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版次:07 作者:肖江浩 方平紅 羅舜愛
中國稅務報網絡報
6月29日,李六如故居開展儀式在湖南省平江縣加義鎮泊頭村舉行。故居設立“首任稅務局長——李六如與人民稅收起源”專題陳列展覽,在“偉大實踐”“革舊鼎新”“勇於開拓”“廉潔從稅”“貢獻巨大”“賡續血脈”6個展區,通過文物史料、照片雕塑、藝術裝置、融合多媒體等藝術表現形式,重現中央蘇區時期李六如等稅務先輩為支援革命戰爭、促進蘇區經濟發展作出的偉大貢獻。
李六如,湖南省平江縣人,1887年出生,1921年經毛澤東和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人民委員部首任稅務局長,兼任國傢銀行副行長、代理行長,中央財政經濟部副部長等職,是開辟黨領導下的紅色財政、稅務、銀行、關稅工作的革命先驅。新中國成立後,李六如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兼黨組書記,1973年4月去世。
近日,筆者先後到李六如故居、江西瑞金追尋稅務前輩的革命精神,探尋李六如在中央蘇區的“稅月”往事。
中央蘇區首任稅務局長
1913年,李六如留學於日本明治大學,專攻政治經濟學科。1918年,他心懷“實業救國、教育興國”的願望回到傢鄉,曾在平江縣城先後開辦救民工廠和興業織佈公司。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李六如參加瞭北伐戰爭,此後任南洋共產黨臨時委員會宣傳部長。
1930年夏,李六如由中共駐香港南方局調入中央蘇區工作,擔任閩西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直接領導閩西蘇區財政、金融等工作,因成績顯著,得到福建省委的肯定。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設立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是蘇區政府財政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財政人民委員部設立稅務局,下設農業稅征收科、商業稅征收科、工業稅征收科、關稅征收科、財會總務科5個部門,辦公地點設在江西瑞金葉坪村謝氏宗祠。1931年11月,李六如被調到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稅務局擔任首位稅務局長。
蘇區建立初期,稅收工作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財政收入主要靠打土豪、沒收籌款、對地主罰款、戰爭繳獲、動員富農或商人捐派等方式獲得。隨著土地革命的深入,取之於敵的財源減少。但紅軍和根據地的擴大,則使得蘇區政府的開支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歷次反“圍剿”鬥爭中,財政異常艱窘。要使蘇區財政來源有穩固基礎,就必須改變以取之於敵為主的財政收入模式,變為以取之於民為主。
實行統一的累進稅
擔任中央蘇區稅務局首任局長期間,李六如利用自己所長與實踐經驗,結合蘇區實際,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建立和完善稅收征管辦法,迅速統一瞭中央蘇區稅政,增加瞭中央蘇區財政收入。
1931年11月—1933年10月,李六如參與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行稅則》的制定工作,並起草《關於頒佈暫行稅則的決議》。
1931年11月28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頒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行稅則》(以下簡稱《暫行稅則》),全面統一蘇區稅收制度。《暫行稅則》包括總則、農業稅、商業稅、工業稅、附則等五章共22條。總則依照《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規定,明確蘇區范圍內廢除國民黨軍閥的一切田賦丁糧,苛捐雜稅、厘金等,實行統一的累進稅,建立人民稅收,作為蘇區財政收入的經常性來源。
