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主义一词最早起源于安东尼奥·葛兰西,他使用“福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活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法国调节学派把福特主义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殊的历史形式,从它与社会、经济、政治职能的紧密联系,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研究。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
这些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1.大规模生产。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资本家只有在自己更便宜的出卖商品的情况下,才能把另一个资本家逐出战场,为此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增加劳动生产力的首要办法是更细的分工,更全面的运用和经常的改进机器。
2.标准化产品。在泰勒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劳动的标准化、强化的技术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机器,可以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
3.垂直的组织形式。在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为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企业的唯一选择只能是运用周密的计划和决策、强有力的指挥和控制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奖惩来保证生产流水线的有序高效运行。
4.刚性生产。即劳动技能、管理结构、组织边界及产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刚性特征。
5.生产者决定论。工业经济时代,规模经济效益依靠厂商资本投入的增加、生产的内部化、系统的封闭性和功能的齐全化,意味着厂商必须和有能力完成产品的各个部分和环节,这些都构成了最终产品生产较高的进入壁垒,生产者从而控制着产品的定制权和定价权。
6.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在福特主义下,资本利润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效益和寡头厂商之间合谋形成的产量限制和垄断高价。
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是指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生产模式。他在许多方面与福特主义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1.大规模定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大。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必须实现成本的持续下降,而各类企业又必须对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反应。大规模定制正好适应了企业必须采取能同时提高效率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战略。
2.水平型组织形式。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从专业化的角度讲原先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外包出去,使每个企业只专注于某一个部件或产品的一个部分,因而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和其他企业相互协调来完成的,大企业的垂直管理被水平管理所替代。
3.消费者主权论。在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时代,需求和消费力是制约机构及增长的主要矛盾,企业不但要不断的运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去创造新产品和新产业,而且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速度的革命。
4.弹性生产。按照“新水桶原理”,企业总是用自己强势部分与其他企业的强项相结合,组成灵活的单元或团体。
5.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分工和专业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企业无论有多雄厚的实力都离不开与其他企业的有效合作。
下一篇
宝子们,赶上双11,一年才一次,不管你打算买啥,咱先领了红包,薅了羊毛,再考虑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