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14日發佈2023年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921763批次,依據有關食品安全國傢標準等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樣品70174批次,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2.40%,較2022年同期下降0.11個百分點。其中,第二季度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2.49%。
從抽檢結果來看,感覺情況還是說得過去的,不合格率隻有2.4%,比上年同期還下降瞭0.11個百分點。即便二季度有所反彈,也低於去年上半年水平。但是,能否充分反映食品生產經營現狀,安全率是否有這麼高,就很難說瞭。至少,抽檢的覆蓋面和頻率還是比較低的,是很難全面反映食品生產經營現狀的。
按照數據,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檢為2921763批次,平均一個省、市、區不到10萬次,具體到每個地市級城市,也就是300多次,按照消費量大的5大類食品抽檢,平均每大類60多次,按照25大類食品來看,平均每大類的抽檢次數隻有10多次。一個地級城市、一大類食品,10多次抽檢,抽檢率有多高,也就可想而知瞭。譬如餐飲食品,一個城市大大小小的餐飲店可能有數千傢,抽檢率普遍不足0.5%。食品生產企業可能沒有這麼多,但抽檢率仍然會很低。抽檢率低,就意味著抽檢的代表性不強,抽檢的代表性不強,食品抽檢的合格率就不能充分反映食品行業的實際情況,問題就有可能被掩蓋。
af89887b0163f3ff46d8c26f86f9f0e2
事實也是,食品是否安全,靠消費者用嘴是品嘗不出來的,除非遇到像“老鼠頭”這樣非常明顯的問題。即便如此,不也把“老鼠頭”當作“鴨頭”來處理,要不是輿論和公眾追蹤得緊,“鴨”就要為“老鼠”背鍋瞭。自然,保障食品安全,不能由消費者來把關,不能靠消費者舉報來把關,而必須由有關方面來負責。凡是受到消費者舉報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已經是大問題瞭,且很有可能已經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瞭威脅。
有關方面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顯然也不是靠檢查、抽查能夠達到目的的。那一切,都隻能起到督促作用,隻能表達一種姿態,體現領導和職能部門的重視。人的眼睛隻能看看後廚是不是幹凈,查查有沒有蒼蠅、老鼠和蟑螂,是否能夠做到“三不落地”,員工有沒有穿經過消毒的工作服、生產車間和操作間的衛生條件、溫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員工有沒有衛生合格證、臺賬是不是健全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滋生在食品的肌體裡,農藥殘留、添加劑、包裝過程的衛生條件等,靠檢查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如果檢查中能夠發現這些問題,那食品安全問題就太大瞭。眼睛看不到的問題,包括能夠看得到,但靠檢查看不到的問題,隻有靠抽檢,靠反復抽檢和高頻率抽檢,靠不斷地通過抽檢將存在的問題找出來。
恰恰是,作為食品安全最具殺傷力、影響力和震懾力的抽檢工作,並沒有得到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從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專業人才培養、抽檢經費安排、抽檢工作調度、抽檢節奏把握等各個方面,都處於比較松懈,甚至麻木的狀態。尤其是抽檢經費的安排,完全不適應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即便安排瞭一些抽檢經費,卻在具體工作中,經常出現被挪用或浪費現象,真正用於食品安全抽檢的,數量有限,繼而導致抽檢的頻次很低,根本無法有效反映食品安全工作現狀,無法把存在的問題及時通過抽檢找出來。相反,在相關職能部門,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毫無意義和價值的評比、培訓等。如某省組織的所謂質量提升行動,一年搞七、八場,聲勢浩大,準備工作充分,花的錢也很多,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結果是,除瞭可以給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提供總結素材外,什麼效果也沒有。相反,弄得基層怨聲載道,企業苦不堪言。如果把這些經費用於抽檢,包括食品安全、產品質量、民生保障的抽檢,可能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抽查出來的問題也要多得多。知道瞭問題,隻要認真整改,安全隱患也就可以有效消除,食品安全工作、產品質量工作就能提升到新的檔次。
也正因為如此,在對食品安全抽檢工作予以高度肯定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發揮抽檢工作的作用,從抽檢經費的安排、抽檢人員素質的提升、抽檢效率的提高、抽檢頻次的增加、抽檢發現問題的整改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標準、嚴格要求、強化責任,那麼,食品安全工作就能不斷提升檔次和品位,從而帶動廣大居民生活品質、生活質量的同步提升,不斷增強廣大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導讀: 9月25日超短情緒1.超短概覽:911周期確認終結昨天豪悅護理無頂單情緒驟降是信號,大盤大跌+超短大分化,今天病毒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