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研究所著,城市進化論薦——
“中國很大。”
在經濟學傢眼中,這個很大的國傢,隻有兩塊地方:一塊是城市,另外一塊是鄉村;
在統計公報裡,這個很大的國傢,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46個縣級行政區以及38755個鄉級行政區(截至2019年);
在地理視角下,這個很大的國傢,陸地上包括瞭33%的山地、26%的高原、19%的盆地、10%的丘陵和12%的平原……
站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打小便知道它“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也越來越意識到,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世間少有。
對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城與鄉、沿海與內陸、南方與北方,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大問題。以100年時間刻度看,變化是天翻地覆的。
七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共有14.12億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有9.02億,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1億,占36.11%。
對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瞭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4.21個百分點,中國城鎮化繼續向前。
在悠久漫長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傢。“城裡人”從0.57億增至9億,無疑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
2018年6月9日,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越江隧道,工人正在檢修越江盾構機內部核心結構 攝影@黃蕾 星球研究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瞭人類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1978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僅為17.9%,城鎮常住人口1.7億,農民有7.9億,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裡,“8億農民”被反復提及,如“底色”般存在。
2011年則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中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用30年時間走過瞭發達國傢需要近百年時間完成的城鎮化進程。
有學者認為,2010年~2020年,十年間城鎮化率相繼沖破50%和60%大關,人口遷移流動是主推進力,“廣東也由此繼續成為人口第一大省”。
286744dc60686908d36b40b0c3904923中國人口密度 制圖:星球研究所
學界對2035年城鎮化率突破70%普遍保持樂觀,9億“城裡人”不會是終點。眼下,隨著落戶門檻不斷放開,越來越多地方打破制度藩籬,流動更自由、安傢更便利,正在改寫人口-經濟格局。
超大規模人口流動,戶籍制度是關鍵,交通連接是基礎。
從一百年前的畜力車、黃包車,到現在愈發通達的“鐵公機”,人的交往活動半徑不斷擴大,東西南北的時空距離持續壓縮,“連接”正在被重塑。
“凌空而過”的滬渝高速湖北恩施段 攝影@文林 星球研究所
6月25日10時30分,“復興號”列車正式在拉林鐵路投入使用,我國歷史性地實現瞭“復興號”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從此也有瞭世界一流的鐵路交通。
五天之後,京滬高鐵迎來開通10周年節點。作為我國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京滬高鐵累計運輸旅客總量13.5億人次,累計開行列車近120萬列,累計行程超過15.8億公裡——相當於繞赤道跑瞭近4萬圈。
自2011年6月30日起,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1318公裡,隻需4個半小時。十年間,有太多城市步入“高鐵時代”,日行千裡、朝發夕至成為一種常態,“軌道上的XXX”更令人向往,吸引著更多城市加速入局。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14.6萬公裡,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鐵路網。其中,高鐵營業裡程3.8萬公裡,位居全球第一。
91977f2e498b7be1aacfb74704187bb9貴廣高鐵列車駛過陽朔山水 攝影@黃一駿 星球研究所
不過,“重塑連接”的過程,比想象中慢很多。橫穿大半個中國的京新高速公路,一修就是10年,上周剛剛全線建成通車;大理至瑞麗鐵路的大柱山隧道,用瞭12年貫通,換來火車通行的7分鐘……
正如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王樹英所言,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度,大山限制瞭人們的交通往來,為瞭打通障礙,古有愚公移山的寓言,今有穿山跨海的壯舉。
好在,3萬座隧道的誕生,“克服瞭山河湖海的屏障,貫通瞭千萬條公路和鐵路”,撐起瞭一個“流動的中國”。
新疆賽裡木湖公路隧道 攝影@沈龍泉 星球研究所
從流向看,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長迅速,集聚度加大。
承載更多人口需要更強的承載力,這些地區拿什麼保障正常生產生活?
