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在經過四分之三個世紀的發展,終於成為泌尿外科的主流手術。最初TURP隻是前列腺開放摘除的替代治療,被人們認為是第1種泌尿外科微創手術。後來TURP經受瞭時間的考驗,期間有光學系統和電流方面的改進,現在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療的金標準。經尿道電切技術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是泌尿外科醫生的重要治療手段,不僅用於治療前列腺增生,也用於診斷和治療膀胱腫瘤。
與1930年代最初的原型相比,現在的TURP方式已有很大改變。自TURP出現後,有光學系統、操作器械、電流發生等多方面有持續改進,從單極發展成雙極,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有效性,TURP均已相當成熟。現在有經驗醫生在60分鐘內切除100g以上前列腺已很普遍,而在以前很少有泌尿外科醫生敢切除50g以上的前列腺。最早的經尿道前列腺切除竟是盲切和錘切,遠期效果差,出血洶湧,甚至死亡。視覺系統和電流發生器改進後,前列腺電切才達到準確切除和確切止血。上世紀TURP的發展史,充分展示瞭泌尿外科醫生們的創新精神和開拓冒險精神。二十世紀早期,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術主要有經腹或經會陰前列腺剜除術,為避免開放手術的並發癥,有人嘗試經尿道前列腺冷刀切開或前列腺中葉的錘切。
在TURP早期,沒有好的視野和理想工具,對泌尿外科醫生而言,經尿道治療前列腺增生非常困難,電切鏡出現之前,人們嘗試通過尿道聽子擴張前列腺,切開膀胱頸和前列腺部尿道,以達緩解排尿困難癥狀。1634年,Ambrose Pare是首位完成前列腺盲擴的醫生。1800年代,Bottini 改進瞭男性聽子,在其尖端置入鉑絲並通電,可電灼和切開膀胱頸和前列腺前葉,但仍是盲視操作,遠期療效差。後來膀胱鏡的發展可直視尿道,但經尿道前列腺治療仍限於簡單的切開或錘切,多隻能處理膀胱頸部,出血難控制。
1913年,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休.楊在JAMA上報道瞭他的前列腺錘切手術,此手術用滑動刀片盲切致梗阻的膀胱頸部前列腺組織,有無效方法對出血進行處理。1918年,Braasch改進瞭楊的方法,可直視膀胱鏡下操作,仍未解決出血問題。1935年,Thompson在錘切電刀加入電凝電極,出血有所控制。此時,TURP 已開始流行,前列腺錘切退出舞臺。這時期有一重要突破,即在單極電流的膀胱器械外面包以絕緣層,在前列腺電切時可止血也可以清除前列腺碎片。
Davis-Bovie 電流發生器
e0bc5c3d8d21ce95235604d602349d9f戴維斯
1926年,美國西奈山醫院的斯特恩Stern 報告瞭他的早期電切鏡,高壓電流通過鎢絲,可有效電切,但無電凝效果。1931年,戴維斯Theodore Davis在成為泌尿外科醫生之前是一位電氣工程師,他改進瞭斯特恩電切鏡,使之具有電切和電凝功能。他進一步設計瞭電切鏡控制腳踏,可在電切和電凝間方便切換。麥卡錫McCarthy和Wappler設計瞭前斜透鏡,使電切鏡有更好的視野,又加入Bakelite鞘,電切鏡的絕緣效果更佳。在1930年代,實用性強的電切鏡可很好的開展TURP術。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電切鏡得到進一步改良,包括:光纖導光;透鏡系統,引入霍普金斯透鏡;Nesbit和Iglesias改進瞭工作器械,可單手操作;攝像技術的應用和電流能量的精細化。
斯特恩-麥卡錫電切鏡
電流發生器和電切環的發展
