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再次尋陵紹興之印山越王陵:越魂 [第一集 大墓迸現]

江南的山色

總是在鬱鬱蔥蔥之中帶有些許的嬌柔

此起彼伏間

圓潤的外表之下包裹著深秋的煙雨

蘭渚山

紹興市東南會稽山餘脈上的一座山嶺

因《越絕書》中曾有雲:“勾踐種蘭渚山”

使它在2500餘年之前

就已經成為瞭越國宮苑殿宇的一部分

而後又近千年

東晉永和九年的上已日

王羲之邀約謝安、孫綽等41人聚會於此

眾人曲水賦詩、集留成冊

微醺中的王羲之題寫記序

因此造就瞭千古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

40bb4b9634087a0bdc94786947bc1d15

而當時狂歡的眾人也許不知

就在他們酒觴流連的蘭亭以東僅三四裡許

在一座好似倒扣封印的山坡之上

那裡沉睡著一位春秋時期的越國王者

一位帶領那群“斷發紋身”的山野之民

從古老的浙南群嶺之中走出

並進入惶惶史書的

越人豪傑

北臨棋盤山

西依蘭渚山

南接裟帽山和筆架山

東眺會稽山

在這一處群山環抱的小盆地正中

有一座高度僅四十餘米

近似覆鬥形的小山

因它的外型好似一方扣壓的印信一般

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印山”

