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的齊莊公有位非常美麗的女兒,《詩經·衛風·碩人》中,用“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 qí)、齒如瓠(hù)犀”來盛贊她。其中,這“蝤蠐”,是一種潔白而修長的蟲子,“領如蝤蠐”,就是說她的脖子又長又白、非常美麗。
當然,老鄧今天既不是來掉書袋子(不敢)、也不是來聊蟲子的,我要來和大傢聊一聊與健康有關的話題——脖子上長“包”怎麼辦?
頸部,大多數時候是裸露的,而且頸部的皮膚、肌肉等軟組織相對比較菲薄。因此,頸部一旦長瞭包塊,也比較容易被摸到或者看見。那麼,“頸部包塊”,到底是怎樣的一類疾病呢?我們現在來扒一扒。
一、頸部包塊的類型
大致說來,頸部包塊可以分為先天性畸形、炎癥性包塊和腫瘤性包塊三類。有一位叫Scandalakis的學者總結過:頸部的包塊,病程在7天左右的,一般為炎癥;在7個月左右的,一般為腫瘤;在7年以上的,一般為先天性包塊。簡單記作“三個七”,至今仍是臨床醫生在初步判斷頸部包塊性質時的重要參考之一。當然,這裡的“七”,隻是籠統的說法,並不是絕對準確。比如有些特殊類型的淋巴瘤(惡性腫瘤),病程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而有些粗心大意的病友,常常忽略頸部的異常,致使已經生長瞭多年的包塊,被誤以為隻有幾個月、幾周甚至幾天。
二、 頸部包塊的位置
不同類型的頸部包塊,常常有不同的生長位置,具體如下圖:
f62de89483cd8d41edef12d1da1937e3
三、頸部包塊的伴隨癥狀
不同性質的頸部包塊,常常有不同的伴隨癥狀。
急性炎癥包塊,常常會伴有患處的“紅、腫、熱、痛”四大“發炎”癥狀,也常常導致全身發熱、乏力、厭食等全身癥狀。
先天性畸形,一般包括甲狀舌管囊腫、鰓裂囊腫和淋巴水瘤等。甲狀舌管囊腫位於頸前正中部位,為柔軟的包塊,絕大多數沒有癥狀。鰓裂囊腫(註意,是“魚鰓”的“鰓”),位於側頸部,常常會反復感染、破潰和流膿,單純的抗炎、引流無法根除。淋巴水瘤則常常見於小兒,位於側頸部,一般不會自行發生感染,但會越長越大。
腫瘤性包塊,依據其來源不同,會有不同的伴隨癥狀。比如,來自喉部的腫瘤常常伴有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來自咽部腫瘤,還可以有吞咽梗阻(吞咽時又阻擋感,但還是能順利將食物咽下)、吞咽困難(對固體、半流質甚至流質食物不同程度地“咽不下去”)等癥狀;來自口腔的腫瘤,常常有口腔內包塊、經久不愈的潰瘍、舌體活動障礙、張口困難等癥狀;來自甲狀腺的腫塊,常常在吞咽的時候上下移動。此外,有些轉移癌來自肺部、食管或者胃部,甚至女性的子宮頸,此處就不一一論述瞭。
四、簡易“自診斷”
事實上,頸部包塊以惡性多見。這聽起來的確是個壞消息,但事無絕對嘛!那麼,惡性包塊都有什麼特點呢?下面,老鄧為大傢介紹一個簡易的“自摸”,哦不,“自診斷”方法:
2d535167720c8fd49645edbb7e193221
頸部惡性包塊一般具備一下三個特征:
上面這個方法簡單易懂、一學就會。不過,老鄧還是希望各位永遠不要用到,永遠不要……
五、及早就診、莫誤良機
頸部腫塊其實並不是“一個”病,而是多種完全不同性質的疾病的一個類似的表現而已。因此,一旦發現頸部有包塊,特別是具備上述“硬、糙、固定”三大特點的包塊,應及早就診,讓醫生來幫你判斷病情。一般地,可以到頭頸外科、耳鼻喉科或口腔科就診,因為頸部包塊常常和從事這幾個專業的醫生關系最為密切。
纖維鼻咽喉鏡、電子胃鏡、彩超、CT或核磁等,都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借助這些內鏡或影像檢查,大多數患者都能很快得以確診。當然,對於腫物性質的判斷,最終依賴病理活檢,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取塊‘肉’去化驗一下”。
完善檢查後,醫生會有針對性地予以治療。炎癥包塊,比如急性、慢性淋巴結炎啥的,常常不需要手術,必要時用些抗炎抗感染的藥物就可以瞭。先天性包塊,雖然大多是良性的疾病,但也必須通過手術徹底切除方能治愈。對於確診為惡性腫瘤的頸部包塊,就需要根據腫瘤的原發部位、臨床分期和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等制定周密、合理的治療方案瞭,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還有近年興起的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等。
六、 “民間治法”尤不可取!
盡管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今天的醫學已經有瞭長足的進步,但仍有不少“傳統”的“民間土方”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比如筆者這裡最常見的,就是用各種草藥(具體是什麼真的不清楚)搗爛以後敷在患處,結果包塊不僅不消退,反而長得更快、最終破潰,比如這樣:
這些“治法”毫無科學依據,其從業人員多是一些江湖遊醫;據筆者自己親手治療過的一些病友講,花費並不低,治壞瞭去找他們,往往是“杳無蹤影”!所以老鄧在此真誠地呼籲廣大病友,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診治,千萬不要迷信所謂的“偏方”、“秘方”!
文/繪圖:老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