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東西是指最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那種《道德經》的邏輯,就是“大象無形”、“大方無隅”這類詞給人的感覺。仿佛一件事發展到最後會看上去和最初的形態毫無關系,仿佛有時候解決掉一個問題之後,事情也和問題本身沒有瞭關系。莫名其妙的感覺就是指感覺本身。不出意外的話這篇內容就這兩大塊,但我感覺肯定要出意外。
先說第一塊。比如,什麼是不羞恥?是心裡想著“好羞恥啊我要克服”,然後努力控制自己嗎?不是,應該是像小孩穿著開襠褲在公園裡肆意狂奔一樣,壓根不知道羞恥是什麼,我隻是在奔跑而已。我眼裡是星辰大海,是飛舞的蝴蝶,你眼裡的卻是我隨風飄蕩的、發育不成熟的生殖器。(有時候想要不羞恥,你反而做不到,如果你不在意這件事瞭,想著我就要故意羞恥給人看,反而沒感覺瞭)
什麼是不緊張?是心裡想著“好緊張啊我要努力克制”嗎?不是,是面對人山人海和面對一面墻一樣,你面對著一面墻的時候,這面墻從來沒法影響你什麼,你都不會註意到它,就好像沒看見一樣。
還有那個說爛透瞭的概念,自律、努力這些概念,努力到盡頭根本毫不費力。我感覺我爺爺奶奶太努力生活太辛苦瞭,回憶裡還有他們交公糧的片段,還記得05年國傢廢除農業稅的時候他們感慨的樣子。但後來我知道,他們根本沒有像我這種廢物一樣努力去追求自律,他們一直都這樣勤勞。一直這樣,一直,自己壓根沒註意,一輩子都沒考慮過什麼是自律和努力這種問題。隻有我這種不努力的人才能從他們身上看到這些東西,他們自己看不見。
治大國也和烹小鮮一樣,很平常而已。
所以前一陣子我就有回答提到,通過分善惡是解決不瞭善惡的問題的,真的解決掉這個問題,善惡都要一起解決掉,讓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所有的人都是完美的好人的話,是沒有人去討論善惡的。
我還說,大傢都有,那就等於沒瞭,因為人們就看不見瞭。這世上的人性就是這樣,你有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我的確沒看過《道德經》,但是混跡網絡,隻言片語也見過不少瞭,已經足以讓我對這種概念印象深刻。我自己的思維裡也早有這種邏輯存在,但是早些年我說不出來,第四篇的時候我有質疑過,很多心理層面的人的抑鬱癥,是因為知道抑鬱癥而抑鬱的,如果不知道,可能就隻是像我曾經一樣,心裡不舒服一陣子,不知道咋回事,過幾天自己就好瞭。發現瞭這種難受的感覺,給這個概念起個名字叫抑鬱癥,然後深入思考它。反而陷入瞭長久的抗爭,走不出去瞭。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你沒看到它,是不會想起它來的。如果看到瞭,哪怕目的是克服它,那你也反而會一再想起它。
有些事我看見瞭,但是我呆呆地望著前方,愣在那說不出話來,我不知道怎麼把它傳達給別人。
我覺得,理解這種邏輯才能稍微更深刻的理解一點老子吧。“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並不是說要大肆宣揚讓人們不再崇尚聖人瞭,宣揚讓人們別追求聰明才智,生活就會好。百度的解釋是拋棄聰明才智,人民會得到百倍的好處。我感覺八竿子打不著邊,人人平等大傢都是聖人瞭,聖人才會消失。就像我勤勞的爺爺奶奶一樣,本身就有,所以沒瞭。(絕聖棄智這個,部分老讀者知道我講過,但是這次會擴展更多,還會和另一個方面結合,更具體)
人人平等,各司其職分工不同,而不追求誰比誰高明,這不就是共產主義嗎。我覺得曾經老子隻是依據現實的規律去幻想、推演,如果社會這樣,人民會得到百倍的好處,但直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才第一次將這種幻想實現。
那個年代,官兵平等,同吃同住的我軍,強悍如斯。
我們用著自來水,從來沒停下來哪怕一秒,感慨一句現在生活真方便,因為我們看不見。我想起《電鋸驚魂》裡那個慈祥的老頭,曾經很喜歡他教育完別人之後,說的那句話:人活著多半不知感激,但是你不會瞭。
