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杭州濱江區“多代同樓”項目引發熱議。
一些入選該項目的年輕人,通過志願服務兌換房租——每月陪伴老人不少於10小時、為老人提供幫助,就能夠免房租入住養老機構裡的公寓標間,每月僅需支付300元管理費。
項目一經推出,年輕網友紛紛表示心動,各界人士也為此點贊。隨著老齡化趨勢加深,銀發一族渴望有質量的互動和陪伴,養老服務供應不足的問題越發得到重視,而年輕人也希望能夠借此機會降低生活成本、減輕生活負擔。
因此,這種“陪老人免房租”的項目模式被視為“多贏之舉”,不少網友建議讓這一養老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普及。
今年以來,許多社會熱點話題都表明:中老年群體與年輕人之間正在打破“壁壘”產生更多交集,並已成為一種顯性社會趨勢。這也讓並非首次招募的“多代同樓”項目,獲得瞭更大的傳播聲量。
立足當下老年產業的發展階段,AgeClub將聚焦“代際互動”視角,深度分析“多代同樓”的養老創新模式,並結合國內趨勢和全球案例,探究我國養老供需平衡問題的應對新思路、銀發服務賽道的發展機遇與方向。
PART 01
“多代同樓”:
豐富互動場景,提升陪伴質量
杭州濱江區的“多代同樓”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年前。
在濱江團區委、區民政局和區內最大的養老機構“陽光傢園”的共同商議下,一個名為“陪伴是最長情告白”的志願項目於2017年年底試行,於2018年公開對外招募。
作為杭州市最大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陽光傢園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等服務為一體,在可承受范圍內拿出一定比例的房源,分批招募年輕人入住。通過讓年輕志願者們住進養老院,為老人帶來更多活力,並構建社會支持網絡,促進代際之間的互惠互助。
參與項目的首批志願者由附近企業推薦,經相關部門審核,為養老機構裡的老人提供志願陪伴服務,主要內容是陪他們聊天、看書、寫字,教有需求的老人們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等,每月達到20個小時的陪伴服務時間,即可以每月幾百元的優惠價格入住養老院。
志願者們會教老人如何用微信與傢人視頻聊天、如何使用iPad觀看視頻、如何網絡購物、如何用英文進行簡單交流。
他們還會開辦豐富的活動和課程,讓更多老年人主動減少瞭看電視和搓麻將的時間,沉浸到這些新鮮事物當中。
有少兒書畫教育工作室的創始人在養老院開辦書法國畫班;有熱愛運動的硬件工程師教老人簡單的東方舞和瑜伽動作;有小有名氣的網絡作傢教授老年人茶文化和養生知識;他們還在空閑時一同聚餐、為老人編排舞蹈節目、策劃書畫展覽等等。
養老院中的許多高齡老人則會與年輕人分享從前的歷史,傳授在待人接物與教育子女各個方面的經驗。老人們豐富的人生閱歷、謙和有禮的性格也一改志願者們的刻板印象,還有老人為年輕單身的志願者介紹對象,和他們結成忘年交的朋友。
後續項目回訪過程中,工作人員瞭解到:年輕人利用自身技能開展的課程與活動,與養老院裡原本設置的興趣小組內容重合度較高。還有不少老人提出,相比“一對多”的課程,更希望有年輕人“一對一”穩定長期的個性化陪伴。
年輕人教老人書畫
正是在這些新發現和新需求的推動下,陪伴型養老項目“多代同樓”項目應運而生。
與之前的志願項目相比,“多代同樓”主要有兩大特色:
一是年輕人與老人住進同一棟樓。
據養老院負責人介紹,原來年輕人單獨住在一棟樓,除瞭課程和活動,生活中與老年人交集較少。“多代同樓”項目的年輕人則和老人住進同一棟樓,代際之間的共同社交場景比以前更加豐富。
二是相比服務時長、更加註重陪伴質量。
“多代同樓”以每名年輕人結對2-3位老人的形式建立穩定的跨代社交圈。
考慮到年輕人工作較為忙碌,每月最低陪伴時長從原來的20小時下降至10小時、租金從600元降為300元,引導他們更加註重陪伴質量。
而在項目實施前,為確保年輕人與老人實現精準配對,區民政局會聯合養老院進行走訪,對院內“老漂族”、退役軍人、退休教師等不同類型老人進行生活習慣和性格畫像,同時聯合區教育局、社發局、公安局等部門篩選主動報名的教師、社區醫生和民警等,經過面試、見面會等形式對年輕人進行選拔。
截至今年,“多代同樓”項目已有兩批15位年輕人完成瞭陪伴服務,第三批招募工作正在進行中。而招募剛開始不久,就已經吸引瞭20多位年輕人報名。
據杭州濱江綠康陽光傢園院長陳曉亮說,來陽光傢園應聘的陪伴者中,大部分是大學生和創業不久的年輕人,年齡在20歲上下。
“他們與院內老人的年齡差正好符合‘隔代親’的樣子。老人們對與自己孫輩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有著天然的好感,這也正是‘多代同樓’理念的來源。”陳曉亮說。
PART 02
海外案例:
打造代際支持網絡,煥發高齡老人活力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持續發展,中國城市居民的養老服務由最初相對單一的養老模式,發展成為傢庭、機構、社區養老結合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
