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什麼癥狀應該怎麼治?胰腺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腫、充血,或出血、壞死。臨床上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化驗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病因
在正常情況下,胰液在其腺體組織中含有無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斷地經膽總管奧狄氏括約肌流入十二指腸,由於十二指腸內有膽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腸壁黏膜分泌一種腸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開始轉變成活性很強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暢,即可引起胰腺炎。
當奧狄氏括約肌痙攣或膽管內壓力升高,如結石、腫瘤阻塞,膽汁會反流入胰管並進入胰腺組織,此時,膽汁內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內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為溶血卵磷脂,可對胰腺產生毒害作用。或者膽道感染時,細菌可釋放出激酶將胰酶激活,同樣可變成能損害和溶解胰腺組織的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將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轉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強,滲透入胰腺組織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圍組織所引起的急性炎癥,主要表現為胰腺呈水腫、出血及壞死。發病原因多見以下:
(1)膽道系統疾病 膽管炎癥、結石、寄生蟲、水腫、痙攣等病變使壺腹部發生梗阻,膽汁通過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從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飲暴食 酗酒和暴飲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暢,造成胰液在胰膽管系統的壓力增高,致使高濃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礙,最後導致胰腺泡破裂而發病。
(3)手術與損傷 胃、膽道等腹腔手術擠壓到胰腺,或造成胰膽管壓力過高。
(4)感染 很多傳染病可並發急性胰腺炎,癥狀多不明顯。如蛔蟲進入膽管或胰管,可帶入細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癥。
(5)高脂血癥及高鈣血癥
高脂血癥,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細血管擴張,損害血管壁,導致胰液排泄困難;結石可阻塞胰管,引起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由於急性胰腺炎反復發作造成的一種胰腺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疾病。
臨床表現
1、急性胰腺炎
發作前多有暴飲暴食或膽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為普通型和出血壞死型。出血壞死型較少見,但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1)休克
患者常出現休克癥狀如蒼白、冷汗、脈細、血壓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種,如由於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劇烈疼痛;胰腺組織及腹腔內出血;組織壞死,蛋白質分解引起的機體中毒等。休克嚴重者搶救不及時可以致死。
(2)腹痛腹痛常位於中上腹部,有時向腰背部呈束帶狀放射,彎腰或前傾坐位可減輕;常突然發作於大量飲酒或飽餐後,程度不一,輕者為鈍痛,重者多呈持續性絞痛。
(3)惡心、嘔吐多數患者起病即嘔吐胃內容物,甚至嘔吐膽汁,吐後腹痛並不緩解。
(4)發熱多數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現中度發熱,一般持續3~5天。
(5)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頻繁嘔吐者可發生代謝性堿中毒,重癥胰腺炎常伴有代謝性酸中毒、低鈣血癥、血糖升高、低血鉀、低血鎂。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於上腹部,彌散,可放射至背部、兩肋,坐起或前傾有所緩解。
(2)胰腺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腹脹、納差、厭油、消瘦、脂肪瀉等;半數患者因為內分泌功能障礙發生糖尿病。
(3)體征輕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陽性體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輕度壓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瀉可有營養不良的表現;若急性發作,則可出現中至重度的上腹壓痛。
檢查
1、白細胞計數
如感染嚴重,白細胞總數增高,並出現明顯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嚴重者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測定
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正常值:血清:8~64溫氏(Winslow)單位,或40~180蘇氏(Somogyi)單位;尿:4~32溫氏單位。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為增加,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的化驗檢查。
淀粉酶值在嚴重壞死型者,因腺泡嚴重破壞,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並無增高表現。如淀粉酶值降後復升,提示病情有反復,如持續增高可能有並發癥發生。當測定值>256溫氏單位或>500蘇氏單位,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才有意義。
3、血清脂肪酶測定
其值增高的原因同淀粉酶,發病後24小時開始升高,可持續5~10天,對較晚患者測定其值有助診斷。
4、血清鈣測定
正常值不低於2.12mmol/L(8.5mg/dl)。在發病後兩天血鈣開始下降,以第4~5天後為顯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