有些我們看見的東西,好像其實不重要,有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反而很重要。另外,這個邏輯可以用來解決問題。但是這個很難講,講不好容易被當成是教人懦弱。用的好瞭能治病於未發,用不好就是“愚民”、“老好人”、“愚善”。用的好瞭能讓人看見他應該看見的,看不見他不該看見的。
另外的另外,我之所以會說出某些話,註意到某些東西,從這個邏輯出發,也能做出解釋。因為人們生活中註意到的都是某件事、某個東西,註意力都在這上面,看到的都是這些東西,而我用對應和替代考慮問題,我在意人的感受,在意人在經歷事情時心態的變化、前後的對比,在意自己的意識流,在意各種想法、過程。我會在意一句話、一個字、一個動作所傳達的信息。所以我才會看到意識對自己的蒙蔽。
記得對應的條件嗎,首先你現在得知道這個東西叫桌子,將來才能想起來這個東西。你現在註意到(或者說看到)自己的感受,自己對一件事的看法,將來才能不斷修正、進化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你從一個媒介上看到什麼,就決定瞭你將來遇到這個媒介會想起來什麼。
沒看見的東西,就意味著人們不會想起來。這句話很重要。
舉個栗子。一個朋友向你傾訴最近幾年的遭遇,然後你望著他,深情地擁抱瞭他一下,說,辛苦瞭,我知道你這些年不容易。
然後他的內心,仿佛打開瞭閥門,所有的委屈傾瀉而來。沒一會兒你就感覺到肩膀被淚水浸濕瞭,他開始抽泣起來。
另一種情況,也是傾訴完。你雙眼朦朧的望著前方,呆瞭一會兒,然後嘆一口氣,也開始傾訴自己的遭遇,最後雙方一起感嘆一句生活不容易,收尾。
同樣的事情,第一種處理方式,能喚醒人的委屈,第二種方式,是一種共情的交流。同樣的事情,讓人看到不同的東西、想起不同的東西,結果就會不同。
這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采用第一種方式處理問題的人,內心這麼做的動機是為瞭安慰對方,可現實是你的安慰喚醒瞭人的委屈。你在解決你想要解決的問題,但其實是你自己創造瞭問題。你可以講自己比他更慘的經歷,然後告訴他沒什麼。可以跟他講佛傢思想,都是虛妄,可以講儒傢道傢思想(肯定有能用得著的話)。可以拍拍他的肩膀,什麼都不說,隻是悶聲自己灌下一杯酒。你甚至可以嘲笑他,說,哈哈哈哈你好慘。
不知道我表達清楚這個過程沒有,就是先有安慰他的意圖在先,對方的委屈出現在後。這不是說那種別人本來就在委屈的時候,是說一場偶遇,然後傾訴這種情況,或者是普通的交流。
很多事都是本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有些事可以有很多種解釋的方式,怎麼說都可以,對錯不重要。你可以告訴一個沒有現代知識儲備的人,太陽繞著地球轉。跟對不對無關,能解釋他看到的東西就成,能解釋他就信,信瞭那就有用。僅此而已。創造問題,然後再通過創造問題解決問題。就這麼個過程。
這樣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創造問題的例子有很多,我再說幾個就好理解瞭,光上面好像不太清楚。
比如,人傢本來沒想起來害羞這回事,就正常的在那站著,你來一句“別害羞”或者“放輕松”,其實這兩個媒介對應的都是害羞,想要人別害羞,卻讓人想起瞭害羞。
再或者,別人可能本來沒怎麼緊張,準備演講之前你長篇大論跟他掰扯怎麼克服,要他膽子大點,反而讓他腦子裡一直在思考緊張這回事,設想各種可怕場景,越想越怕。直接談怎麼背稿子,開頭註意什麼,哪一段講到哪兒的時候註意什麼,在其它方面創造一堆問題,他腦子都在別的事情上面,反而可能不會緊張。
解決情緒問題的一種路子,就是別喚起人的情緒,別談這個。別跟他說想開點,放下吧,別難過瞭什麼的,凡是跟情緒有關的媒介(前面幾個詞都是)一個都別給。你就陪他嘮,天南海北的各種嘮,跟他嘮阿富汗戰爭,嘮宇宙盡頭,嘮著嘮著他就出離那種狀態瞭。(另一種路子就是講原理,讓人自己找到內心的病根,自己治,不過這比較麻煩。)
如果等到已經喚醒瞭,然後又開始跟他討論怎樣走出去,這就不是治病於未發瞭,這是做手術瞭。
有的人到處吵架,跟誰都相處不好。跟這樣的人交流,你能聽到他抱怨各種人,他嘴裡的每個人都是不講理的。但問題可能是在他自己身上,平常人講話,說“小心點”的時候,他會跟人說“你瞎嗎”?
