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雲3》無疑是P社旗下自由度相當高的作品。在這個沒有任何約束的平行宇宙內,扮演帝王將相的玩傢行為隻約束於自己的道德下限。正所謂“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女兒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在此條件下,發生任何事都不足為奇。
遊戲為還原歷史,也為瞭滿足某些奇怪癖好的玩傢,內置瞭一整套基於不同文明體系的刑罰系統。從基礎的囚禁和斬首,到維京“血鷹”、西歐火刑、日耳曼車裂、非洲喂獅子、印度烹殺象踏、東南歐穿刺剝皮,中亞腰斬等等···
當然,蠻族有蠻族的辦法,文明人也有文明人的方式。作為中世紀早期最發達,相對最強大國傢之一的東羅馬帝國,自然不會采用那些不體面的殘暴刑罰。對待某些犯下重罪的封臣,“仁慈”的皇帝陛下會赦你一命,但代價可能比死還難受。
有請拜占庭文化組的獨傢絕活——閹割。
閹割絕對是男人的噩夢。相比其他刑罰的慘烈和壯烈,它的侮辱性最令人無法接受。因為“去勢”意味著毀滅瞭男人的性別表征,永久失去瞭性權利。特別是在男權社會中,“去勢”的男人淪入歧視鏈最底層,不再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他的一生都會籠罩在生理和心理的重大殘缺中。
但閹割其實是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復雜的事情,自願挨刀的人也遠遠多於受刑者,太監宦官也不是供人獵奇或妖魔化的對象。所以,捂緊褲襠,推開宮門,看看真實的太監世界吧。
宦官緣起
談到太監,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中國特色”。其實不然!西方學界認為最早在新巴比倫王朝時期,亞述女王塞彌拉彌斯的宮廷裡就已出現宦官。而同時代,也就是前八世紀左右,中國春秋時代也出現瞭宦官記錄。東西方幾乎同時誕生瞭大同小異的閹割制度,可見就算相隔萬裡,封建制度對“噶籃子”的確有著殊途同歸的需求。
04857a93278b99b8549efc8362432f8d出土在伊拉克尼姆魯德宮殿遺址的亞述王朝浮雕,這是一位“王室侍從”,也就是太監
相比太監,閹割的記錄更為久遠。在商代遺跡中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個奇特的象形文字。它的左側符號代表男性生殖器,右邊的則是“刀、切斷”之意,這個字就是“羌”。這片甲骨記載瞭商王武丁詢問手下要不要把抓來的羌人閹瞭。這裡可以說明,閹割羌人已有先例,以至於“羌”字就是閹割的意像。
而武丁所處的年代,則是更加久遠的前1300年左右。
西方也不遑多讓。英語“Eunuch”(太監)源於古希臘語εὐνοῦχος ( eunoukhos ),出現在前6世紀的一個詩句中。原句大意為“這個傢夥每天都在享受美食,就像蘭普撒庫斯(地名)的Eunoukhos一樣。”可見古希臘男人也沒逃過噶籃子的命運。
到5世紀,埃及底比斯的語言學傢奧利安(Orion of Thebes)給“太監”的詞源做瞭詳細定義,認為它的詞根應為tēn eunēn ekhein,也就是“守衛床鋪”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給達官貴人侍奉生活起居的人。9世紀,東羅馬皇帝利奧六世在關於太監的法律中做瞭更詳細的定義,認為太監就是“臥室值得信任的仆從”,針對閹割則聲稱“這樣可以讓他們不再做男性的事情,至少要消滅一切對女性的欲望”。
右邊兩位沒有胡子,樣貌俊秀的男人就是希臘-羅馬時代的太監
同時代我國西周時期,《周禮》有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守內”就是看門之意。被閹割的人要充當“寺人”、“內豎”、“閽人”等職,專門服務帝王和妃嬪,負責看守宮門,傳達命令,服侍起居。
講到這裡,產生瞭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會誕生宦官這個職業?
