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出身於官宦世傢,侯方域祖父侯執蒲,科舉中進士而官居太常卿;侯方域的父親也進士及第,後為戶部尚書;侯方域叔父侯恪任南京國子監祭酒;侯方域妥妥的一個官三代!
侯方域自幼隨父親在京師,出入公卿之間。少年時期就開始顯露出不俗的才華。侯方域本人雖科考未中,但才華橫溢,頗受推重!
在南京生活的時間裡,侯方域和冒襄,陳貞慧,方以智等人頻繁往來。他們才華橫溢,常出入於青樓楚館,揚名坊間。在對阮大誠等的鬥爭中積極且激進,因此在東林人士中聲名鵲起。加上傢世顯赫,獲得瞭不俗的社會聲望,被東林人士推舉成為明未"四公子",當然反對黨不一定認可!
崇禎十二年,侯方域來到歌妓雲集的南京。他本是為應試,救父親而來,最終卻在青樓一擲千金,依紅偎翠,過著聽曲品戲的生活。對於此事朋友們有的避而不談,有的一同享樂,但是黃宗羲、張自烈等人對其行為卻頗有微詞。
侯方域祖父因參與黨爭,曾經遭到罷官!侯方域的父親因黨爭而被對手陷害,此時正在獄中!
而侯方域自從結識瞭善彈琵琶的秦淮歌妓李香君,開始沉溺於美色之中。李香君為其唱《玉茗堂》《琵琶詞》。侯方域投桃報李,又是贈詩又贈扇子。其詩曰: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爭禦富平車。
清溪盡種辛荑樹,不數東風桃李花。”
汪琬說:“予又聞, 朝宗嘗遊金陵,摯其囊數千金,寓居桃葉渡,日夜招故人善飲酒者,挾妓彈琵琶縱飲,所制盤饌甚盛,費輒不貲。”
在傢族遭遇災難之時,侯方域對營救父親束手無策,卻流連於青樓之中,揮金如土,歌頌青女!
而此時方以智的父親同樣身陷大牢。方以智如何救父的呢?他等在官員們上朝的路上,叩頭,哭泣,請求官員們重審父親的案件!此事傳到祟禎的耳朵裡,祟禎憐其孝心,命人重審此案!最終方孔炤得以出獄。
侯方域在父親遭難之時,卻寄情青樓,可見其薄情與懦弱的一面。
從侯方域這一行為,李香君看出瞭他的弱點,並聰明的抓住瞭這個攀附的機會。隻能說,能走到一起的人,品性都是相似的!
此時的李香君為何不勸其救父呢?這是青樓女子的智慧,一切要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侯方域之父如果仍在獄中,自己還會有很多機會和侯方域在一起!若侯方域之父獲救,定會反對侯方域和自己在一起。難怪後來在侯傢身份暴露,被侯父趕出侯傢!
侯方域在明朝兩試而未第,隻是個秀才,舉人都不是,連做末流小官的資格都沒有。順治八年他又參加瞭清朝開的科舉,不過中瞭副榜!在清朝參加科舉這本無可厚非,畢竟舊朝已去,人還是要吃飯的,男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但是接下來的一件事卻另人大跌眼鏡!
清初仍然有很多義軍樹幟反清。當時張存仁剿榆園軍,十幾年間不得其法。榆園軍善於利用地形,以深林為掩護,以地道為依托,清軍始終無法捕捉到他們的主力。張存仁於是向侯方域求教。
《清史稿·張存仁傳》:“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三行省,巡撫保定諸府,提督紫金諸關,兼領海防。盜發榆園,為大名諸縣害。存仁聞歸德侯方域才,貽書咨治盜策,方域具以對。存仁用其計,盜悉平。”
侯方域獻瞭一個連環計,先用火攻去其地上藏身之地樹林,再用水攻堵其地下藏身之地地道!
一、火攻之計。“《銅山縣志》:乃陰使人持火具從間道焚林烈澤,煙焰漲天,繼遣健丁操銳斧列陣而進,摧枯刊木,灌莽若洗,賊始惶駭,思鳥獸散。”
焚燒農民軍藏身的樹林,然後用斧頭砍掉燒焦的樹幹,把農民軍逼進地道!
二、水攻之計。“《銅山縣志》:公诇知之,使卒決黃水灌之。穴塞,賊益窘迫,乞命。匝月而渠魁授首,餘黨悉平。”
然後掘開黃河水,黃河水灌入地道,農民軍大敗!
如果隻是用水灌地道,倒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掘開的是黃河之水,無數百姓也隨之遭殃!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遭受黃河之害,無數人喪身黃河之水!這次掘開的是黃河荊隆口大堤,這座大堤在弘治二年曾經決堤,當時的魯南和河南成為一片黃泛區,明朝緊急調用瞭二十萬民夫才堵住缺口。
用瞭侯方域的計策,清軍統帥張存仁掘開荊隆口黃河大堤,頓時洪水泛濫將直隸、山東、河南變成瞭一片無人區,死傷者以百萬計。清政府也不敢把此事記入官方文件。
侯方域大概想以此舉立下投名狀,以獲得入仕清朝的機會!然而一個人太過歹毒,高層也不敢用,難道他們不怕有一天火會燒到自己身上嗎?侯方域一無所獲,而且因此名聲盡毀!
巨變之後,侯方域在他的《壯悔堂記》中說:
“餘少遭黨禁,又歷戎馬間,而乃傲睨若是,然則坎凜而幾殺其身,夫豈為不幸哉!忽一日念及,憮然久之,其後歷寢食不能忘。時有所床,創輒思,積創積思,乃至於平生之可悔者多矣。”
問君何所悔?問君何所憶?不過是為付出太大而一無所獲、聲名盡毀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