這是他下意識的反應,他壓根沒註意到,看不見。他考慮問題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話,而直接從別人的回復開始考慮,然後得出別人不講理的判斷。
聖賢學說可能有很多地方被人曲解瞭,也許聖賢的慈悲是少喚醒人的惡,多喚醒人性的善,而不是對已經沒救的人仁慈。
總之,解決笨的問題,就誇他聰明,發現別人的缺點,別急著說出來,往相反的方向誇或者引導,比直接數落責罵更好。話怎麼說,要不要說,都很重要。事情發生前其實有成千上萬種可能。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的創造,人永遠在創造問題,我談論這些,不是想表達不應該創造問題,反而很有必要這麼做,隻是說,不要活在表象裡,那樣會遇到數不盡的問題和迷茫。
講第二個板塊吧,“感覺”這個話題。首先想講這個是因為前不久的新聞,一位社會精英在好像是什麼探索上,哦對,心靈。反正就是上課的時候離開瞭,唉。(我留著一個網頁書簽,參加過的人的感想、反饋,說是洗腦,結果用的時候發現憑空消失瞭。一定是被公關瞭,所以我語句不通順,避開瞭相關的關鍵詞,免得被檢索到,到時候給我刪瞭就煩人瞭)
網上有人說,精英階層怎麼會吃這一套。我一開始就感覺很正常,隻要沒防備,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越是想當然的覺得事情簡單,覺得自己肯定不會的人,越容易中。
看瞭一下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筆記,感覺挺沒意思,不想講太細致瞭,挑重要的內核說一下吧。先放個截圖。
(別的提問中搞來的截圖,是提問,不是回答,這個圖應該可以用吧。)
其實我有點理解這種瘋狂,我以前就買過幾套《三體》給朋友,怕光推薦他們不看。因為感覺這個很開闊視野瞭。
我註意到他們這個,有個項目。就是傳言說當事人是在這個項目中出事的,後來又辟謠瞭。
應該就是這個:
這個東西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日常生活中你是不可能有機會這麼做的。
我以前說過的,做你以前沒做過的事兒,會進入一種全新的感覺狀態之中,有種恍惚的失憶感。狀態一變,對應的東西也會變,正常狀態下的行為邏輯人是想不起來的。
所以才說,不要拿日常狀態下的思維邏輯去考慮這種事。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瘋狂?
因為體驗到瞭一種全新的狀態,這種狀態本身其實很有趣,很美妙,但問題出在,他們把它歸結為這是“蛻變”、“開發潛能”、“突破自我局限”、“探索生命高峰”。
這就是我前面舉的例子,太陽繞著地球轉。他們也許沒有相關的認知,沒法從別的角度解釋這些事情,但是這些牛逼的詞匯又剛好能套上,就信瞭,再加上很爽,就義無反顧的真的相信這些。
實際上,隻要你幹一些突破常理的事兒都能體會到這種感受。你可以去十字路口學大猩猩,一邊錘胸口一邊叫。這樣你就會在剎那間,感覺仿佛自己身處夢境中一般,眼前的整個世界變得陌生。這也算是突破自我局限。
另一個角度,極端思維法,套進這種問題也能看出端倪。既然這些課程這麼厲害,假如讓你天天幹,當成上班來整,然後呢?
天天罵人,各種詞匯早就駕輕就熟瞭,慢慢的就跟現在的你的平常狀態沒區別瞭。而且,天天搞這個,能提升什麼能力呢?我在學習篇裡講過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式是去解決問題。你會什麼,是從實踐中學來的,這種活動並不能憑空讓你獲得什麼東西。不會的東西還是不會。
要說提升能力,大概提升的就是防受騙的經驗吧。
不過,這種課程確實真的能帶情緒不好的人走出情緒、調整狀態。但是他們目的不太好,整的太高尚,還要傳銷拉人。
我剛才又看到一個經歷者的自述,本來挺自信的一個人,上完反而自卑瞭。這就太惡劣瞭。
人本身就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會做不好的事兒,正常情況下人們始終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是對的。就是自己根本沒看見這些,也不會想起來。如果專門提供媒介,一直讓人想起來這些東西,看著自己的缺點,給自己打上各種不好的標簽,這不是幫人變得更好,是幫人變得不好。
也不是說不該正視缺點,是人們很容易被看到的東西蒙蔽。如果是我談論這種話題,我肯定壞的好的都講,會講清楚你認為你是怎樣的人,你就會成為怎樣的人,不要亂給自己下定義。
各種性格測試、星座之類的話題,都跟這件事類似。你想的話你也能玩,隨便找幾個詞給別人,你會發現,他總是能把這個詞、特點套到自己身上,甚至能生動的跟你講出具體的案例。
我也上過那種課,學校組織的以感恩為主題的。大傢哭的稀裡嘩啦的,第二天看到彼此還有點尷尬。過幾天不老實的人還是恢復瞭原樣。讓我去刻意調動沒有防備的人的情緒,也可以,我也在工作的時候,晚會活動中,把好多同事整哭過。(大傢一起活動,我演講)
