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小朋友們好,我是你們的喵喵老師,今天我要給大傢講一個美國畫傢的故事,他就是愛德華·霍普,生於1882年,死於1967年。他的畫派被人稱為垃圾桶畫派,為什麼叫垃圾桶畫派呢,小朋友們別急,聽喵喵老師慢慢說,先說說誰是霍普。
小朋友們看到的這個就是霍普的自畫像。
他本人的照片是這樣的。
霍普出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富有的紡織商人,母親是小有名氣的畫傢,這為後來霍普接受藝術教育提供瞭很好的途徑。
盡管霍普從小就接受瞭很好的教育,也有很好的傢庭條件,他母親從小就教育他不能欺負別人,但是有時候有點適得其反,反而過於謙遜的霍普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負和孤立。在這個時候,霍普並沒有抱怨什麼,也沒有違反他母親的要求,而是將所有課餘的時間都用來觀察事物。
上面這幅小畫是霍普9歲時候的畫,小霍普的背影面對著大傢,他似乎在眺望遠方又似乎在低頭沉思,遠處光影的變化在畫紙上若有似無。
早在霍普很小的時候,他就註意到光影變化在進入室內的時候會出現不同,1951年,晚年的霍普在回憶這段時間的時候寫到:“當我在孩童時期,我就感覺照射在房屋上面部分的光與照在低一點地方的光是不同的,當我看到上面部分的光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愉悅。”
霍普把這種經歷畫到畫作中,這幅畫就取名為海邊的房屋(Rooms By The Sea)。
在霍普的很多畫作中都可以看到霍普把這種畫法代入其中,並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的技法而是很自然地作為一部分。
《晨光》Morning Sun 1952
《西部汽車旅館》Western Motle 1957
《小城辦公室》Office in a Small City 1952
這幅畫霍普幹脆就叫他咖啡館的陽光,這是霍普最刻意使用光線觀察技法的一次,在這縷進入咖啡館的下午陽光中,兩個人物,咖啡館的桌子和椅子,盆栽,外面的街景似乎都成瞭配角,都成為瞭陽光的背景。
年輕的時候霍普跟隨當時美國最著名的畫傢羅伯特·亨利學習,羅伯特·亨利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對於學生的要求很高,而且一直要求自己的學生要引起世界級別的騷動。
這就是霍普老師亨利的照片。
亨利的畫繼承瞭歐洲傳統學院畫派的風格,有借鑒和發揚瞭委拉士開茲等畫傢的畫風。
如果是一般人跟隨亨利這樣在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畫傢學習,肯定會專心致志地學習亨利的技法和畫風,繼續發揚光大,同時也有可能受到當時已經興起的印象派畫派的影響,改為印象派畫傢。印象派小朋友們還記得麼,就是之前給小朋友們介紹過的梵高,莫奈,畢加索等人的畫派。
但是霍普從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時候發揮瞭作用,他既沒有完全照搬自己老師的畫風也沒有屈從於當時已經影響全世界的印象派畫法,而是獨立的開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畫風和畫派。
霍普與美國寫實主義畫風
美國寫實主義畫風也被稱為垃圾桶畫派,一開始是批評傢們批評這一畫派的畫都是在畫城市裡面的普通人事物,畫面灰暗。
而這種寫實主義畫風在當時一方面不受美國主流學院畫群體的欣賞,另一方面也和當時全世界最強勁的印象派畫法不一致,可以說霍普的老師亨利是憑借著自己的意志力和強大的行動力團結瞭很多志同道合的畫傢來對抗他們看起來根本打不贏的對手。
到瞭霍普這裡,他的思想發生瞭很大的變化,霍普並不是沒有接觸過當時美國主流畫派,他就是從美國學院派藝術學校畢業的,接受瞭正規的繪畫教育,霍普更是美國很早就得以欣賞印象派畫的人群,傢境優渥的他在印象派還沒有全世界出名的時候就和傢人一起看瞭很多被當時美國人收藏的印象派畫派,成年之後的霍普更多次前往歐洲和印象派畫傢交流。但是當霍普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他沒有盲目,而是利用他從小就形成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學院派畫法,印象派畫法和自己老師的前期垃圾桶畫派之外找到瞭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8e71c2ddf4e1c8f114caae700bddc121
1925年,霍普畫瞭《鐵道旁的房屋》House by the Railroad這幅作品,這幅畫成為瞭霍普的經典之作,也是他一系列荒涼都會畫作的開始。
