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傢、煉丹傢,道教上清派著名代表人物,自號華陽隱居,故後人又將其稱為“陶隱居”。
《養性延命錄》一書主要是以北魏張湛的《養生集》為基礎,輯錄瞭前人的養生要語,引用古籍達三十多種,陶弘景依據自己的養生體驗,將前人的養生理論與方法,作出系統性的整理,如《養生延命錄》序雲:
“上自農黃,下及魏晉之際”,可見陶弘景認為道教是始於遠古的“農黃”時期,早在神農氏、黃帝時期就已流行瞭養生技術。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已難考證,但可以說明道教與古代醫學有著密切關系,都是以神農氏與黃帝作為其文化起源的象征。養生原屬於保命的醫學,道教則由養生而長生,擴充瞭醫術的宗教性格。依附於醫學發展出特殊的宗教體系。
六朝時期道教與醫學似乎也是緊密不分的,有所謂“以醫傳道”與“借醫弘道”的發展方式。陶弘景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其《養性延命錄》堪稱是魏晉之際道教醫學養生學集大成的著作。道教的養生主要還是從“人體”的“形神”入手,重視精神與肉體的保養之道,從醫學的長壽技術,進入到修道的生命境界,如《養生延命錄》序雲:
很明顯的,道教的養生其實就是一種“貴人重生”的思想,認為“人體”是生命最高的存在形式,重點在於具體的保養工夫,使“人體”可以百年耆壽,進而長生不死。這種保養工夫,主要就是“養神”與“煉形”。對“人體”進行精神與肉體的開發,讓身心處在極佳的生命狀態,以延年益壽,進而長生不死。
道教養生的方法與技術極為豐富,在“養神”與“煉形”方面開發出不少的人體修煉工程,形成瞭多彩多姿的道教健身術,張湛收集瞭多種健身治病的養生方法,分成為十類:
d3f3536d214376a093c6d58c0efa4894
這十大類的分法,企圖將各種養生方法都包含進來,卻缺乏瞭分類的系統。張湛是將人體分成“神”“氣”與“形”等三個層次,“神”是指人體意識,其養生方法稱為“嗇神”,“氣”大約是指人體能量,其養生方法稱為“愛氣”;“形”是指人體肉身,其養生方法稱為“養形”。那麼,“飲食”“房室”“醫藥”等應該屬於具體的“養形”方法,“導引”屬於“愛氣”方法,“言語”與“禁忌”比較難歸類,是屬於精神層面的養生方法,或許可視為“嗇神”的方法。
陶弘景重新“刪棄繁蕪,類聚篇題”,全書分成六篇,即“教誠篇”“食戒篇”“雜誡忌禳祈害篇““服氣療病篇”“導引按摩篇”等,指出養生技術主要有兩個領域,第一是神聖領域,涉及到道教的祝由、祭祀、符籙、法術,戒律、齋醮、科儀等,陶弘景僅在第三篇簡單帶過而已,不是該書的主要課題。第二是人體領域,主要有服食養生、服氣養生、按摩養生、房中養生等,進行人體的療病去疾,建構動態平衡的人體養生工夫。
a654e8608c2cc9b8558cde9c71209cd8
服氣養生是道教養生術中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服氣”又稱吐納之道,是以呼吸運動來治病健身的養生方法,也是在古老醫學的長期累積下,發現瞭各種呼吸技術能夠改善人體生命內在的環境系統。“氣不行則生病”是服氣養生的最基本觀念,認為呼吸可以改善生命體質,預防疾病的產生。但是呼吸是要講究技巧的,一般以深呼吸為佳,讓氣在體內運行可以達到去病療疾的效果,道教的“食氣”是要對氣進行培養與鍛煉,對於人體除瞭能驅疾保健外,還能全真延年。
道教服氣養生主要來自於“以氣為本”的人體觀,認為“氣”是人體生命的核心,人體的生存完全靠“氣”來維持,在身體中養“氣”,就可以將“道”保存在人體中,而“神”與“精”是附在人體的“氣”中,隨氣來運轉的,如雲:
道教雖然講精氣神,主要仍以“氣”為主,進一步認為“氣”就是“道”,有著“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的主張,肯定保氣的技術可以讓人體得道而長生。
在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記錄瞭一種以特殊吐納來治病養生的功法,一般稱為“吐納六字氣法”,其內容如下:
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傢行氣,率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第90頁)
吸氣的方法隻有一種,吐氣的方法因口型與發聲的不同而分成六種,即“吹”“呼”“唏”“呵”“噓”“呬”等。此“六字氣法”在道教中頗為流行,後代發展出專為治病的功法體系。此一功法治病的基本原則,在《養性延命錄》時已大致確立,主要是以“長息吐氣”來對治各種疾病,尤其是針對五臟疾病各自不同的病理形態,奠立瞭以六氣配五臟的治病法則。
◎免責聲明:圖文內容來源於網絡。作者:鄭志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