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而言三部曲重《大設計》這本書比較晦澀,講到依賴模型的實在論。說實話當時感覺自己聽懂瞭,書中描繪瞭一個場景:
因為若幹年前意大利某市議會禁止人們在圓形的魚缸裡面養金魚,提案者的部分理由是由於金魚在彎曲的魚缸中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彎曲的,這樣對金魚而言非常殘酷,不人道,balabala。
可是,對於我們而言,我們人類又怎麼知道自己看到的是沒有被彎曲的實在圖像,我們不也可能處於一個大魚缸中,一個巨大的透鏡扭曲我們的美景?
“子非魚安知魚不樂哉”
如果魚缸裡的金魚中也出現瞭金魚物理學傢,按照金魚們看到的世界,提出瞭自己的物理規律,能夠正確的表述金魚在魚缸中的運動,並能預見魚缸外面的物體運動,你說金魚看到的是不是正確的圖像?
這一章的題目叫“何為實在”,引出瞭一個自柏拉圖以來一直爭議的實在的性質。經典科學認為:存在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其性質是確定的,並與感知他們的觀察者無關。這種認知稱之為實在論,讀到這裡有麼有似曾相識的趕腳,我所信仰的唯物主義啊。
反過來還有一群人,他們不接受實在論,稱為反實在論者。他們中的極端者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是實際存在的,除瞭精神和思想。Oh my God ,這不是唯心主義嗎?
作者提出來的是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我仔細斷句並結合原文,原來作者還是講的實在論,隻是他提出實在論是依賴於模型之上的。依賴模型的實在論使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思想流派之間的任何討論和爭議變得毫無意義。按照依賴模型的實在論,去問一個模型是否真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存在兩個都跟觀測相符的模型,正如金魚的圖像和我們的圖像,不能說誰比誰更真實。
繼續讀下去真正好玩的內容來瞭:
作者認為依賴模型的實在論不僅適用於科學模型,還適用於我們所有人為瞭解釋並理解日常世界而創造的有意識和下意識的心理模型。
什麼意思,難道這是我思故我在嗎?,天啊,究竟是唯物還是唯心,你看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認為?
大設計從第四章開始是用依賴模型的實在論分析瞭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現在、宇宙的未來等,這裡不再展開。
我認為更好玩的在後頭,這些不是書中的內容,為瞭理解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我從網上搜索瞭關於依賴模型的實在論的一些內容。
1.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教授 江曉原
《霍金“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意味著他加入瞭反實在論陣營》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52084/
2.百度帖吧
《一切理論都是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1854571541937620&wfr=spider&for=pc
霍金認為所有的客觀實在,都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礎之上。
3.果殼網
《解讀霍金的《大設計》: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http://www.guokr.com/article/126181/
我認為果殼這篇讀書筆記寫的非常好,值得一讀。
說說我的體會
感悟一:文化背景、過往經歷影響認知
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依賴模型實在論,理解是不同的,或者說有很大差異的,
比如上海交大的教授認為作者最終選擇瞭反實在論,我怎麼感覺作者是在實在論和反實在論之間和稀泥。
難怪網上還有人說,霍金的依賴模型實在論宣告哲學已死,作者也確實在書中說到哲學的發展跟不上物理科學的進步。
感悟二:眼見不一定為實。
實在還建立在人的心智模型、認知模式上,這些會事實上影響你的感覺,影響你的知覺。
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客觀一點?
感悟三:有什麼樣的心智模式就會有什麼樣的實在。
依賴模型的實在論基本算是科學大神霍金在生命的最後提出的理論,難道他是頓悟瞭?
大魚缸中的金魚寶寶們,大神的話,我們是選擇信還是不信呢?
好好生活,過好每一天,用心去體驗。做一條快樂有內涵的金魚!
餓著肚子寫完這些,我不感覺餓嗎?
餓肚子這個梗跟我的過往經歷有關系,可以以後跟大傢分享,
PS:
霍金生命中最後一本書是《十問-霍金沉思錄》,對一些大問題給出瞭自己的看法,可以看作是對自己的人生思考的總結。基本沒有提出什麼新東西,更多是在大問題上的表態。
上一篇
RSN是range view另一个代表性工作,range view由于其原生、紧凑的表达特点,近年来在3D检测/分割的工作越来越多,这篇论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