其中,老年人與血緣子女共同居住的傢庭養老模式,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普及度最高的養老模式。
根據老齡科研中心養老居住意願的調查數據,國內85%的老年人非常明確地表達一定要居傢養老。
其實,不僅是中國,即便在世界范圍內,居傢養老仍是多數長輩的主動選擇。
同時,我國的傢庭結構正經歷由大傢庭向小型傢庭轉變的過程。傳統的傢庭養老模式正逐步弱化,單人傢庭、空巢傢庭的比例日益提升。
而新社會關系網絡的發展,將成為傢庭血緣紐帶的有力補充,以滿足老年人在不同居住模式下的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完善當前的養老服務體系。
事實上,“多代同樓”的養老服務模式源自歐洲。
21世紀德國老年人口增速顯著提升,德國將多代養老社區行動上升為國傢策略。
2006年《多代屋行動計劃》發佈,要求每個城市佈局至少一個多代互助社區節點,構建覆蓋全德的多代社區網絡體系。
德國“多代屋”可以是幼兒園,也是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有時還充當年輕人的“教育中心”和“咨詢處”。
在這裡,老年人義務為托兒所的孩子們讀書,給予來訪的年輕人中肯的生活建議;小朋友耐心陪伴老人,青年學生則利用業餘時間教老人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數據顯示,大約2萬名各年齡段的志願者參與到“多代屋”計劃中。
德國政府還鼓勵不同地區的“多代屋”根據當地特色和老年人需求,組織有針對性的服務和活動。比如引入閱讀、寫作和數學等主題工作坊,為來訪的人們開展相關技能培訓。
2020年,“多代屋”為人們提供瞭超過900個學習培訓機會,成為當地居民的學習場所。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多代屋”還為老年人等提供電話學習、戶外散步學習、網絡虛擬展覽、視頻咨詢等遠程活動,持續維系為老年人搭建的社交網絡。
除瞭德國,在西班牙、英國、荷蘭,乃至東亞的日本、韓國,都有跨代互助的養老項目。
據《放晴早安》報道,日本一傢名為“銀杏庵”的養老設施甚至推出瞭“嬰兒工人計劃”來幫助人們進行跨代聯系。
這傢養老院雇用瞭0-3歲的小寶寶,在父母或監護人的陪同下進入養老院,為老人們帶來活力。而工資則會以尿佈、嬰兒配方奶粉、免費嬰兒照片拍攝和附近咖啡館的優惠券等方式發放。
f0e45cf6c69c5d06924eb2cd3990f176
兒童進入養老院
可以看出,在社會親緣關系網絡變窄、代際交流程度降低的老齡化大背景下,非血緣關系的代際支持是全球范圍內正在探索的養老服務新方向。
代際互動視角下的老人,並非是單向的被照顧者,而是深度參與到活動中,並通過幫助他人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
老人們會把多年以來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小技能、帶孩子的經驗等,傳授給年輕人,甚至可以做義工。據瞭解,許多代際互助項目中的老人會自願無償地提供例如照看孩子、打掃房間等服務,或幫助比他們年紀更大的老人們。
據瞭解,年輕人和兒童也有強烈意願參與“多代屋”項目。
根據德國政府數據,65%的“多代屋”成功地把各個年齡段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這些“多代屋”中,超過65歲的老人占15%,50~65 歲的占 17%,其餘都是兒童和年輕人。特別是兒童,他們經常和老人一起讀書、畫畫,撫慰老人們孤單的心情,溝通代際情感。
PART 03
代際互動:
模式探索與社會趨勢的“雙向奔赴”
回看國內,“多代同樓”項目正是我國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時代背景下,發展代際互助養老模式的重要探索。
此外,我們還關註到,隨著代際融合加深,適合跨代共享的公共空間和社交場景也在不斷增多。
近年,我國養老行業的關註方向不僅包括配套設施等物質方面的供給,還越來越重視適老化城市治理、營造尊重包容的老年友好社會氛圍。
令人欣喜的是,代際關系的支持不止於自上而下的模式探索,諸多熱點話題和消費潮流的湧現,都展現出代際互動正在成為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共同選擇——
在《年輕人在“蹭老式消費”,銀發族開始為自己花錢》一文中,AgeClub總結:消費理念的改變,使年輕人與中老年群體在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上產生瞭更多的“交集”。
主要面向老年人的社交場景,如夕陽紅旅行團、以老年顧客為主的社區食堂、老年大學等,正在迎來更多年輕人的主動加入。性價比更高的老年產品、老一輩提供的經驗和關懷,都深深吸引著當代年輕人。社交平臺上出現許多新風潮,被外界調侃為年輕人的“蹭老式消費”。
f953f3975bf676f46ed4597ea6f02da4