2719b12974ee15bf3368ea0d5e9f0e3c電力建設者攀爬在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上 攝影@宋鵬濤 星球研究所
有數據顯示,2018年,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火力發電量達到3283億千瓦時,要發出這一電量,用於發電的煤炭必將以億噸計算。但廣東並非煤炭的主要產區,隻能靠“借”。
作為我國“西煤東運”的戰略動脈,大秦鐵路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2008年春節期間,南方地區雨雪冰凍肆虐,大量輸電、運輸線路受損,近17個省份被迫拉閘限電。這期間,大秦鐵路持續20天源源不斷地運煤,方才解瞭南方的“燃眉之急”,真·雪中送炭。
眼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能源結構正在深度調整。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已安全準點投產發電,建成後,其將與金沙江上烏東德、溪洛渡、向傢壩梯級電站及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公開消息顯示,白鶴灘水電站建成後,年均發電量可達624.43億千瓦時,在同等滿足電力系統用電需求的情況下,水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160萬噸。
同時,其將成為我國“西電東送”骨幹電源點,電力主要輸送江蘇、浙江,助力長三角經濟發展。
維系大國大城的日常運轉,離不開一個個“超級工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五棵松地鐵站站臺下,約3.67米的地方,湧動著千裡之外的滔滔江水——江水身後,是一個傢喻戶曉的超級工程,“南水北調”。
“中國天眼”——FAST 攝影@李子韜 星球研究所
廣袤國土,故事萬千。書寫、改變、重塑,蘊藏的都是“人”的力量。
“我的腳步未必能觸及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但可以劃分的地理單元,讓我找到瞭另一種閱盡中國的方方面面的希望。”帶著這樣的夢想,耿華軍和他創辦的星球研究所,闖入大眾視野。
從微信爆款文章《什麼是中國》到國民地理圖書《這裡是中國》,星球研究所堅持用地理的視角認知世界和人類自己,無數網友跟著他們的圖文,登上珠峰、潛入海底,走遍萬水千山、品讀大千世界、感知山河巨變。
滇越鐵路人字橋 攝影@舒駿逸 星球研究所
在這群“國傢地理控”身上,我們看到瞭熱愛、專業與堅持,更看到瞭“記錄”承載的重量。這也是城市進化論的初心與夢想。
星球研究所帶來全新力作《這裡是中國2》,以時間為刻度見證中國人文地理和工程巨制的波瀾壯闊,通過連接、重組、傢園、夢想四大板塊講述百年變遷,以地理視角重新認識“新中國”。
“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這兩句話讓我感動。”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馬吉明感慨,自1840年起,中國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而近100年的建設,是中國人譜寫在這片土地上的美麗畫卷。
長征二號F轉運至發射塔 攝影@孫海英 星球研究所
《這裡是中國2》由全國青聯、人民文旅、中國測繪學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歷時兩年打磨制作,延續瞭第一部的高水準,精選瞭185位攝影師和16傢機構的267幅極致攝影作品,還有80多張精細制圖,將復雜的地理知識和工程原理可視化。
超級工程、超級風景,一書覽盡。
——本文首發於《城市進化論》微信公眾號。
後記:看完這本書,已感動不已,感謝出品方、致敬攝影者、永遠祝福祖國、永遠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
贈書計劃(一):
1. 以“這裡是中國,我在___(城市)”開頭,在《中國有多大?》推文評論區寫下至少一個你推薦這座城市的理由;2.截至7月20日20:00,獲得點贊數最高的前3位讀者,將獲贈《這裡是中國2》新書一本。
截止時間:2021年7月20日20:00;送出時間:2021年7月21日發貨。
贈書計劃(二):
1.將《中國有多大?》推文分享至朋友圈並發佈指定文字“星球研究所出品,城市進化論力薦——《這裡是中國2》新書發售”;2. 集滿66個贊及以上,並截圖發送至城市進化論後臺;3. 截至7月18日20:00,城叔後臺選取集贊數前2位讀者(至少66個贊以上),贈送《這裡是中國2》新書一本。
截止時間:2021年7月18日20:00;送出時間:2021年7月19日發貨。
(友情提示:嚴禁作弊,否則後果自負)
*最終解釋權歸城市進化論所有