1973年

紹興林場在山地劃分界限之時

偶然間在印山的一個斷面上發現瞭人工堆築的夯土層

林場人員隨即便將這個發現報告給瞭紹興文物保護部門

由於當時的考古技術尚不成熟

文物部門僅把印山列為重點文物保護中心

並未對其進行深入的考查與挖掘

1996年

文物部門發現印山上突然出現瞭三個現代盜洞

經過調查

位於中間的盜洞洞口竟然堆積瞭大量的青膏泥與木炭

這不禁讓人懷疑盜墓分子早就進入瞭墓室

為瞭保護這座未知的古墓

經國傢文物局批準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

從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

歷時近兩年的時間

對大墓進行瞭搶救性發掘

但隨著印山峰頂上一層屋的夯土被移除之後

一座既讓人為之驚嘆

又讓人感到始料不及的大墓

展現在瞭人們的面前

今天

當我們驅車來到印山之時

山腳下除卻兩座現代建築之外

便是在文保碑一側

沿山而建的步行石梯

1998年

在當年印山考古發掘完成之後

為瞭向更多的旅遊者展現印山大墓的風采

紹興市斥資興建瞭大型的鋼構展廳

不僅將墓室整體進行瞭保存

而且還將原有山體之中開鑿的墓道

一並涵蓋其內

沿著印山山腳向東而行

在東側的半山腰上

便是進入墓室的甬道長廊

墓室甬道沿山體開鑿

可以看到兩則裸露而出的碎石

根據《發掘簡報》所述

這道墓道全長54米

底寬4到8米

因為墓道是由山側向山內開掘而成

所以形成瞭外淺內深的格局

當墓道行至盡頭

一座極為壯觀的木制槨室迎面而來

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中原墓室結構

這座大墓以狹長的“人”字坡的木屋結構築造而成

f3b33e10c0dc69b9f99669ce096b1640

墓室的全長近35米

寬6.7米

墓內復原高度達到5米

是由124根長5.9米

長寬80厘米的平整木枋傾斜相搭而成

內部空間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

每根斜撐木的外側面未經加工

大多自上而下挖有5對穿孔

這是當年在運輸和安裝時便於穿繩搬運而用的

而木枋的其餘三面卻經過瞭細致加工

不僅使得每根枋木都是極為平直規整

同時

在這三個面之上還發現有髹漆的痕跡

枋木之間的縫隙處也有漆面覆蓋

在保存較好的地方

發掘之時依然光亮如鏡

環視墓室的四周

可以看到這座大墓的墓坑是在山頂鑿巖而成

不僅將山頂削平

而且還硬生生的開鑿出一條長46米

寬近20米

深近13米的巨型石坑

墓底除瞭處於最下層的枋木組合的墓室外

在墓室後方

考古人員還保留瞭部分當年建造時為防潮而夯築的木炭層

暗黑的木炭層外型與墓室形狀一致

兩面呈斜坡狀

在木枋之外的厚度達到一米

而在墓室之下

則還有深達1.65米的木炭層

可以說

古人用一個巨大的木炭外殼

將核心的墓室團團圍聚在中心

據測算

這座大墓填炭的總量

達到瞭驚人的1400立方米

為瞭使墓室在南方這個多雨濕潤的環境中保存的更為長久

木炭層僅僅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其上和其下還有另外兩組設置

在木炭層與木坊之間

建築者用砍伐木材之時剖取的樹皮

一層一層的貼於木枋的外表之上

這個樹皮層竟然達到瞭140層

經過建墓之時的夯築與數千年來封土的疊壓

每道木皮層雖然都被擠壓的很薄

但總厚度至今依然超過20厘米

可見當年做工之繁巨

而在木炭層之外的整個墓坑之中

則是填充瞭厚達6.6米的青膏泥

體積更是超過瞭5700立方米

青膏泥,也稱白膏泥

它是一種質地細膩而且粘性大又滲水性小的漿土

潮濕時呈青灰色

曬幹後呈白色或青白色

是在先秦及兩漢時期

作為墓葬防潮防滲而常用的一種填墓土

在1998年發掘之後

因為墓坑要做展示使用

所以這些厚厚的青膏泥便被移走瞭

墓坑之上原本是一座東西長72米

南北寬36米

中心最高處達9.8米的巨大夯築封土堆

現在

這座封土堆在墓坑的西北兩側還保留有部分基礎

其它封土則因為當年發掘及後期興建館舍的需要

而被移除瞭

面對如此巨大而又奢華的墓葬

每一位參觀者都會不禁要問

它的主人是誰?

然而

隨著大墓一層一層的發掘

直至考古完成

這個答案始終未能明確

因為

它的內部早已被人盜掘一空

發掘之時

考古人員在封土中共發現瞭大小不一的古代盜洞7個

它們呈一字形

準確的沿封土東西向

開掘在墓室上方的中軸線上

其中最大者

直徑達到8米之巨

它們全部直接插入墓室之內

好似為這座大墓專門開辟瞭7道出入的閘門

以至於墓室經過清理

僅僅發現瞭極少數的玉石器與漆器陶器的殘件

哪怕略顯完整或是帶有墓主信息的遺物片件皆無

在出土的41件陪葬品中

除瞭19件八棱形

高度僅7厘米左右的石質席鎮外

其它諸如鉤形器 玉飾及劍 鏃 珠 管等

不僅規格細小

有的甚至質地低劣

再經斷裂散亂後

遺落在墓室內的於土以及盜洞填土之中

可以說

盜墓者除瞭未曾將槨室付之一炬

墓中所有可見之物全部洗劫一空

即便今天考古而出的遺物

也多是搬運之時不小心的遺落遺棄之物

因此

這座墓葬的年代

我們隻能通過僅有的一些遺物來進行推斷

發掘之時

在封土和墓坑的填土中曾發現一些硬陶片

它們身上的紋路均是春秋中晚期的樣式

由此推斷

墓葬的年代上限應不早於春秋晚期

同時

在墓中發現的鉤形器

與在填土中發現的青銅鐸

它們的形制結構與春秋中晚期墓葬出土文物一致

而玉飾殘片與玉鎮上所鐫刻的紋飾

也與同時代吳國玉器窖藏風格相同

所以

最後專傢組認為大墓的時代應為春秋末期

在春秋戰國時期

紹興地區是越國的政治中心

在勾踐遷都瑯琊之前

這裡曾是數十位越王

以及高級貴族們生活的核心區域

印山大墓有如此規模宏大的結構與超大型的土木工程

無不顯示出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雖然墓中殘存的葬品不多

但玉劍玉鏃等禮儀用玉兵器

以及印山周圍規整的隍壕遺跡

能夠清楚的表明

印山墓

應是一座越國時期的王陵建築

而在春秋末期的這個時代

據史籍記載

越國曾有三位王者可能興此大墓

其一為勾踐的祖父

越王夫鐔

其二為勾踐之父

越王允常

第三

則為勾踐本人

《越絕書》

是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

該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的歷史事實為主幹

對這一歷史時期吳越地區的

政治經濟 軍事天文 地理歷法等內容

都有著較為全面的記述

《越絕書》記載

“若耶大塚者,勾踐所徙先君夫鐔塚也。去縣二十五裡”

