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纯介绍,介绍我在《第三道门》这本书中的观察。
书的作者叫亚历克斯·班纳言,这名字我从来没听说过,或许他本人在国外有些名气吧,资料上显示除了写书,他还被《财富》杂志评选世界上最年轻的风险投资家。
了解这本书,是来自“造就”的视频(侵删),他自己做的宣传:
《第三道门》这本书,基本上是采访日常记录,当然采访的对象很厉害,其中包括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陆奇等业界牛人。想采访到这些名人,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容易,但作者就是做到了。整本书如同流水帐,除了一些名人金句,第一次阅读这本书,似乎并不是那么值得一看。但是,当我尝试把作者的整个思路串起来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在写采访记录,而是有详细的、有目的性的介绍他在采访时运用的策略。
作者的策略大概是这样的: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和网络,然后在每个网络节点获得他人的信用背书,从而一步一步最终接近访谈对象。作者尝试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运用类似“第三道门”的技巧,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关于什么是“第三道门”,作者在上面的视频中这样直白的介绍过:
还有人这样翻译了下(以下来自网络):
说穿了,《第三道门》多少有一些“励志”的味道,但本质上,是一本探讨“可能性”的书。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成功不只是有第一道门,第二道门,还有第三道门可以尝试。书中还提到了年轻的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在被电影学院拒之门外后,运用了“偷渡”的“策略”进到了制片厂。
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方式”。合上书,我相信: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曾在知乎 Live 《教你做个有洞察力的设计师》中,提炼了“想象”的方法论,分别是“相邻”、“相反”、“抛弃”。我想,“第三道门”的理念,就是一种全新的“抛弃”,它让人忘掉固有的思考方式,另辟蹊径,从而找到突破之门。
虽然作者在书中详细提到了他的策略,他的方式,但并没有“第三道门”的具体执行方法。以下,我想用我的书摘结束掉今天的介绍,这些金句我做过一些合并,请各位管中窥豹,愿各位能找到自己的“第三道门”:
- 肢体接触可以促进关系发展,比如握个手、击个掌。
- 会场中,坐在前排的绝对是非常想提问的人,而坐的远的人估计并不想引人注意。
- 虽然人们可能不会依照你的初衷和你见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压根就不想见你。你需要换位思考,找出他们的需求所在,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方案。
- 如果因为重复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感到沮丧,用一种新的角度去重新分析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办法总是有的。
- 假设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如果你愿意付出超过100%倍的努力,那么你就开始把握了这个概率并获得最终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运气,也叫做韧性。
- 你看,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就像线性函数似的,一成不变。他们上大学、实习、毕业,然后忙着找工作,又为了升职而不停拼命工作,每年攒点钱度假,接着又要为下一次升职继续拼命,按部就班,平淡无奇,一眼就望到头了。我们只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但如果你要做一件不一样的事,就不能再一般的思维方式下去思考,要跳出思维的墙,读书然后认识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用惊奇创造惊奇。
- 人们在决定是否雇佣你时,只要面对面的交谈过,才能感受到一个人的真诚。或许你在邮件中使用了同样的措辞,但是这和面对面交流的感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人们喜欢的是真实的人,在交谈中做你自己。
- 他们的策略之所以有效,那是根据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和所处的环境量身定制的。要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所处的境况是什么样子?探究他人的成功之道时,同时也要弄清楚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 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从来都不是生活的真相。在黑白之间还存在着灰色地带,而真相往往存在于灰色地带中。要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刨根问底、深入探究。
- “天才,就是那些打破常规的逆行者。”
- “我用两句箴言诠释生命的意义:一是不主动追求,你将一无所获;二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定论的。”
- 通过学习,你几乎可以获得所有技能。所以如果你的大脑正常,有一点点不正常也没关系,你都可以学习,要相信自己!要努力跳出固定思维的盒子,不要给你的人生设置条条框框,无论一生有多长,它总会越来越短的,你的时间很宝贵,努力工作吧!
- 你注定要生在你的那个家庭,身处你生来所处的那个环境。所以你必须从你所处的环境中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不要去和其他人攀比。你必须走好自己的路,并且要明白无论是什么让你走到这一步,无论你将去向哪儿,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该成为任何人。
- 时刻提醒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能轻易完成的,而且我相信只要你开始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你就会有一种使命感,就会觉得那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命运的召唤。
好了,感谢阅读!
刘云天 2019-09-27
小提示:
欢迎你来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的公众号是:LiuYuntian-GZH
我的微信是:liuy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