在殷商時期,閹割或獻祭蠻夷是對祖宗和神靈的祭祀,也是向其他民族示威的體現。同時代古希臘的僭主也會在敵對城市挑選貴族的孩子閹割,用意也是為瞭向被征服者誇耀自己的力量。這是閹割最早的政治用途。
再談到意識形態,首先君主都具備一定的神聖性,是“代天統治”,這是封建帝王統治法理的核心。所以君主本身肉體凡胎的現實則萬萬不能讓老百姓知道,必須要保持神秘感。如果啟用普通人,那麼至少在生理層面,雙方的地位就拉平瞭,皇帝拉屎放屁,生病虛弱的常人之態將完全暴露。
一旦真實的皇帝形象外泄到民間,那麼皇權的神聖性就會土崩瓦解。所以啟用“不男不女”,豢養深宮,脫離一切人際關系和正常人生活的,形同傢畜的閹人,就是內侍的唯一人選。因此,統治者授意史傢又將宦官神聖化,聲稱“帝星的西方,還有四顆屬於宦官的星。”也就是從一開始就有宦官服侍“天帝”,不論是皇帝還是宦官,都是皇權的合法象征。所謂順天而行,概莫如是。
西方也玩兒這套?也玩。古希臘歷史學傢希羅多德就說過,宦官是“君主為瞭控制臣下而設置的,扮演著維護君主神秘性的角色”。羅馬帝國中後期,太監充斥宮廷,負責將皇帝的一切飲食起居,將他隔絕在平民世界之外。
噶籃子
首先,正常情況下,沒人想噶自己的籃子。
要付出如此巨大的,僅次於死刑的犧牲,無非是為錢與權,也就是階級躍遷。因此,除瞭刑罰之外,主要的宦官來源都是官方遴選閹割,或是民間“自宮”人群。中國最早的自宮記錄,是《史記》記載齊桓公向管仲詢問宦官豎刁可否替他,管仲回答豎刁為瞭接近君側,不惜自宮,這種人人情淡薄,不可信。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自宮宦官,想必司馬遷寫及此處,患肢一定隱隱作痛。
但漢代以後幾百年,自宮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直到宋代才被官方承認。唐宋時期,中國社會進入思想大轉型時期。秦漢魏晉的上古遺風被功利主義替代,門閥士族衰落,階級流動性大幅增強。對於那些不甘平凡又不願讀書的底層人,揮刀自宮無疑是通往鐘鳴鼎食的重要通路。
至明代,民間自宮現象之多,甚至逼迫朝廷頒佈禁令。《明會典》將擅自自宮定為不孝罪,最高要處以死刑。當然,明代宦官勢大,很多條令無法得到貫徹,自宮風氣仍然盛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主動自宮的,很多人都是小時候被父母強行閹割送進宮中,就是希望孩子如果成瞭事,傢裡也能富貴。
那麼該如何噶呢?
根據記載和晚清太監的回憶,閹割是分為宮裡內務府的招募和民間賭博形式的自宮。前者,宮裡會外包給民間的關系戶,每季負責向內務府進貢四五十人。他們無限誇大當太監的好處,威逼利誘窮人,或是幹脆拐賣兒童閹割。民間自宮就是當事人或其傢長主動將人閹割,然後送去競選太監。
當然,這是一條罪惡黑暗的產業鏈。閹割是一門生意,開始之前要簽契約,如果當事人死亡,他們不負任何責任。而交給“專業人士”的閹割費用普遍高達百八十兩銀子,粗略折合現價,約合20萬RMB。對於掙紮在溫飽線的古代貧民,這筆錢不可能直接支付。
因此,當事人要簽訂貸款合同。這筆錢包含利息,何時還清,如何利滾利,還不清如何,全部寫明。基本來說,就是一個抽骨吸髓的吃人合同。但窮人沒有選擇的餘地。
ecac28137f16bd39ed11dfa7adc6b422
負責閹割的師傅喚作「刀兒匠」。凈身之前,先喝大麻水麻醉,但人不會完全暈厥,而是半清醒狀態,仍然能感受痛苦。然後手腳拴牢,往嘴裡塞一顆剝好的雞蛋,用以密閉氣道,讓人咬不到舌頭。然後用尖刀迅速的,連根,連蛋,完全割掉,不留任何殘餘。自宮又叫“去勢”,“勢”就是根部的筋條,是男性生殖器的核心構造。
“去勢”有講究。割得太深,不僅加劇當事人痛苦,還容易在患處形成一個坑,往後蹲著撒尿就呈扇形,尿液不受控制,流滿大腿。如果割得淺,等傷口愈合,就會凸出一根筋。宮裡審查嚴格,如果發現沒去幹凈,就要再割一遍,受二茬罪。但不論怎麼割都是極痛苦的。根據當事人回憶,割掉的一瞬間,劇痛從天靈蓋縱貫下體,從傷口發散到脊柱又延展到括約肌,如抽腸剜心。很多人疼死在這個階段。
割掉後,快速用花椒粉、草木灰或豬膽覆蓋創口止血,避免感染。然後用一根中空的大麥柑插進尿道,方便人排尿,進一步避免感染。然後,刀兒匠就走瞭,給你在能夠到的地方留下簡單的水米。接下來的三天如墜地獄,你叫天不應求死不能,傷口的疼痛令人無法休息,隻能硬挨。又有很多人死在這一階段的感染中。
幸運的話,三天之後痛苦消散,傷口開始愈合。此時刀兒匠就會將處理過的生殖器保存起來,不管太監未來混得如何,一定會在死前贖回他的“寶貝”,作為“完整的人”下葬。這是太監最後的執念。
歐洲的閹割過程也大差不差。最早作為刑罰時,完全不考慮受害者能否活命,一般都讓狗撕咬,或是用石頭將生殖器砸個稀爛。再往後的閹割術就和中國類似,切除後避免感染,保護尿道。北非的奴隸販子喜歡一刀割掉籃子後,再用滾燙的沙子敷在傷口上。這種辦法的死亡率約為50%。