在這之後,霍普開始找到瞭屬於自己的一切,1942年,霍普創作瞭他最具代表性的畫作《夜鷹》。
22f0c936833544c952dc28d32792e5fb
夜鷹創作的時間,美國正好處於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偷襲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導致戰爭爆發。
這次戰爭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是去歐洲作戰,戰爭和普通老百姓隔得很遠,絕大多數人隻是從報紙上像看故事一樣看著歐洲的戰爭。但是這次,戰爭到瞭美國面前,盡管夏威夷在美國本土之外很遠,但是很多美國人感覺到的是一種壓抑和無助。
霍普作為一個關心美國普通人的寫實主義畫傢,敏銳地捕捉到瞭這種情緒,將所有的情緒集中在瞭這幅作品《夜鷹》之中。
19907337abd8276408363a6e0ac748c3
小朋友們可以看到,畫面之中隻有四個人物,面對大傢的戴帽子的一男一女,側臉對著大傢的是一個穿著海軍軍服的男人,而背面對著大傢的也是一個戴帽子的男人。
作為畫面中心的一男一女,很明顯兩個人並沒有在談話,男人的眼神盯著對面的海軍軍服男子,而女人的目光在看著手中的東西,而且女人的手刻意抬起來像是隔絕瞭和男人的之間的位置。可以看得很明顯,男人手裡拿著香煙但是桌子上卻沒煙灰缸,兩個人都在喝咖啡,但是卻沒有咖啡配的糖等東西,註意看那個背對大傢的人。
他那裡的咖啡杯配備瞭糖。但是配備最齊全的卻是沒有人的一個區塊。
為什麼有這樣的配置呢。小朋友們還記得在吧臺裡面的那個人穿著海軍軍服麼,霍普用這種隱晦的手法來表現出對於當時高漲的美國愛國熱情的擔憂。愛國是正確的,但是當時美國出現瞭一股極端主義風潮,認為現在處於戰爭狀態,所有的一切都應該軍隊優先,到這裡是沒錯的,但是很多人認為軍隊應該統管一切事務,以確保戰爭的勝利——就像當時美國的敵人一樣。這就極大地觸動瞭霍普和其他熱愛民主自由的美國人,他們愛美國,為瞭參軍很多人放棄瞭優渥的工作,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們認為他們愛的祖國不會也不能破壞他們認可的自由民主。霍普用這幅畫預言瞭一旦實行軍隊全面管理帶來的問題,物資分配混亂,經濟管理無序,最後導致所有人都很累很努力但是所有人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在當時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之下,霍普敢於畫這樣一幅畫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但是他卻堅持自己的畫風,沒有屈從於當時風潮,就像他當年既沒有選擇跟隨學院畫派也沒有屈從於印象派,更沒有因為自己老師是垃圾桶畫派創始人而完全跟隨垃圾桶畫派,而是發揮他從小就習慣的獨立冷靜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天地。
霍普似乎天生就喜歡和主流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像在《夜鷹》之前,霍普在1939年畫瞭這幅《紐約電影院》。
一邊是喧囂的電影院裡面放著電影,另一邊則是冷冷地站著的女服務員,電影是好看的,但是女服務員已經看過很多次瞭,她想的隻是早點完成工作之後回傢。這幅畫其實也是霍普對於當時美國一戰之後出生的年輕一代的教導,當時美國年輕人一代很多出生於1920年左右,他們經歷著自己的青春期也經歷著美國大蕭條之後的第一個復蘇期,在他們看來一切就像英雄電影一樣簡單,而自己就是那個無所不能的英雄。但是霍普想提醒年輕人,世界是很精彩的,但是長大以後的年輕人將面對很多世界的無奈,宏偉的理想最後還是要落到平凡之中。
霍普就是這樣一個冷靜的人,他總是能在歷史和文化的洪流之中保持基本的冷靜獨立的思考,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做,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堅持自己,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到卻很難。小朋友們你們將來如果認定瞭某件事情,隻要不違反法律,那麼就不要輕易放棄,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行百裡者半於九十,說的就是輕易放棄半途而廢,很多時候,成功就在於你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