年輕人打卡社區食堂
事業端層面,代際互助的養老模式正在從機構走向社區,擴大試點范圍,豐富服務場景。
2021年,濱江區加大探索力度,以春波、迎春、濱文、錢塘四個居傢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推出瞭社區版“多代同樓”項目,將四個試點居傢養老服務中心均按照“多代同樓”的養老服務改革要求進行改造,並分別配有青年陪伴隊,平均每個青年志願者服務三到五位老人,讓更多“老漂族”“空巢老人”打破單一生活圈,豐富晚年的精神世界。
產業端層面,面對大規模老齡人口的養老需求,社會必須調動多元資源,建立體系化的養老支撐。這需要高性價比、可嵌入、模塊化的養老服務產品,和更高品質、更專業、定制化的養老服務解決方案。
首先,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養老行業,培養專業人才,以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水平。
今年以來,國傢部委、各地政府、各高校不斷發佈有關擴大養老人才的相關政策,聯合行業協會、老年企業共同應對老年產業的快速增長和人才缺口。比如,最近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舉辦養老領軍人才研修班;國投健康、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共同牽頭發起“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教融合共同體”,為智能養老行業賦能和儲備人才力量。
其次,重視房地產、物業服務與養老產業的結合發展,加快適老化和無障礙設計的普及,為全齡社區和代際支持創造良好運行的線上與線下環境。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智能科技,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線上平臺,實現無障礙的數字體驗,滿足當代中老年群體的多元需求。
另一方面,養老空間場所問題的解決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問題,推進無障礙設施和適老化建築設計方案等,借助智能傢居科技、健康監測設備,提升老年人線下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根據淘寶天貓傢裝傢居聯合智篆 GI、清渠數據發佈的《2023中國居傢養老空間消費趨勢洞察》,從老年人居住房屋建造年代來看,近六成老年人住宅房齡超過20年,上下樓不方便、缺乏警報裝置、扶手等必要安全設施是老年人自住房主要的不適老問題。
居傢養老空間相關商品消費群體以25至49歲為主,人群占比達75%;除子女消費外,近兩年來,中老年自我改善消費心智日漸養成,50+人群規模復合增長超10%,60+人群規模復合增長超16%。
可以看出,目前子女仍是適老化產品的主要消費人群,結合代際互動趨勢,能夠滿足代際差異點的居傢適老化產品值得企業探索。
同時,優化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夠繁榮養老消費市場、有效激發養老消費的潛力。
根據國內針對代際支持對傢庭養老消費影響的研究,子女流動距離的增加讓代際支持結構發生瞭明顯變化,同血緣代際的經濟支持逐漸取代情感支持成為代際支持的主流,非血緣的情感支持和社會關懷將成為有力補充。
這種變化將會提高傢庭養老的消費規模,對夯實養老消費體系提出瞭更迫切的需求。
圖源:B站跨代共居綜藝《屋簷之夏》
目前來看,與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老年消費需求相比,老年產業的供給端成長速度較為滯後,各品類供給體系尚待成長,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長護險擴大試點、商業保險參與等舉措,更加撬動瞭老年健康產業的市場空間。
在《深度 | 老年健康險創新產品加速面世,將為老年產業商業化變現帶來哪些機遇?》一文中,AgeClub在與多位從業者交流時發現,商業保險已經成為老年健康領域的重要支付方,許多從事慢病管理或者居傢康護服務的公司,都展開瞭在商業保險領域的業務探索和佈局,部分公司的商保收入甚至占到整體營收的一半之多。
養老服務的商業化探索不僅需要創新項目和科技應用,社會環境和氛圍的塑造也十分重要。
隨著老年產業進入發展的2.0階段,代際互動、支持與融合將助益老年人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激發消費潛力,促進養老行業的可持續增長和繁榮。
參考資料:
溫芳:《保障性多代住居體系營建研究》
李瑩:《子女流動背景下代際支持對傢庭養老消費的影響》
澎湃新聞:《杭州濱江區試水“多代同樓”養老服務模式,讓“人生的秋天”暖暖的》
浙江在線:《杭州市濱江區探索“老少相伴”的養老新模式》
-END-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