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
20世纪美国作家,作为“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以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小说,深刻表现了美国南方150年来的社会变迁及不同家族各色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心路历程。他对于人类心灵状态的洞烛幽微,对于时间关系的深刻领悟,对于意识流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在文体和语言方面的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1929年小说《萨托里斯》是他毕生转折点,标志着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定背景和题材,即“南方的历史、南方的神话和南方的现实”。10月,《喧哗与骚动》出版,进入鼎盛时期。
“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的18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部分短篇的背景均为美国南方,其中以约克纳帕塔法县委背景的长篇有15部之多。可以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
在结构上,众多人物在小说中交替出现,相互有所关联,又相互独立。从主题上,集中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150年的兴衰变迁,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与文化的没落。
在体系中,核心是五部长篇《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堂》《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
《我弥留之际》是继《喧哗与骚动》之后的有一部意识流小说杰作。是一出黑色的、残酷的喜剧,尸体是小说的中心意象,死亡是中心主题。结构新颖,全书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意识流。其他特点、梗概等见教材591-592
《圣堂》是他第一部获得大量读者的小说。
《八月之光》是一部具有多重主题的作品,两条情节线索。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也是首次全面体现作家的思想倾向和纯熟技巧的作品,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扛鼎之作,是一部复线结构的纯意识流小说。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充满著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喧嚣与混乱,体现了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中人生的无意义和深刻的精神危机。
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叙述者不同,分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杰生部分”“迪尔西部分”。小说通过康普生一家的没落,为南方传统和贵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挽歌。一家人的手足相残,破坏了南方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传统。在他笔下,老南方已经解体,新南方却又异化充斥,在绝望中,唯有正直、善良、乐观的劳动者迪尔西,体现出人性复活的人道主义理想,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颠覆了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模式,其艺术风格的创新一直为人称道。
一、小说构思巧妙,结构奇特。凯蒂实为小说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处理方式,通过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和回忆,塑造出更为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作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凯蒂的“姿态与阴影”,并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来“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这种从不同人物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手法,叫做“对位式结构”。
二、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除了第四部分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外,其他三部分采用三兄弟的意识流,他们的意识流各有特色。
三、从叙事角度来看,小说时空倒置,寓意深刻。时序的颠倒有着深刻的含义。书中的人物觉得时间是一种与人为敌的力量,他们始终在与时间搏斗,这种搏斗体现了康普生家族无力抗拒历史进程的悲剧。福克纳对历史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南方文化的“回忆”特质,即对现实的失望以及从昔日旧梦中觅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读者去寻找叙述线索、重建时间顺序,客观上也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程度,加强了小说的效果。
四、福克纳经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结构与人们熟知的某一典故大体平行,使作品在神话原型这一参照系前得以突破具体内容的限制,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
五、小说的语言别具一格。文体风格根植于南方文学传统——演说体散文,并善于运用南方方言,尽管这种口语风格有时不符合书面语的严谨规则,但却生动形象。小说的句子也不同凡响,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进一个句子中去,所以叠床架屋,宛若迷宫,无法进行传统的语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