“若耶”取自“若耶溪”之名

位於今天紹興市東南的平水鎮

但印山所處位置卻在紹興西南方

二者相距甚遠

所以夫鐔墓的說法

首先為專傢所排除

勾踐之墓在《越絕書》上記載為:

“獨山大塚者,勾踐自治為以為塚,徙瑯琊,塚不成,去縣九裡”

這表明

勾踐因遷都瑯琊

實際上並未葬於“獨山大塚”

而對允常所葬之地

《越絕書》有雲:

“木客大塚者,勾踐父允常塚也”

明代萬歷十五年編修《紹興府志》

明確記載

“越王允常塚在木客山”

“木客山在府城西南二十七裡”

所記地望與今天印山所在位置相符

同時

當地也有印山原被稱為“木客山”的傳說

根據史籍記載

允常至遲在公元前510年已即位稱王

而他又是卒於公元前497年

即春秋末年

從時代的角度來看

也基本上是符合的

雖然有些專傢學者還有一些質疑

但在1998年印山大墓發掘完成之後

專傢組在《浙江紹興印山大墓發掘簡報》中

依然將墓主推斷為:

勾踐之父

越王允常

而這座大墓最初被盜掘的時代

也是專傢通過蛛絲馬跡推斷而來

根據發掘過程中

於封土中所出現的7個巨型盜洞

它們不僅排列有序而且規模巨大

各個盜洞之間還不曾打破相互之間的關系

因此可以肯定

這7個巨大的盜洞應為同一次盜掘所為

而如此大規模的工程體量

隻有當時的統治集團可以實施

同時

從墓內隨葬品被有計劃的搬掘一空也可以看出

這顯然是外來勢力

進行的有計劃 有組織的“滅族掘祖”行為

此外

通過盜洞極為準確的找到墓室的情況

以及從盜洞填土中出土的印紋陶與硬陶片來看

盜墓者對深埋封土之下十餘米的墓室結構非常瞭解

盜墓時間距埋葬時間應不會太遠

而這一判斷的依據也來源於

在墓室內的清理過程中

於盜掘破壞後倒地的斜撐木

以及被打破的一塊獨木棺蓋板直接壓在墓室底木之上

二者之間幾乎沒有淤泥間隔

可以證實此次盜掘之前

墓室之內未曾遭到過外力侵入

墓內依然幹燥整潔

《史記·越王勾踐世傢》記載

公元前333年

“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此次敗楚失王

讓越國就此星散

浙江地區雖然仍為越人統治

但作為政治中心

也不排除楚人曾在征伐越國期間

在紹興周邊區域有過掘陵盜墓的行為

7a713c9150fc7e9076d55a4f14d97db8

不過

考古人員曾在盜洞填土中出土過一件鐵錛

這應是盜墓者遺留下的盜掘工具

從它的樣式來看

這是一件實心鐵器

雖然在戰國時期已經有鐵質農具為日常所用

但當時的鐵質農具

多是在木器之上套以鐵制鋒刃來使用

而全鐵農具則要到西漢時期才會成為主流

因此

這座大墓的初次被盜時間

也可能在秦漢之際

或為公元前222年

越君降秦之後秦人所為

或為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出兵會稽

滅越國遺族閩越 東甌之後

由適時的平疆兵將所為

紀錄片視頻請瀏覽:

再次尋陵紹興之印山越王陵:越魂 [第一集:大墓迸現]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暖通設計學習——防排煙系統設計(二 )

建規有關條文介紹對地下室、半地下室疏散樓梯間的規定  室內地面與室外地坪高差大於10m或3層及以上的地下、 半地下室的疏散...

· 41秒前

减肥分享 | 从130斤到95斤,不用节食就能做到

过完年最怕的就是称体重了,虽然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 …但突然就紧绷的袖子、裤腰和裤腿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你 胖 了

· 48秒前

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01、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瞭。——莎士比亞  02、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03、信用既是無...

· 2分钟前

求導,微分,積分的區別

導數和微分在書寫的形式有些區別,如y=f(x),則為導數,書寫成dy=f(x)dx,則為微分。積分是求原函數,可以形象理解為是函數導數...

· 5分钟前

带你识别茺蔚子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 6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