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爱吃茶吃酒,说到吃酒,便不能不提《水浒传》,里面的绿林好汉每次赶路歇脚时,只要寻得酒旗招摇处,落座后便让店小二筛两大碗酒,切两斤大块熟牛肉,看得人食指大动。《红楼梦》里林黛玉也评价贾宝玉是“好吃酒看戏的”,那么,在古代大家为什么都管“喝酒”叫“吃酒”呢?
关于古代喝酒为什么是“吃酒”,一种说法是与用词习惯的演变史有关。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多用“食”、“啖”表示吃喝,那时“喝”字还没有出现,“啖”字也可以表示“喝”,还有“啖酒”的说法。
随着语言的演化,“吃”字的用法越来越常见,“饮酒”和“吃酒”混用。到后来,“吃”和“喝”的用法渐渐分离开,“酒”便和“喝”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不过“吃酒”的说法,不但没有完全隐身,反而在许多地区都可见踪影,在江浙地区如杭州、绍兴、宁波一带的方言里,依然保留着“吃茶”、“吃酒”的说法。人们约酒时不必绞尽脑汁想什么话术,一句简简单单的“吃酒去”便足以勾起对面酒友的兴致。
古人一直很重视吃饭这件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丰子恺插画",与之相关的礼仪也十分分明,大到各种饮食养生观念,小到筷子的摆放顺序,都很有讲究。
把“喝酒”说成“吃酒”,也体现出了爱酒之人的高明之处,将喝酒的动作模糊,提高到了和吃饭一样的地位,赋予了吃酒一种正式的仪式感,约酒时也更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敬。
古代酿酒技术受限,虽然春秋时期酿酒工艺就已经出现,但酿酒使用的多是发酵法,因此酒糟、酒底(沉淀物)和酒难免混在一起,为酒加了不少“小料”。
那时的“一壶浊酒”不是诗人们的自谦,而是真的不像现在的酒那般清澈,再加上古代提纯技术不高,酿出的酒度数普遍偏低,饮多也不易醉,“一饮三百杯”听上去也就没那么夸张了,所以吃酒是真的吃酒,不仅尽兴,吃多了还有饱腹的效果。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我们现代通用的蒸馏技术在元朝才出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吃酒”是生产技艺、语言发展、礼制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现在我们喝的酒早已脱胎换骨,但是“吃酒”一词却沿用了下来,传承至今。一句“我们吃酒去”,胜却约酒话术无数,更是倾注了我们东方独特含蓄与风雅的一种浪漫邀约。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