自己的行徑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邪惡的人總是習慣於用自己邪惡的想法成全自己,從而將世間美好的東西都看為邪惡的別有用心。老嫗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她說的話由於缺乏第三者的認證,因此對死者生前的描述有可能是事實,也有可能是為瞭掩飾自己的卑劣行徑編造的謊言。芥川龍之介通過描繪老嫗這一人物形象深入剖析瞭利己主義的主題,探究瞭利己主義到底是與生俱來還是由於後天原因所造成,並給讀者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
1.4
社會環境
55ac30cd717b57bc545a5f54b5bb1728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會促使人物形象在善惡之間發生轉換,尤其是當處於惡劣的生存環境之中時,人性中的善往往會向惡意屈服,類似於仆人這種起初具備正義感的好人也有可能變成一個暴民,這也是人物性格在艱難的生活境遇中所遭遇的困境。小說《羅生門》的社會背景就是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的縮影,陰暗、潮濕、凋零,京都充斥著敗落、蕭條的景象。在這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之中,人們內心深處善意的良知如何才能夠找到棲息之所。芥川龍之介賦予仆人的人物形象起初是具備良知的,即使遭受瞭社會的毒打,依舊存有良知與正義感,因此在遇到老嫗拔死人頭發時出現瞭本能性的厭惡,並持刀制止。但是在面臨生活壓迫的時候,仆人內心深處的良知呼喚沒有抵過謀取生存的不擇手段,當良知泯滅之後,人們身上的恥辱感與羞恥感也會隨之消失,凸顯出人性中惡的一面。但是揚醜並不是作者芥川龍之介行文的主要目的,雖然在小說中運用冷漠的筆觸進行描寫,但是他從未放棄對黑暗現實生活的鄙夷與抗爭,通過作品有效傳達瞭正確的人文主張,那就是雖然自私自利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人們選擇善的對立面,進行作惡的借口,人類始終要受到道德的束縛,同時也反映出瞭社會環境對人性的善惡具有較大的影響。
1.5
結語
綜上所述,作者芥川龍之介在小說《羅生門》中通過對特殊人物造型的形象賦予,一步步地展現出瞭人性之惡,這種人性之惡的展現是由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因素所造成的,作者借此針砭時弊,以反映當時日本惡劣的社會環境以及所處於這一環境中的人們的艱難人生處境,從而彰顯出對現實社會黑暗環境的不滿。在小說的結尾並未對仆人的未來進行詳細描述,而是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是作者對人性的一種展現,也為讀者留下瞭深入思考的空間。
作者:鄭佳
來源:知網
聲明:所有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許可不可擅自商用,本文僅供學習交流。
今天要解析的代码是lins,对应论文《LINS: A Lidar-Inertial State Estimator for Robust and Efficient Navigation》,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