對我這種不信的人,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卵用,對於信的人,有用。但是帶著不好的目的引導別人,就不太好。讓我去參加這種課程我一定不會幫忙拉人,做這些活動,感受上肯定會起變化,但是我的狀態一改變我就會覺察到,這已經是一種被動技能瞭。這種覺察就是規律本身,是一個能把我拉回正常邏輯體系的紐帶,能穩住我的心。被我看見瞭,就不可能牽著我的鼻子走瞭。
洗腦無非是讓人想起你想讓他想起來的東西,想不起來你不想讓他想起來的東西。與人交流、對話,某種程度上來說,都算是一種洗腦。因為邏輯都差不多。
解決問題或者看待問題,都有兩個角度,一種是從自身出發,另一種是從外部環境出發。所謂的從外部環境出發,就是指遠離舒適區,遠離誘惑之類的這種方式。從自身解決問題,或者說是從自己的內心解決,就是讓自己內心強悍,最好能無視環境的影響,那不需要舒適區也能實現自律、自強。那就也不需要追求從那些課程中獲得能力。
兩者大部分時候都相輔相成,但總的來說,從自身內心出發來磨練自己的人,恐怕要比依賴環境的人更強。換地方,最終還是會成為舒適區的,總不能一直換地方,內心強大瞭,哪兒都一樣。(說相輔相成,而不絕對的強調內心,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比如,想要通過意志力去對抗毒品,這就別做夢瞭。這種極端的東西,要徹底遠離誘惑)
為人師者,為人父母,以及領導、長輩們,教育後輩的時候,都是喜歡讓人遠離那種環境,不讓接收到一點負面的信息,以期望人能走上自己設想的道路。過來人總能給人規劃出一條毫無挫折的道路。
但依我的經驗,最強悍的不是那種沒被誘惑過的人,是那種遇到過誘惑卻依然堅守本心的人。前者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後者一副處變不驚的面孔。關在籠子裡的鳥是飛不高的。
隔幾年就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直順風順水始終排在前面的人,考上瞭頂尖大學,結果因為一些挫折就選擇瞭輕生。前幾天就出現瞭一個。
從心上下功夫,要比一味的追求脫離舒適區重要。
關於怎麼教育出小孩的主觀能動性,我有幾條不成熟不完善的建議。
可以趁早當成大人平等對待,也許會好點,這樣能讓人體會到,很多事情是他自己做出的決策。
有事跟他商量著來,給出一些條件,讓他權衡利弊。(瞭解他的認知、邏輯的話,你給出什麼條件,他會做出什麼決定,基本是能確定的,隻是比直接命令執行看起來高級點而已。會看起來是他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他的決定錯瞭,也可以給予支持。因為你總是引導他的方向的話,他是會後知後覺的發現的,這就會產生叛逆。別想著騙任何人,別把任何人當傻子,小孩也不行。
如果他的價值觀、邏輯正常,知道有些事不該做,但是卻缺乏自制力的話,要以身作則,陪著他一起克服困難。
交流談心的時候,別什麼都否認,那樣人傢就幹脆什麼都不跟你說瞭。
遇事多講道理,別直接就我不讓你這麼幹。聽他說他的道理,指出其邏輯中的不完善之處,而不要直接利用身份壓制。
心智不成熟的話,這些行不通,而且也要根據現實狀況調整。
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別自己一身毛病,光要求別人。前幾天還有個提問,教育孩子,但是孩子說吸煙不好你怎麼不戒。這種情況,就該跟著他一起成長,該戒就戒。
這樣肯定很難受。難受就對瞭。父母對待孩子,有時候就像是人得到權力後的扭曲啊,簡直太像瞭。最後這幾段,講小孩子,我隻為說出這句話。不是批判父母,隻是因為這個比喻太像瞭。我們有瞭權力,會不講理、不講對錯,隻要求別人,甚至看不見自己的錯誤。
如果你有瞭權力,會對自己動刀嗎。
正因為權力的扭曲,社會上才會出現快遞員為瞭休息故意酒駕這種事發生。一個人能把另一個人壓迫成這樣,真的很可怕。
我說這種扭曲,這種看不見自己的錯誤,就是為瞭讓人能看見這些。
王陽明肯定也有類似老子的這種邏輯,隻是我沒接觸到,所以這篇隻提到瞭老子。我隻是對王先生的生平比較瞭解,他的書沒有深入研究,有些話題以後看看應該會有更具體完善的看法。這個以後是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沒有以後也有可能。因為一直都考慮別人,說別人可能感興趣的東西,下一篇我想講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想把自己的邏輯框架從頭到尾整理一下,這是我理解所有事情的方式,但我卻沒有專門弄一篇講這個隻以我自己為中心的東西。無論如何,我想把它完整的梳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