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國際性的網站或APP裡設置語言時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比方說維基百科,Facebook,Twitter,等等。如果我們想選擇繁體中文作為使用語言,它會出現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兩個選項。由此可見,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是不一樣的,因為如果完全一樣的話,沒有人會多此一舉。
但是作為使用簡體字的大陸人,我們平時使用繁體字的機會不多,也很少有人會發現香港人寫的繁體字和臺灣人寫的繁體字到底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就給大傢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
其實,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99%都是一樣的,那1%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一些字的寫法上。舉個大傢都熟悉的例子。香港有位著名演員叫林峯,十幾年前在《尋秦記》出道,前兩年在《使徒行者》扮演臥底爆seed,演技無敵。
7bfe4af466ec84f5eb32ef132ba00d59
林峯的“峯”,寫成上下結構。臺灣有個著名樂隊叫蘇打綠,主唱叫吳青峰,吳青峰的“峰”就寫作左右結構,也就是我們平常最常見的“峰”。這就是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之區別的一個例子。可能很多朋友想不到,“峯”才是正字,而“峰”是“峯”的異體字。
在較早的古書裡,比如中國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裡就寫作“峯”,後面楷書形成後,才出現瞭“峰”的寫法,今天我們實際上是以這個字的異體字作為它的規范寫法。
香港繁體用的是它的正字,臺灣繁體用的是它的異體字。同理,“羣”和“群”也是一樣,香港媒體報道臺灣歌手吳克群時,都會寫成“吳克羣”。大傢看王羲之的《蘭亭序》裡面有句“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裡面的“群”就寫的是“羣”。
類似峰、群這樣的字是區別兩種繁體的最簡單的辦法,上下結構的就是香港繁體,左右結構的就是臺灣繁體。
再說兩個KTV裡經常會看到的字,“為”和“裡”。我們在KTV裡唱歌時,字幕基本都是繁體的,但裡面有些細微的差別可能很少有人會註意到,比方說這個“為”字。
香港樂壇宗師級人物陳百強有首著名歌曲叫《偏偏喜歡你》,裡面有句歌詞是“情義都失去,恩愛都失去,我卻為何偏偏喜歡你”,這裡有個“為”字。
臺灣樂壇泰鬥級人物李宗盛有首著名歌曲叫《漂洋過海來看你》,第一句是“為你我用瞭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來看你”,裡面也有一個“為”字。
可能很少有朋友會發現,這兩個“為”字是不一樣的。香港音樂裡的“為”字,寫作“爲”,而臺灣音樂裡的“為”字,寫作“為”,不信的話大傢下回在KTV裡可以點歌看看。
這兩個字在意思上沒有任何區別,隻是寫法不同,而它們寫法不同的原因是字源不同。
香港的“爲”,來源於先秦時代金文和小篆的演變體,而臺灣的“為”來源於漢朝後隸書和楷書的演變。
76f28e28c11cd8b9dde0fce33de20f3b
從這裡可以看出,香港繁體似乎比臺灣繁體更古老一點,這麼說也不為過,還有一些字可以證明,比如隻有的隻,香港繁體寫作“衹”,臺灣繁體寫作“隻”。
“衹”這個字是唐宋時代以前的寫法,當時隻有這個字,唐宋之後才出現瞭“隻”的寫法,現在香港仍然保留著這個字最古老的寫法,也是很難得的。
除瞭“為”,還有“裡”,這個字在歌詞裡也很常見。香港的“裡”寫作“裏”,比如心裏,雨裏,夢裏。
而臺灣寫作“裡”,心裡,雨裡,夢裡。這兩個字的區別其實和前面說的“峰”“群”有點像。這兩個字都是“衣+裡”,香港繁體是上下結構,把“裡”塞到瞭“衣”中間,而臺灣繁體是左右結構,左衣右裡。
“裡”這個字表示長度單位時,例如千裡之外、十萬八千裡時,它的原字就是“裡”。
當它表示裡面、內部的意思時,它的原字是裏或者裡,因為這兩個字的原意就是指衣服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側,也就是裡面的意思。
“裡”和“裏、裡”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漢字,隻是後來簡化字時把它們兩個合二為一瞭。
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的差別就是這種單字寫法上的差別, 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是字源、結構、含義中的一種或者其他。除瞭上面這些例子之外,還有很多寫法不同的字。
再舉幾個例子,米線的線,香港為“綫”,臺灣為“線”。鉤子的鉤,香港“鈎”, 臺灣“鉤”。啟發的啟,香港“啓”,臺灣“啟”。面粉的面,香港“麪”,臺灣“麵”。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瞭,大傢如去香港和臺灣旅遊的話,仔細觀察也會發現一些區別。但這些區別隻占1%,港繁和臺繁99%都是一樣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