5、血清正鐵蛋白(MHA)測定
MHA來自血性胰液內紅細胞破壞釋放的血紅素,在脂肪酶和彈性蛋白酶作用下,轉化為正鐵血紅素,被吸收入血液中與白蛋白結合,形成正鐵血紅蛋白。重癥患者常於起病後12小時出現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為陽性,水腫型為陰性。
6、X線檢查
腹部可見局限或廣泛性腸麻痹。小網膜囊內積液積氣。胰腺周圍有鈣化影。還可見膈肌抬高,胸腔積液,偶見盤狀肺不張,出現ARDS時肺野呈“毛玻璃狀”。
7、B超與CT
均能顯示胰腺腫大輪廓,滲液的多少與分佈。
治療方法
對於急性胰腺炎病情輕及尚無感染的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療,如果出現嚴重並發癥,如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和胰腺壞死合並感染,或合並膽道疾病,經保守治療病情無好轉且繼續惡化,可考慮微創治療,盡可能不在急性期進行手術。
慢性胰腺炎以病因治療為主,如治療膽源性疾病,戒酒;必要時行胰管引流術和手術治療。
1、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主要針對急性胰腺炎,以下內容按其嚴重程度分別說明急性胰腺炎的急性期治療:
輕度急性胰腺炎
監護:所有急性期患者需密切監護。
支持治療:首先快速補液治療,多首選晶體液,同時補充適量的膠體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患者血容量、預防胰腺壞死。
休息、短期禁食:一般不需要腸內或腸外營養。癥狀消失、腸鳴音恢復正常、出現饑餓感即可恢復飲食。
其他:腹痛劇烈者醫生會給予止痛治療,如哌替啶。膽源性胰腺炎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監護:這類患者應積極轉入重癥監護室,當出現低氧血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時需用正壓機械通氣輔助呼吸。有嚴重麻痹性腸梗阻者需鼻胃管持續吸引,從而給胃腸減壓。
液體復蘇:24小時內是液體復蘇的黃金時期。發病初期每天需要的補液量在3500~4000ml。常使用的是林格乳酸液。此外還需補充一定的能量及電解質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預防及抗感染治療: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存在,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不建議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疑似或確定感染時,需盡早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抗生素選擇推薦采用降階梯策略,即從高級到低級。常用抗生素有: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頭孢曲松等。
營養支持:可先暫時施行腸外營養,病情趨向緩解後,考慮48~72小時盡早開始經口腸內營養,對維護患者的腸道功能、預防感染等並發癥有重要作用。
減少胰液分泌:胰酶活性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奧曲肽)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腹痛等癥狀、降低淀粉酶活性。
2、一般治療
主要是針對慢性胰腺炎:
病因治療:戒酒等是治療慢性胰腺炎的基礎,其他包括膽系疾病;引起高血鈣、高血脂的代謝障礙性疾病;
胰腺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療:如果有脂肪瀉需用足量胰酶制劑替代治療,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同時應用PPI或H2受體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可減少胃酸對胰酶的破壞,提高藥物療效。合並糖尿病的患者需使用胰島素。
疼痛治療:主要依靠選擇合適的鎮痛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及非阿片類鎮痛藥。
內鏡下治療:可緩解部分患者的腹痛,內鏡治療主要包括支架置入術、胰管括約肌或膽管括約肌切開術、胰管或膽管取石術等。
3、藥物治療
預防及控制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治療;
使用胰酶活性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奧曲肽)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減輕疼痛等癥狀;
如果有脂肪瀉需用足量胰酶制劑替代治療,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同時應用PPI或H2受體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可減少胃酸對胰酶的破壞,提高藥物療效;
合並糖尿病的患者需使用胰島素;
適當使用鎮痛藥物。
4、手術治療
急性胰腺炎應該避免早期手術;慢性胰腺炎是否進行手術治療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具體判斷。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若出現胰腺壞死感染、胰腺膿腫、多器官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腹腔間隔室綜合征、胰腺假性囊腫、疑有腹腔臟器穿孔或腸壞死、可能合並胰腺癌、胰腺腫大壓迫膽總管發生阻塞性黃疸、脾靜脈血栓形成和門脈高壓癥引起出血等嚴重並發癥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包括:經皮穿刺引流,內鏡引流、腹腔鏡或開放性手術治療。
慢性胰腺炎:通過內科藥物等治療不能緩解的頑固疼痛,或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因素(如胰管結石、胰管狹窄伴胰管梗阻、膽道梗阻、十二指腸梗阻、門靜脈高壓和胰性腹腔積液或囊腫等並發癥),醫生可能會建議采取手術治療,以減輕疼痛、改善引流、處理並發癥。主要術式有胰管引流手術、胰腺切除術等。
日常生活註意事項
胰腺炎是一種相當嚴重的疾病,急性重度胰腺炎尤為兇險,死亡率高。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可有效預防胰腺炎復發。
戒酒:酒精是誘發急、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戒酒對患者出院後控制病情很重要;如果難控制飲酒行為,可向傢屬尋求幫助。
戒煙:對預防胰腺炎有一定作用。
低脂飲食、多飲水:避免暴食暴飲。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長期脂肪瀉病人,應註意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及維生素B12、葉酸,適當補充各種微量元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