後來,歐洲人又發明瞭在溫水中捏碎睪丸、或在陰囊外部劃出切口,拽出睪丸的辦法。在那個普通人朝不保夕的時代,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在吃人中反復循環罷瞭。
閹豎之輩
太監的另一大歷史印象,就是奸邪變態、權勢熏天,誤國害民。但這頗具演義色彩的描繪,明顯並不符合唯物主義歷史觀。道理很簡單,宦官與皇帝,是皇權政治的一體兩面。宦官壞,是政治敗壞的結果,不是原因。漢末,當大將軍何進計劃殲滅宦官時,曹操就說得很明白。
“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罰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可見,“世主不當”才是禍患的根源。歷史上留下惡名的太監,如魚朝恩、十常侍、王振、魏忠賢等,他們的身後無不有一個昏聵的君主。
54ecbc1796fe062768ba059d2f202ffc
晚清英國漢學傢司登德(George Carter Stent)給我們留下瞭宦官形象的一手記錄。宮裡的太監穿著比較樸素,“走路時上身稍稍前屈,走小碎步,從遠處一看就能分辨出是宦官。”被閹割後,他們會失去本來的音色,成年後,聲音就像“倫敦魚市上女商人的尖銳叫賣聲”。
有些年輕宦官的身上十分惡臭,這是因為他們普遍失禁,會不由自主地漏尿,或是滲出一些更糟糕的汁液。生理的劇變必然帶來心理的變化,他們的精神會很敏感,動輒流淚或生氣。但與刻板印象中的心理變態不同,苦命人出身的底層太監性格都較為溫和,很少殘忍變態。他們在高位者面前十分謙卑,也盡量照顧女性和小孩子等弱勢群體。當然,很多太監十分痛恨將自己閹割的父親,但對母親仍然很孝順。
不過,既然拼盡全力進瞭宮,那肯定不是為瞭做慈善,太監貪污是常事。不過在貪污事件中,太監充其量隻是參與者,很多時候也無法拿到大頭。根據明末大太監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記載,明宮內宦官職務可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還有另外的司禮監和東廠。
二十四衙門基本覆蓋瞭宮廷生活的一切事務,包括人事、建築、物品、轎子、養馬、靈堂、食品、衣服、印綬、打掃、柴火、戲劇、門衛、養貓等等。十二監之首,即是太監,正四品大員。當然,大部分人一輩子也就是個“凈軍”,也就是幹體力勞動的。
不過能衣食無憂,已是莫大的萬幸瞭。
清末大太監李蓮英
長夜寂寥,為解決精神需求,宦官和宮女在一起是人性使然。短期內在一起,或結為松散“情侶”關系的,名喚“對食”。意為相對吃飯,派遣寂寞。而結為“夫妻”關系的,就叫“菜戶”。千百年間,“對食”和“菜戶”留下瞭無數或狗血或感人的故事。
如果細究,沒有什麼稱得上變態或獵奇的內容,這方面多談沒有什麼太大意義,不過都是舊制度壓迫下的人性使然。
最後的太監
宦官的個人命運,與時代背景也有莫大關系。如果兵荒馬亂、政局動蕩,那麼就算是身居高位者,也難免淪為鬥爭的犧牲品。如果年景和平,那麼宦官也就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正常做事。除瞭生理殘缺,和普通人並無二致,也得上班。
宦官或宮女死後,會在北安門外的凈樂堂火化,此地有兩座高塔,宦官的骨灰就灑落在裡面。因為職業屬於“出傢”,所以不能和傢人合葬。有錢一點的宦官會聚在一起,請和尚為死去的朋友超度,辦個還算體面的葬禮。
清代幾乎沒有宦官作亂,除瞭因嚴厲的制度外,也與皇帝個人的相對勤政有關。雖然很多清帝談不上多優秀,甚至是無能,但至少沒有過於荒淫,這很大程度上解決瞭宦禍的根本原因。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瞭清廷,給中國的四千年君主專制畫上瞭句號。同年,中國最後一個大太監李蓮英去世。而西方最後一個閹伶在1922年死亡,中國最後一個宦官孫耀庭也於1996年去世。
孕育出宦官的,本質上是不受控的權力,進而引發出瞭畸形的上下級關系。這些通過信息不對稱,直屬掌權者而呼風喚雨的小團體或個人,極善揣摩上意,逢迎上好,以此竊占高位,劣幣逐良。
正常情況下,沒人想噶自己的籃子,而噶下籃子的他們,造成的惡劣結果往往遠超“正常人”。
下一篇
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是一种流量控制技术。早期的网络通信中,通信双方不会考虑网络的拥挤情况直接发送数据 ...
“漫賞的雲南,溫柔的大理古城,每幀每格都是人間仙境之景“在這裡時間好似都慢瞭下來~暑假馬上就要到瞭,對於學生黨,就等著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