電流在液體中發揮作用是TURP術的基礎。最初的斯特恩電切鏡用的電流發生器由Wappler設計,是原始的火花隙射頻發生器,采用鎢絲環。戴維斯改進瞭電切環和電流發生器,采用瞭外接電源。上述電流發生器均源於William T. Bovie的基礎設計。這是一種單極電流,需接地電極板,強流高能電以正弦波形式持續產生電切效果,但電凝效果差。基本原理是熱的產生,可達>100 °C,可使細胞內和細胞外液體汽化,而平滑切除前列腺組織。另一方面,短時的高壓放電可加深電的穿透力而產生電凝效果。電凝時,溫度約為70–100 °C。開始的灌註液是水,但水是低張液體,可引起溶血和電解質紊亂。後來的灌註液選擇甘露醇或山梨醇等等滲液,這些液體減輕瞭液體吸收的破壞作用,但未能完成消除TUR綜合征的危險。TUR綜合征的危險因素有:電切時間過長,膀胱過度擴張,切除過深突破前列腺包膜等。持續引流的電切鏡引入後,膀胱過度擴張致膀胱高壓的問題得以緩解。但在單極TURP時代,TUR綜合征的發生率仍高達1–2% 。在過去50年裡,電流發生器方面的最主要進展是采用瞭雙極系統,極大提高瞭電切效率,降低瞭電切風險。這時,無需接地貼片,可用生理鹽水灌註,進一步降低瞭TUR綜合征的發生。這種固態電流發生器整合瞭帶反饋系統的微處理器,可產生持續調整的能量輸出。雙極電切環的設計可使電路回流在電切環內完成,其結果是雙極電切環可在局部形成等離子體,較單極電切環產生的溫度更低,射頻更少。雙極電切的低頻和低能特點顯著減少電流對心臟起搏器的幹擾,現在雙極電切既能電切組織,也可汽化組織,電凝作用很小。
光學系統
TURP的技術進步中,光學系統的變化是最大的,包括光纖和攝影技術,多數在最近30年內發生。TURP最初30年內,由於視野不佳,單目觀察,電切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原始的電切鏡用小白熾燈泡照明,不僅視野小而昏暗,而且需不時更換燈泡。早期電切鏡頭有不同角度,從0 ° 至120 °,而15°和30 ° 度鏡頭的視野最好,但清晰度差,視角小。霍普金斯透鏡是一大進步,替代瞭老式笨拙的氣充透鏡,減少瞭透鏡體積,圖像得以放大,且更清楚。改良的透鏡系統導光效率提高瞭9倍,泌尿外科醫生電切時的視野更好,效率更高。CCD攝像系統和高分辨率監視器的應用使泌尿外科醫生擺脫瞭單眼操用的困境,操作姿勢更方便和舒適。術者可雙目看著屏幕,也不再弓著腰,扭著勃子做電切手術瞭。監視器的圖像較原單目鏡更大些,明亮而清晰。額外的光纖系統、攝像頭和監視器有利於住院醫生或醫學生學習電切術。監視器下的電切術讓術者對解剖標志的辨認更容易,可隨時調整電切方案。1980年代後的泌尿外科醫生已不能再適應以前的單目操作的電切鏡。
電切鏡的設計
過去80年中,電切鏡的設計已有瞭極大的改變。第一代電切鏡口徑大,電切前往往需要尿道擴張,或Otis尿道切開鏡切開尿道。電切鏡的發展離不開機械、材料和技術的進步。現代電切鏡口徑更小、視野更好、灌註更充分和輔助器械更先進。早期的Timberlake閉孔器已被可視閉孔器替代,後者可盡量減少電切鞘對尿道的損傷。持續灌註技術可明顯降低膀胱內壓,加快電切速度,延長手術時間可切除更大的前列腺,術者無需為排空膀胱內液體而反復中止電切。早期的斯特恩-麥卡錫電切鏡是雙手操作設計,術者需一手固定電切鏡,另一手操作電切環的推拉。Iglesias推廣的帶彈簧單手電切鏡操作更簡單方便,符合人手習慣。持續灌註電切鏡的視野好,膀胱內壓力低,並發癥少,TURP時,不再需要行恥骨上膀胱造瘺。雙極TURP取代瞭單極TURP,手術安全性好,電切效率高,並發癥降低。雙極技術可在較短時間內切除更大的前列腺,幾乎消除瞭TUR綜合征的發生。無論單極還是雙極電切,確切的電絕緣技術是必須的。既往的教科書認為前列腺電切隻適於小至中等大小的前列腺,對於60g以上的前列腺建議行開放摘除。但有經驗的術者用現代雙極電切鏡,對於120g以上的前列腺也可以行電切。
未來挑戰
盡管受到藥物治療和其他微創手術的挑戰,但迄今TURP仍是前列腺外科治療的金標準。TURP已是65歲以上老年男性最常做手術的第2位,僅次於白內障手術, 醫療保險機構認為費用過高,現正削減對TURP的費用支出。5a還原酶抑制劑和a受體阻滯劑也緩解瞭瞭很多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癥狀。現在TURP僅適於藥物治療無效的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對於接受抗凝治療者禁忌,未來的新技術的應用,TURP可能也有更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