《暫行稅則》將蘇區稅收分為商業稅、農業稅、工業稅三大類。農業稅是蘇區的主要稅種,包括土地稅和山林稅等,是對農業收入征收的一種稅,共分為12個等級。蘇區稅收的基本原則是把重擔放在剝削者身上,貧農、中農稅輕,富農稅重,雇農及紅軍傢屬免稅,受災地區減免稅收,這得到瞭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1932年8月13日,中央人民委員會第22次常會通過《財政部暫行組織綱要》,時任財政部部長鄧子恢與稅務局長李六如共同簽發瞭《財政部暫行組織綱要》,並先後下達瞭《關於統一稅收問題》等訓令,制定瞭《土地稅征收細則》。1933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頒佈《財政人民委員部第15號訓令——建立關稅制度》,決定在各重要的赤白交界處設立關稅處,開征關稅。關稅分進口稅、出口稅和通過稅。中央蘇區在贛縣、宜黃、樂安等15個縣的邊境、水陸要沖設置瞭24個關稅處。
中央蘇區還大力加強稅務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中央蘇區的稅務幹部主要由以下兩部分組成:一是從軍隊和地方幹部中調入的人員;二是從工人、店員和知識分子中吸收的人員。1934年7月,中央稅務局遷往瑞金縣雲石山鄉豐壟村單獨辦公,稅務幹部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主力北上抗日,李六如作為蘇區稅收工作的開拓者之一,服從安排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負責財經工作,度過瞭轉戰贛南的艱難歲月。
稅務隊伍的廉潔佳話
土地革命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非常註重反腐倡廉,從中央到地方,領導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李六如對稅務幹部隊伍嚴格管理,廣大稅務幹部嚴格自律,留下瞭許多廉潔佳話。
贛縣茅店關稅處工作人員每天經手的物資、銀圓總價不菲,但他們從不占用一分一毫。老關稅員陳水北在《海關紅色檔案故事》一書中的《追尋蘇區關稅足跡》一文中回憶道:“一次我們從船裡背鹽上岸,由於長期缺鹽腿發軟,背一包二三十公斤的鹽很吃力,我們拄著木棍爬行,累得滿身出冷汗,但是我們沒有吃一粒鹽。想想前方作戰的紅軍,想想醫院裡的許多傷員,對這些鹽我們動都不去動。”
會昌縣筠門嶺關稅處也留下“千金難買一條道”的故事。據《追尋蘇區關稅足跡》記載,當時以大奸商朱德坤為首的走私集團,在會昌縣各地大批倒賣糧食走私出境,筠門嶺關稅處接連3次將其查獲,沒收瞭近5萬公斤糧食,罰瞭5倍的稅款。為牟取非法利益,朱德坤派兩名小商販挑瞭幾擔貴重禮物來到關稅處,找到負責人說,隻要你們以後讓糧食出境,朱老板願意捐贈銀圓5000塊、黃金30兩為謝。關稅處嚴詞拒絕瞭他們的賄賂,並派出緝私隊,直搗走私集團老巢。筠門嶺關稅處曾在3個月內查獲走私偷稅案件240多起,沒收28萬多斤糧食及一批煙土、金銀和首飾。
為紅色政權提供重要財力支持
李六如領導下的中央蘇區稅務局十分註重稅收政策的宣傳,利用《紅色中華》《鬥爭》等報刊作為宣傳工作的主要陣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編印的《蘇維埃法典》收錄瞭部分關於蘇區稅收工作的法律文件,是各級部門宣傳稅法的工具書。
在協稅護稅方面,中央蘇區也有創新探索,中央蘇區成立瞭商業稅征收委員會、土地稅征收委員會、土地稅檢查委員會等協稅護稅管理機構,通過各級委員會,區、鄉政府等部門的共同協作,加強稅收征管。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稅務局的稅收工作,在反“圍剿”戰爭中貢獻巨大,中央蘇區稅收成為全國蘇維埃稅收的中心,為打破經濟封鎖促進蘇區經濟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稅收減免支持,使中央蘇區各類合作社組織蓬勃發展,到1934年2月,消費合作社發展到1140個,糧食合作社發展到10712個。
中央蘇區稅收為革命鬥爭提供瞭重要財力支持。1932年,茅店營業稅委員會在一個半月內,征收商業稅共計大洋3000多元,占全縣3個月籌措紅軍戰費總數的3成,有效地支援瞭紅軍作戰。1934年8月—10月,建寧、泰寧等6縣稅收收入占經常性財政收入的44.6%。
蘇區稅收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進程中完善財稅工作的重要內容。蘇區廢除苛捐雜稅、厘金等,實行統一的累進稅。蘇區稅收工作為中央蘇維埃政權提供瞭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為供給紅軍、支持革命戰爭、保障蘇維埃政府運行、發展蘇區經濟提供瞭重要的財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